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5-17 11:40:06

导语:药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药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效提高药学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质量,拟从大纲修订、教案讲稿的编写、习题库的建立、课程考核机制、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出发来探讨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药学

《微生物与免疫学》是我校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方向课,该学科由于理论高深,技术要求涉及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特点,已经在医学、药学、化学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现阶段我校选用教材为人卫版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微生物与免疫学》。根据我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强调与企事业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所以在培养目标上不能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混淆,我们培养的是主要从事社会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需要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根据我校实际,就怎样有效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学生的知识集聚,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基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大纲修订、教案讲稿的编写、习题库的建立、课程考核机制、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出发来探讨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在大纲修订中,突出微生物与药学相结合的实例(如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等)、抗原抗体及免疫学检测原理和在药学中的应用比重;在教案讲稿的编写中,例如将抗肿瘤药物准确导入病灶而达到不伤及其他组织的靶向治疗案例纳入其中,有助于学生理解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以及启发学生将本课程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专业实践中;在习题库建立中增加例题如:某病患左眼球的晶状体破裂,若不及时摘除该眼球,则右眼也会失明。请解释其免疫学原理。现将我校的一些做法作如下的介绍。

1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1.1修订教学大纲。按照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来修订教学大纲,由于整合后的课程知识点繁杂,提出以模块化为中心进行教学。第一模块——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16学时,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遗传变异、有害微生物的控制等知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生长及理化特性,为后续专业课(药理学、药剂学等)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模块——免疫学的基础知识,16学时,包括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及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原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第三模块微生物在药学中应用,8学时,包括药物的体外抗菌实验,药物变质、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等。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药物的生产过程中控制有害微生物的重要性,同时知晓微生物在制药领域的研究热点。1.2讲稿和教案的撰写与习题库的建立。以教学大纲为蓝图,以教学进度计划为参考,编写教案,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堂艺术;研究撰写讲稿,讲稿要全面介绍教学内容,层次分明、通俗易懂。以教学大纲为蓝图编写各章节习题,建立配套的习题库。1.3建立健全课程考核机制。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历年来只是考核理论课和批改实验报告,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我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必要加强学生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实践操作技术掌握,改革课程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课程结束的闭卷考试为主,占总分的60%(其中包括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操作步骤,占总分的10%。);平时成绩占总分的20%(其中包括上课考勤、预习提问、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课后作业课的质量;为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实验考试占20%。

2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2.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板书)通常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以文字、图片等讲解课程内容,速度慢、信息量少、效果差,学生较难接受,但是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使得板书、言语难以表述的、微观的教学内容以视频和声频的形式表达,应用图形处理软件与技术把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来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讲授补体激活经典途径时,插入了形象的动画,立即使学生的精神为之振奋,加深了印象,加强了理解。但是一味的注重课件的作用,教学手段单一,学生会产生厌学,甚至将课件拷贝回宿舍不来上课,这种典型的电脑“满堂灌”,失去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此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也可以先演示后讲解或是先讲解后演示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2.2研究性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是指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以案例或问题开展教学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点,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讲解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理论时,可以引入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治疗,这种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2.3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每一模块在讲解时,例如病毒学,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例,讲解病毒相关知识,总结和归纳内容,然后课下布置任务给学生,比如流感病毒要求学生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知识,并做总结和归纳,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这种模块化教学不仅省时省力,也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3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

3.1教学内容的改革。新大纲修订后实验学时为8学时,如果让每组同学在实验课上完成每个内容,则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有必要对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为体现我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既要体现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培养基制备灭菌及倒平板,斜面,微生物的接种和培养,无菌操作、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学观察),又要与药学专业相结合,体现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药物的体外抑菌实验,药品中微生物的限度检查)。3.2教学方法的改革。既要达到课程要求,又要完成实验教学目标,为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拟采取以下3种方法:一是实验课课堂上,结合视频教学,即课前把关于基本操作部分视频录制好,发给学生预习,课堂上结合视频加以解释和演示,这样就可以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二是采取开放式实验教学,综合利用实验室、增加了来自实践及教科研的实验内容、并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由于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非常耗时,即采用有限与无限相结合可以弥补学时的不足。开放性实验项目可以来自实践,也可以来自教学科研,例如“我校校园内食堂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监测分析”“不同品牌口服制剂保健品中微生物限度检查”、“中药有效成分的抑制或杀菌作用研究”等,题目布置给学生后,通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反复讨论与修改、运用所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技能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能力的应用、整合和开拓,开发创新性思维能力,指引学生以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学生通过检索文献资料了解微生物与免疫学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同学们通过实验方案讨论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术。三是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能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对各零碎知识点的有机整合,既有利于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实验目标,又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再次消化吸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3.3完善考试考核制度,综合评价实验课成绩。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实验课课程的考试考核。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必需纳入卷面考试,可占5%。理论来自于实践,而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学生要顺利完成实验项目,需要加强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深刻理解。学生出勤、课堂提问等占总分的5%。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学生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考勤必不可少,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实时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产生更大的教学受益面。操作水平、实验报告占总分的10%。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通过课堂学生的操作水平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分析就能很好地了解,当然排除部分学生抄袭实验报告。

4模拟与仿真实验课教学平台的建设

为了提高实验课的质量,购买或制作模拟与仿真实验课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如在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中,各种实验器材及仪器的介绍与使用,各种实验技能(染色技术、显微技术、无菌技术、纯培养技术)的培训及应用都可以通过模拟与仿真平台,展现给学生,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弥补了因学时不足和实验条件欠缺而导致的某些实验课开课的不足。

5结语

通过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改革,引进化学和药学类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能力,增进了学生了解该学科研究进展的热情;通过教学改革,板书教学、研究性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正宇,刘雪梅,王碧玉,等.结合药学专业特色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药物与人,2014,27(6):308.

[2]易明花.药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3):74-75,126.

[3]刘自平,戴一.浅议制药类专业医药学基础课程的改革[J].广东化工,2011,11:158.

[4]李岩,李明,罗海燕,等.中医药专业免疫学与病院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3):239-241..

[5]卢捷,何平,黄珍等.医学院校“医学微生物”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报,2016,43(6):810-814.

[6]丁剑冰,王松,王红英,等.结合专业特色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123-125.

[7]薛玉香,王占仁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9-153.

作者:刘自平 刁欢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