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融合意义
时间:2022-05-08 11:02:49
导语: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融合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形势下,将药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尤其对民族院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是药学类学生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前提。因为是连接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政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民族政策的指引下,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优秀的本科药学类专业人才是民族高校的义务和责任。文章探讨了民族院校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融合课程思政的方法与途径,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教育;民族院校;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融合;教学
医药产业的发展关系到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疾病挑战和改善全球健康问题。纵观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1]。虽然我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但少数民族地区医药行业仍比较落后,急需大量相关专业人才[2]。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重属性[3-4]。故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的药学类专业人才,为当地经济的增长与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服务是民族院校的义务和责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包括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门学科的内容,是药学类专业的基础的必修课程之一。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各类细菌、病毒和真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5]。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且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分化和发育以及免疫与机体内分泌系统等基本生理过程的关系学科。现代免疫学被认为是研究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分子作用机制以及防治的重要学科理论基础[6]。“课程思政”是高校不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教学初心,并且坚定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方针。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规律,让开设所有课程都成为思政教育的途径,增强专业技能传授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领的有机结合,才能坚守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7]。通过《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与应用创新能力,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先驱事迹,解读“诺贝尔奖”等,帮助学生构建热爱祖国、珍视生命、崇尚科学的价值观,并强化对药学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8]。使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自信,才能最终实现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地区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国际视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9]。
1民族院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0]。这充分说明民族院校开设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且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都愿意回到自己家乡,如何使其积极投身于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民族地区务实,勤劳,有真才实干的人才,是民族院校的使命[11]。目前我国各地民族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虽然开设了思政课程,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课程,但思政教育的各方面投入和思维创新均不够,并没有贯穿药学类专业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并且大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普遍偏见,认为课程思政对毕业找工作和考研的用处不大[12]。但是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比如在教授免疫细胞时,由免疫细胞联系到每个个体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各民族团结一致,各尽其能,才能共同挖掘传统医药的瑰宝,还可以将人类在历史上抗击天花、鼠疫、艾滋病、疟疾等疾病的大流行等思政元素有机引入与细菌和病毒的全球流行病学特点、疫苗和新药研发等时事热点直接相关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这样的课堂设计增强了知识的应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帮助学生的建立社会责任感,为民族院校自然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尝试。
2民族院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是药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药学专业的一个工具,微生物可以用来生产各类抗生素、胰岛素等药物,免疫学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尤其近年来针对于不同肿瘤的免疫治疗研究,为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药物原料、制剂的存放保存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等方面都直接与微生物学密切相关。故《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正确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以及毒副作用产生机制打下坚实基础,为新药研发提供科学思路[13]。只有掌握了微生物性状、活动规律、致病性、致病机制和耐药机制,才能进一步认识病原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14]。《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授课对象为我校药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如中药学(彝药学)、藏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学、药学和药物制剂专业,主要开设在第二学年的第四学期,年均授课人数为280余人。由此可见,《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秉承学校办学宗旨,从知识、能力、素质层面培养服务于民族地区的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民族院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秉承整合、多学科交叉的应用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思政元素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共融之路是促进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多元文化沟通交流、交叉融合,做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与思政理论的有机融合对于药学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2.1教学过程中融入时事政治
将时事政治融进民族院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基于民族地区生源的基本学情,因材施教,形成以启发式和探究式的分层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根据我校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引导学生设计自主性实验。将“免疫学之父”爱德华·琴纳立志解决世界重大医学难题天花的防治研究,利用可以产生免疫这一人体自身的机能,实现了对疾病的预防,不仅征服了天花,还给人类指出了征服其他危险疾病的道路。琴纳用牛痘接种不仅战胜了肆虐欧洲的天花,而且还带动并激发后续科学家向人类各个疾病展开研究的事件引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学会从自身或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细菌培养基,把自己的口腔以及教室环境中的细菌进行接种培养,并进行观察、分离和鉴定。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不但了解到了细菌培养鉴定方法,而且明确了机体和环境中都有细菌的存在,提高了学生对消毒灭菌的重要性认识。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免疫学理论虽然生涩抽象,但是免疫学理论都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只要把免疫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免疫现象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比如,通过利用学生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好奇探究心理。导入抗原和抗体的这些章节的学习,最终使学生理解掌握免疫应答的机制。同时将科学家攻克防疫难题和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结合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并联系相关的药物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教学过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为自然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15]。《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渗透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在教授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哲学思想。如细菌的生长与繁殖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当需要体外人工培养细菌时,配置培养基过程中添加的成分则是固定的必要成分,加入过少则不能满足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营养物质缺乏,还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每个染液加入的顺序,以及染色时间对最终的结果呈现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免疫学中,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之间的不利相互作用可能会诱发免疫应答过度,进而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流感病毒感染致命,这些事例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度的问题。不断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素养的养成,只有不断加强对正确的思维方式的训练,才能更好地让少数民族学生服务民族地区。
2.3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民族院校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坚持正确的立德树人导向;充分挖掘新的思政元素;运用分层教学的创新方法,充分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是课程思政应把握好的重点。“课程思政”并非“课程思政化”,务必在不影响专业教学的前提下,将相关的思想政治因素合理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9]。(1)课程教学融入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意识教育:例如,在课程学习早期,《绪论》介绍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过程。在向学生介绍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科学成果时,要引导学生感谢前任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并培养其专业性和责任感,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她不畏艰难,不断探索,最终从中草药中发现新的抗疟药。通过查阅大量的古代医学书籍和民间的药方,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完成青蒿素的分离提取,由于她的发现,过去二十年疟疾的致死率降低了一半,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16-17]。通过事例,引导药学类专业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意识。(2)课程教学融入诚信教育:诚信是最为重要的品质,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秉承诚信原则,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诚信一旦缺失,不但个人失去立身之本,而且还会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18]。作为药学类专业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诚信尤为重要。以细菌学概论、常见病原性细菌、真菌学、病毒学和医药学实践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等相关章节的教学为例,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科研等活动中,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坚守诚信道德,将所学专业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3)课程教学融入法治教育:执业药师不仅要具备药学专业知识,也要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医药学实践中有害微生物控制的章节中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同时,使用案例数据,例如与药物安全相关的新闻事件,图片和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例如长春长生公司在疫苗生产中的造假行为,为降低疫苗的生产成本,违反标准的生产工艺,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不断培养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
3总结
担当起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赋予民族院校的新使命新要求,不仅在于教给学生专业的知识,更在于重塑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提升学生对道德、法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理解。身为民族院校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更应该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不断加强思政理论的学习,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实际状况,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药学类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
作者:邵晓妮
- 上一篇:机械加工工艺在加工精度的影响
- 下一篇:地方新闻史研究成果考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