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思考
时间:2022-07-01 10:20:34
导语:药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仪器分析课程是药学学科的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高校的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论文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讨论了在课程教学目标、科研推进教学、仪器实际应用等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药学学科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波谱解析、药事管理学等。其中仪器分析是药学专业的基础主干学科,涉及到各种大型精密仪器,用于对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或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仪器分析是一门前沿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章节相对独立,概念抽象,学生普遍存在理解困难、缺乏兴趣等问题。因此,本文对药学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1.明确教学目标,侧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药学院于2012年正式成立,同年开设药学专业。仪器分析课程内容丰富,目前选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志广主编的《仪器分析》,章节包括电化学、色谱法、各种光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以及质谱、毛细管电泳法等。涉及到的仪器类型繁多,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涌现新的分析方法和仪器。因此我们学习时不能只见仪器不见方法,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从整体上把握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动手操作,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分析方法及相关实验技术,能够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获取可靠的实验数据,并能正确处理数据、合理解释实验现象及结果,同时对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增加文献分享
仪器分析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学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因此,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重视实验教学,对于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不可或缺。为此,在本科生课程中安排了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电位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以及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氟离子含量等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现结合教师自身的科研课题,分享教师已经发表的论文,结合学生实验,与学生共同探讨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稳定快速的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检测大鼠血浆中临床药物萘哌地尔的含量,从而得到随时间变化的血药浓度曲线,进一步可求得体内生物利用度大小。另外,针对质谱和毛细管电泳仪这两个自主学习的章节,安排了实地观摩课,教师通过现场讲解仪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应用特点、技术前沿等知识,让学生对仪器有更直观的认识,便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3.积极引导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科研带动教学
如何能够更好的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教改措施。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亲自参与课题,深入理解教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亦可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到最后动手实践完成实验,能更有效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课题、实施课题的过程中,更能发现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仪器分析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成果,通过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增加多种教学形式,摒弃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春超,刘雯燕,邵建华,等.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53-254。
[2]刘志广.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黄珺珺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 上一篇: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分析
-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统计模式变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