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时间:2022-01-29 03:00:00

导语: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就诊于医院内科的1361名慢性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就诊于医院内科的1378名慢性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仍按照社区医院常规就诊流程处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药学服务模式。通过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总结相关措施,分析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我们所说的慢病管理主要包括的具体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慢阻肺、肺结核、精神病、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1]。而上述疾病均为慢性发展的过程,但不合理的管理及控制也会导致疾病迅速的进展,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不少文献都提出了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与转归,对患者慢性病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益处[2]。笔者即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内科2016年及2017年期间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分析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应用的价值与意义,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就诊于本院内科的1361例慢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高血压患者378例,冠心病患者132例,糖尿病患者261例,慢性肾脏病患者142例,肝炎患者231例,慢阻肺患者217例,年龄为21~89岁;选取2017年就诊于本院内科的1378例慢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高血压患者362例,冠心病患者153例,糖尿病患者26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151例,肝炎患者257例,慢阻肺患者191例,年龄为22~8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为就诊于医院内科的慢病。②所有慢病患者的疾病状态均处于稳定期,无急性进展。③近期无急性感染。④预计寿命>2年。⑤入组的患者均签署相关协议,同意入组。排除标准:①目前处于疾病进展期。②近3个月存在急性感染。③预计寿命小于2年。④拒绝参加该研究的妇幼人员。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就诊的慢病患者按照常规的就诊流程进行治疗及处理,不做特殊指导。1.2.2观察组对观察组的就诊的慢病患者实施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具体如下:①由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营养师及药师构成慢病管理体系。②将慢性病根据系统进行划分,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对于每个系统的慢性病进行临床药师分配。③临床药师需从药物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患者本身疾病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用药方案。④并且单独设置临床药学门诊,并根据病种划分不同的出诊区,患者可自行选择想要咨询的相关药物情况。1.3观察指标。对两组的就诊患者分别进行满意度进行评估,其中评分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比(%)+基本满意比(%)。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IBMSPSS22.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等级有序的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疾病管理系统是一种为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开发设计的慢性疾病管理网络系统。它全面导入疾病管理的概念,针对常见慢性病的诊疗与科研,帮助科室快速实现慢性病病历的系统管理,辅助医生、护士的日常诊疗护理工作,并为医院向患者提供多样化诊疗服务创造条件[3]。慢病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医疗科学管理模式,它是指在在慢性病治疗的过程中,由参与治疗的临床医师、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及营养师共同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和服务团队,在患者进行慢性病诊治的过程中,不断为主动患者提供一个全方面、完整的病情管理及服务。慢性病的科学及合理的管理,可以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疾病的转归,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住院率,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因此,根据每位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具有个体化特点的慢病管理的药学模式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慢性疾病管理以“改进诊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为目标,贯彻慢性病标准诊疗指南,针对慢性病治疗,提倡一体化的病程干预及管理机制[4]。疾病管理鼓励预防、治疗与教育环节的有效结合,引导患者强化自我管理、改善生活习惯,促进医生、患者以及第三方健康服务间的交流协作,加强病情控制,防止病情恶化,并最终控制整体医疗成本。疾病管理涉及慢性病的预防、治疗、护理、教育、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充分配合[5]。除医疗就外,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医疗器械/药品等生产商均能发挥各自优势。同时,药学服务作为医疗机构的补充,帮助患者制定健康管理个人计划,促进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在医院,慢性病的药学管理已从高血压、糖尿病、COPD、慢性肾脏病、冠心病、肝硬化等疾病的药物治疗及其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开始逐步深入。临床药师通过提供药学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治疗意见及指导,从而达到补充医疗服务的目的。在临床工作中,临床药师在慢性病管理的模式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协助医疗团队对慢性病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上述数据表明,在实施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后,就诊的慢病患者对的满意度较前明显升高。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临床药师可以向患者做出专业的指导,并详细向患者讲解日常用药的注意事项,解决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困惑,协助临床医师及患者自身控制其慢性病的发展。由此可知,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对科室及医院的发展存在着正向的积极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慢病药学管理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医院,2014(10):55-56.

[2]宗冉.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2015(27):319.

[3]张敏.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分析[J].医药前沿,2017,7(35):383.

[4]于加龙.浅论为慢病患者构建完善的药学服务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70-71.

[5]肖宁,王家伟.药师将互联网大数据引入慢病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中国药房,2016(22):3158-3160.

作者:阎玉梅 王雯 单位: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