药学服务在循环系统疾病的干预效果
时间:2022-02-15 09:31:40
导语:药学服务在循环系统疾病的干预效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药学服务在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合理用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样法抽选出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间本中心定期随访的循环系统疾病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未采取药学服务,而观察组则采取药学服务,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血压水平、用药依从性以及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结果观察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用药依从性评分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循环系统疾病患者采取药学服务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改善患者血压水平的同时有效降低用药不合理发生,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药学服务;临床研究
循环系统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致残率、致死率均较大,部分患者病发后出现残疾等其他并发症,使得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导致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目前,大部分循环系统疾病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但是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并不够了解,而且自我护理能力较差,使得临床疗效一般,因此对于该疾病需要加强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行为,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治疗效果。本文中,针对本中心定期随访的140例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本中心定期随访的140例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70例与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药学服务,而观察组加以药学服务干预,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非循环系统疾病患者或患有其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器质性病变患者[2]。对照组:男性、女性病例数分别为:37例、33例;年龄范围:56~79岁,平均(67.4±2.7)岁;病程范围:1~7年,平均(3.6±0.3)年。观察组:男性、女性比例分别为:38例、32例;年龄范围:55~78岁,平均(67.5±2.5)岁;病程范围:1~8年,平均(3.7±0.3)年。将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对比:t=0.227,P>0.05;病程对比:t=0.529,P>0.05。
1.2方法:对照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采取常规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服用药物剂量、次数、正确服用药物时间,告知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未加强药学服务干预。由医生对患者讲解正确的用药方法,并嘱咐患者按时复查。观察组患者采取药学服务干预,具体为[3]:①成立临床药师服务小组:组织药师学习合理用药知识,并定期在院内开展知识讲座,加强科室医师、药师的临床技能。另外,制定良好的奖惩制度,监督并加强管理,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通报各个科室[4]。②药学服务措施:对每位患者的病情展开详细的分析,根据医嘱对患者用药进行有效指导,并参考患者生活、运动、饮食习惯等,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用药指导[5]。对患者展开疾病相关知识宣传。使其了解疾病发生机制以及生活习惯对用药治疗效果的影响。纠正老年患者的错误认知,从根源上控制药物的不良使用情况,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6]。标:药师需要参考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设定合理的目标。从治疗疾病的角度出发,对患者展开疾病知识宣传以及预防措施的指导。并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健康知识的普及,为患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干预手段[7]。根据每位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不同发病类型,安排专职药师并详细记录其健康档案,定期与患者进行线上或线下联系,了解患者合理用药情况。另外向患者讲解每种药物作用、正确服用剂量、服用时间等,对于记忆力较差的患者可以为其设置用药闹钟,从而避免用药不合理情况发生。④总结归纳: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需要在干预过程中对患者及时进行沟通,并分析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根本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必要时组织专题讲座,根据患者出现的问题状况进行小组讨论,以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1.3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血压水平、用药依从性以及疾病知识了解程度。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表示:患者合理用药后病情明显改善,且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血压、血脂等生理指标逐渐趋于正常;有效:患者用药后病情有效控制,而且生理指标逐渐趋于正常;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甚至病情进一步加重。总有效率=100%-无效率[8]。用药依从性、疾病知识了解、用药知识了解、健康知识了解评分均使用本院自制调查表(信效度=0.834),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的自我行为进行评分(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各项知识了解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用药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057,P=0.007),见表1。
2.22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用药不合理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833,P=0.05),见表2。
2.3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治疗前∶2组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对比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健康知识了解情况: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健康知识了解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临床上将循环系统疾病分为两大类:心脏、血管疾病[9]。其中,心脏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而血管性疾病则包括主动脉夹层,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症等,同时高血压也属于循环系统疾病[10]。由于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不仅健康知识薄弱,而且性格大多较为固执,给治疗造成较大难度。为了能够提升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十分必要[13]。药学服务首先通过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科普与宣传,使其深入了解自身疾病,并能够积极配合医嘱[12]。其次,通过改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合理行为,纠正其错误认知,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最后,药学干预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化、全面化、针对性干预手段,并在出现问题后及时调整思路,以提升患者用药合理性[13]。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140例循环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采取药学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说明药物干预手段的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用药条件,从而确保患者得到更加有效治疗,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而观察组患者临床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说明合理的用药方式能够明显降低用药不合理情况发生,为患者治疗提供安全性。而且观察组患者用药干预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健康知识了解度显著提高(P<0.05)。可能是在展开药物干预期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也明显升高,对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视程度上升。综上所述,在循环系统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药学服务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减少临床用药不合理发生率。同时药学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错误认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婕鹏 单位:山西省孝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防治科
- 上一篇:财务共享如何推动银行财会工作转型
- 下一篇: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