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2-06 03:43:25

导语: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化学分析技术》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技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往届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情况,提出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学有所得,以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企文化融合;化学分析技术;教学改革

目前很多高职毕业生就业后并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和新环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环境与之前所处的校园学习环境差异较大,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因此,加强校企文化融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实现“零距离”就业。

1课程地位与学情分析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是高职药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入学之后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即专业启蒙课,是中学化学的补充与提高,又为后续专业课程(仪器分析、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起着“打基础”、“强技能”的作用,旨在培养、提高学生分析检验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高职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自律性较差,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敬业进取、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组采用无记名网上问卷方式,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动物药学专业、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2015级、2016级学生进行了“高职药学专业《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学习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存在实验操作不规范、测定原理不理解、公式应用不熟练、测定结果精密度不高等问题。如何在有限的60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化学分析技术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与技巧,以达到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动物药学专业、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2017级学生的《化学分析技术》课程进行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教学改革,将企业的文化精神、行业规范、质量标准等落实到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2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化学分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2.1依据企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优化教学内容。该课程选用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重点教材《化学分析技术》作为教材,该教材系项目化课程教材,以任务为载体,将知识点分散在各个项目的任务中[1]。考虑到目前企事业单位里电光分析天平已被电子天平取而代之,因此教学内容中删除了教材有关电光分析天平与称量技术方面的内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有《仪器分析》课程,因此删除了教材中有关吸光光度分析技术的内容。课题组对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牧倍康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依据针对性(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符合分析检验岗位实际工作需要)、技术性(所选任务涵盖药品分析检验所需的常用分析技术)、适用性(与药品检验岗位所需化学分析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相适应)和一致性(学习要求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原则,结合《中国药典》以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八个项目: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技术、电子天平与称量技术、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技术、酸碱滴定技术、氧化还原滴定技术、配位滴定技术、沉淀滴定技术和重量分析技术。通过完成与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一致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掌握化学分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细致严谨、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树立“量”的观念和安全环保意识,培养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药品检验、药品质量控制等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2以培养职业能力到导向,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常规教学模式,采用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做中学、做中教、学中研”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2]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学习即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化学分析技术》课程的上课地点由原来的教室转移到实训室,尽量创设与企业工作环境一致的学习环境,且配备一名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学业导师。以分析检验项目为中心,以真实的分析检验任务为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进行项目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分析检验的基本技能,构建分析检验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均可依托蓝墨云班课进行辅助教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前,教师在蓝墨云班课任务单、微课视频、动画、预习测试、课堂小测、课后作业、拓展问题等资源和活动;学生登录云班课,接受任务,观看微课视频、动画等资源,完成预习测试。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预习反馈情况,按照“情景创设、任务导入、资源引入、示范互动、实操训练、总结提高”的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对于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会采用大屏同步演示示范操作,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演示、众多学生围观,无法看清操作细节的问题。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原理,教师通过画图、制作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加以阐述,将抽象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难点。学生可结合蓝墨云班课中的微课视频进行实操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指正学生不规范或者错误操作;学生及时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将结果上传至蓝墨云班课;学生互相复核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和操作的规范性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分析总结组间精密度相差大的原因。课后,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完成拓展问题;与企业导师沟通交流,对照企业工作标准寻找不足和差距,提升自身专业技能。2.3多元评价相结合,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依托蓝墨云班课,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教师、学生、企业导师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多元化评价体系[3],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化学分析技术》课程考核注重过程化考核,学生的总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表1)。平时成绩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出勤、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小测、方案设计、实践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课后拓展等方面,其中课前预习、课堂出勤、课题回答问题、课堂小测等表现均可通过蓝墨云班课进行考核评价。期末考试采取以鉴代考方式进行,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通过对学完《化学分析技术》课程的2017级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生成绩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相比2015级和2016级学生来说,基于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化学分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使得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图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圆.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路径与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8):112-113.

[2]王莹,王华,李锋涛,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路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1):15-17.

[3]杨海峰,黄陈,陈毓,等.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教通讯,2018(8):1-4.

作者:陈圆 王秋云 王 莹 王妲妲 李锋涛 赵 丽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