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教学效率分析

时间:2022-08-08 09:24:51

导语:高职药学教学效率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药学教学效率分析

摘要:随着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药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责正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之前先要夯实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作为药学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的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促进高职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率,对该类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有机化学;“以人为本”;STS教育;协同一致;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教育医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显得更加重要。有机化学是药学、中医药和药物制剂等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它将有机物分为醇、酚、醌、糖、生物碱和蛋白质等多个类别,就各类有机物的特征结构、性质、反应原理和实际应用进行介绍。其中,有机物结构相关知识可以为药物的检测和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性质方面的知识的学习,有利于研究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以及判断药品的应用范围和储存方式;而典型的反应原理可以为科研人员选择科学的药物改造、合成途径提供依据和便利。由此可见,制药行业新药的研发与合成、药品的贮存和使用以及销售等都与有机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基于此,为满足医药行业岗位需求,提高我校学生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从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着手,更好地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为参加专业技能训练做准备,从而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素质更高的技能型人才。本文将结合我校实际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效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个人见解进行阐述,提出改进措施供相关人士共同探讨。

1高职生源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

1.1高职生源的特点。据了解,医药类高职学校的高职专业多数是由中职专业继续学习转化而来,生源主要是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与高等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相比,高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明显偏低[1]。近年来,高校广泛扩招,更导致高职生源质量急剧下降。高职学生群体的年龄偏小,特点大体可以概括为:(1)学习方面,文化基础知识不佳、偏科较为严重、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多数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和信心,学习目的不明了;(2)生活方面,未形成成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逆反心理,法纪观念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2]。1.2高职教学现状的分析。1.2.1有机化学内容的特点。有机化学是药学、中医药和药物制剂等高职药学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且难度较大。而高职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时间仅一年,学习内容还与有机化学有较大的脱节。初中化学知识总共十二个单元,无机方面的知识占到75%以上,有机仅占不到25%,只有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及化学和生活三个单元与有机关系较密切。从知识学习“最近发展区”的角度分析,入学前高职学生化学学习时间短、知识基础薄弱,对有机化学接受难度较大。1.2.2社会环境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影响。如今的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较高,如专业技能过硬、学习能力强、善于为人处世、执行力强和工作效率高等,他们希望得到直接为它创造效益的人才,而不会有耐心去培养人才或等待员工成才。这样的社会氛围对学生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比如一部分医药类高职学生变得浮躁,认为有机化学与今后就业没有直接联系,参加专业课程的技能培训才更重要;一部分学生觉得社团经验和权力很重要,宁可整天忙于学生会琐碎的杂事,上课睡觉,却寄希望于期末老师口中的重点、同学整理的资料;更有一小部分持读书无用论,有机化学课上既听不懂也不听,只盼着早日实习工作、子承父业。总之,在如今的社会氛围影响下,医药类高职学生普遍对有机化学的学习缺乏兴趣、积极性和钻研精神。1.2.3任教班级学情分析。目前,任教班级采用投影仪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机化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理论和实验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通过观察,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的学习兴趣淡薄,却对实验操作相当积极,实验过程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学年以笔试成绩为主、实验和平时成绩为辅的方式对八个药学班级进行考核,并与其他科目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各班有机化学的平时成绩为65.5~78分、及格率为81.1%~88.5%,与典型专业课程中医药基础以及长期学习的基础课程语文、数学等科目相去甚远。

2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2.1了解学生基础,课堂充分练习,简化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入学年龄偏小,化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自制力非常有限,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首先,为了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需要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或者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初中阶段化学的知识基础。如果初中化学知识基础普遍差,教学时需要有意识的回顾初中相关知识点。其次,高职专业学生多数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不爱学习,自制力也较差,教师不能寄希望于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掌握课上知识,可以在讲完新知识后安排适量的不同难度的随堂练习,使学生充分练习,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问方式尽量简单,可以多设计选择和判断。另外,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时要分层次、重点突出,并明确说明要求掌握程度,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减少学生学习压力。在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以此激发多数学生学习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2.2根据与后续化学相关课程衔接关系,确定有机化学教学重点。以省特色专业为例,探讨根据课程衔接关系确定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重点。我校中医药系的中药、药学、药物制剂技术为省特色专业,对学生理论和技能培养要求更为严格,尤其是对化学相关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这三个专业在校需完成的与化学相关的专业技能课程数量多、要求高,主要包括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而有机化学的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贯穿于这些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当中。考虑到五年高职的生源主要是省内初中毕业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淡薄,或学习方法有待改进。教学时需要把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教学前应充分了解有机化学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关系,避免独立封闭[3],将有衔接关系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讲解,无衔接关系的内容可以简化或者省略不讲,帮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快速把握学习重点。2.3渗透STS教育思想。STS教育是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作用关系和科学技术服务社会发展的科学教育。该思想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在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育中渗透STS教育思想,能端正学生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并加深学生对医药领域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为他们今后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改善教学模式科学和技术分离且与社会脱节的状态[4]。在实际教学中,依据相应的教育理论,遵循综合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可基于科学探究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教育教学理念来设计[5]。如教学设计可以将理论相关的有机化学实验引入课堂,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推断结论这样的模式实施教学。在STS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提倡“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4尊重科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协同一致。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老师不仅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即尊重、赞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而且要增强教师间的沟通,即相互欣赏、互相帮助、密切配合,从而实现职业角色和行为的转变,成为教育教学引导者、促进者和反思的实践者。近年来,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医学类高职教学不断改革,有机化学实验课时所占比例已明显增大,实验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有的已达到1∶1甚至更大。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主要是对与医药实践相关原理进行验证,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感知后可以更充分、透彻地理解抽象的有机化学知识。由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验课程会由不同的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施教学的过程难免有表达方式不同、知识点阐述不一致或矛盾的时候。该情况下,需要理论和实验老师间及时沟通,本着尊重科学的态度,对教学内容有争议的部分进行核对,讨论,确保讲授知识的一致性或正确性,促进学生学习理解。2.5优化考核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考核方法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科学的考核方法对有机化学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目前,多数高职有机化学教学考核依然强调文化知识的考核,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但高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初中期间文化基础不好,迫于考核的压力,大多也只是应对性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记忆,易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6]。为了改善人才培养的现状,教师应该建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发现和发展学生特长和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主要通过以下方法优化考核方法:一是考核方式要多元化,建立有机化学综合评价体系,削减学习成绩的考核比重,增加学习态度、道德品质的考核的考核比重,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道德品行的修养,实现立德树人;二是真正实行多次评价和随时评价,突出过程考核,比如课堂上增加提问、讨论等与学生的互动活动,并及时给予口头鼓励或在成绩考核册上记录;三是尽量做到每学生一标准,将个体前后纵向评价,即根据相同时间间隔内个人努力状况和进步程度的进行评价。通过以上考核方式进行评价,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改进教学策略等,促使所有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上获得充分的发展。从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应社会需要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2.6提高教师素质,实现现代化教学。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学习能力有限的特点,高职学校的教师尤其需要通过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来改善教学,合理引入微课[7]、仿真实验和交互式白板教学等使课堂内容可视化、智能化,适当导入相关的历史典故使有机化学知识趣味化、具体化。例如,在讲有机化学绪论课时,将学科形成历史以视频形式进行播放,使学生直观了解从酿酒制醋到动植物中取得有机物,再到人工合成尿素等有机化学有关的背景知识,大大提高学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在讲解乙烯取代、加成化学性质的时候,可以引入3D球棍模型演示结构动态转变过程的微视频,使原本晦涩难懂的有机化学反应原理更直观。除了课堂教学,课后学习也可以实现现代化。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学生网上学习有机化学和反馈情况,也可以通过微信、QQ群进行师生互动。诸如此类改进均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技能,提高个人素质,开拓学习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孙凤琴.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130-131.

[2]雍楚婷.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探索五年制学生柔性管理新思路[J].科教导刊,2015(30):174-175.

[3]邓宝玲.高职教材建设面临问题及发展思路[J].科教文汇,2017(7):94-95.

[4]朱航.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2009,35:267-268.

[5]吴晨亮.优化高职医用化学教学,渗透STS教育思想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43-44.

[6]卢晓明.高职化学教学问题与高效课堂创建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6:130.

[7]程芳婷,赵莉,仲芯颖,等.有机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制作及应用[J].广州化工,2015,43(17):236-238.

[8]柳意.化学史教育与高职有机化学教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107.

作者:李孝莉 程芳婷 邓宝玲 王 颖 单位: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