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美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21 04:00:00
导语:传统医学美学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传统医学美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文章试从医学人体美学、医学人体审美、医学美育、损美性疾病医学治疗等方面浅谈传统医学美学的研究。提示中医美学内容丰富,临床应用广泛,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与研究。
【关键词】传统医学美学;人体美学;医学审美;医学美育;损美性疾病
医学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起,始有学者研究并提出医学美学(MedicalAesthetics)的概念。1988年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邱琳枝、彭庆星主编的中外第一部《医学美学》之后,各种版本的《医学美学》《护理美学》《中医美学》和《口腔医学美学》等十余部专著陆续出版[1,2]。中医美学是医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在中医理论和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医学审美、心理诊断技术与中医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以维护、修护与重塑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专门学科。在几千年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古籍中,具有东方特色的传统中医美学拾俯皆是,许多中医药经典古籍中无处不在地闪烁着传统中医美学思想的耀眼光芒,时至今日,仍然对医学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及其临床实践产生巨大影响。因而,进一步发掘与整理中医美学,将会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医学人体美学
医学人体美学从医学目标出发,将人体作为医学审美对象。它是由来已久的“人体美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医学美学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的医学人体美学起步很早。早在商朝时就有“沐”“浴”的人体审美保健。二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记载有医学人体美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即人体测量法,包括活体测量和尸体测量。其中不仅有较详细的人活体测量和尸体测量的论述,还阐述人体胚胎发生学、解剖生理学、体质人类学基础和形态特征及气质要素等医学人体美学思想。中医人体美学是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指导,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的五脏、经络、气血津液、神与外在容貌、形体健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运用中医美容时,也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依据,内外并重,标本兼治,既重视局部养治,更重视脏腑、经络、气血、心理的全面调整,使人从根本上获得容貌、形体、神韵的完整、持久健美[3]。此外,在苍生大医孙思邈的著作中也很好地体现了中医美学的核心思想——和谐统一的整体观。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还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把人体各脏腑形体结构和功能及各种变化的病理现象与自然界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4]。
2医学审美
2.1医学人体审美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从形态美和容貌美两方面对有关人体的审美观进行了阐述。《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将人分为“阴阳二十五人”;按人体阴阳盛衰分为“阴阳五态人”;依形态特征分为:肥人、壮人、瘦人、常人、壮士。从五官在头面上的比例和对面色的论述,探讨了人体容貌之美,并有最早测量头、胸、腰三围的记载。其内容是中医美学、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5]。
葛洪是晋代著名医学家、道教大师。他在美论上,继承了先秦两汉的有关思想,对许多问题或有新的发挥,或有更深刻的论述,对南北朝时期以至后来的美学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审美上,葛洪很重视“文”,即对美的人为的加工。他说:“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故质虽在我,而成之由彼也”,“粉黛至则西施以加丽,而宿瘤(古丑女)以藏丑”(《抱朴子外篇·勖学》)。指出美的人或物经文饰后更美,而丑的人或物经文饰后,可被掩饰而显得相对较美。葛洪虽重视人体文饰美,却又坚持以质美为主,即强调美的本质,同时也不反对文饰美。因而在他的书中既有修饰的美容化妆品,又有治疗损美性疾病的药方[6]。
2.2医患关系审美和医院建设审美良好的医患关系,和谐的医务人员关系,医政管理的有条不紊,医院环境的安静、优雅、舒适等都能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治疗环境,促进疾病的愈合。把医学美学思想运用到医疗技术的创新,有序、规范的医院制度管理,医院的文明建设,创优质服务以及环境优化设计,把美学艺术与医疗卫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对建设、发展和管理好医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孙思邈的《千金翼方·退居》中详细描述了医院建设,“看地形向背,择取好处”;起居间要和药房分开,“客至引坐,勿令入寝室及见药房,恐外来者有秽气,损人坏药故也”;门外可“水作一池,可半亩余,深三尺,水常令满,种芰荷菱芡,绕池岸种甘菊”,既可美化医院环境,还可“阅目怡闲也”。
3医学美育
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医学是美的职业,医学所追求的是健康而美好的人生,医学所创造的是健康之美、生命之美、至善之美、仁爱之美。既然医学是最为卓越的艺术,医务工作者就应该重视美学修养,并让医学审美意识牢牢植根于自己的医学实践之中。换句话说,审美修养是从医之必需。医学审美具有美育功能,它可以发挥普及与提高人们医学审美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达到维护和增进人的健康素质,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生存环境的目标[7]。在古代,苍生大医孙思邈就强调医生要有良好的医德,重视医生的医德修养,加强医学美育。孙思邈提出了中医美学的重要范畴——苍生大医。他认为,为人类造福的医生是苍生大医。实际上,“大”本身就是美的一种较高形态,含有伟大、崇高的美学特征[8]。他不仅开创了较完整的传统医德思想体系,全面提出了医生应具备的美德,而且身体力行,在行医实践中彻底践行了自己所提出的医德规范,成为后世医家学习的楷模。
在医生的医德修养方面,怎样才能成为“苍生大医”呢?他强调,“苍生大医”首先要有美的心灵,即对患者要有一颗仁爱、怜恤、同情之心。他在《千金要方·卷一·大医精诚》中要求医生“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有患者求救,“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见彼苦恼,若已有之……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在医疗工作中,要具有“至精至微”的医术,且“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对待“患有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的病人,“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不能为了“炫耀声名”而“訾毁诸医,自矜自得”。孙氏从心灵美、行为美、技术美、语言美等方面论述了苍生大医应有的医德美修养,这“四美”仍是今天医务人员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医学损美性疾病治疗
医学美容在西医学方面多以外科整形美容为主。祖国传统医学手段繁多,能多方面满足患者的求美需求。
4.1方药治疗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美容专篇是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面疱发秃身臭心昏鄙丑方第五十二”。篇中集中了治粉刺、酒齄鼻、黑干黯、黑痣、脱发、腋臭、体臭的方药,如“治年少气充,面生疱疮方”“疗面及酒齄鼻方”“治面多黑干黯,或似雀卵色者方”等。在该篇中还刊载了很多美容化妆品方,如“服药取白方”“治人面无光润、黑干及皱,常傅面脂方”“令人体香方”“令人香方”“腊泽饰发方”“手脂方”“澡豆方”等。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辟有专篇论述美容方剂和药物。其中不仅论述损美性疾病的治疗,还列有生发、美发、香身、熏衣方,从美容部位看,涉及颜面、牙齿、口唇、眼眉、头发、肌肉等[9],从美容作用看,涉及治疗头秃、面疮及悦色、增白;从美容手段看,除了药物内服、外敷、外洗外,还有针灸、按摩、食疗等[10]。
药膳美容是中医美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唐《食医心鉴》《食疗本草》就记载有很多美容药膳方。现代美容常用的面膜,在一千年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医学美学家们已经使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用鲜鸡蛋清做面膜,治疗面部瘢痕。直到今日,国外医学人体美容整形如火如荼进行时,而在我国古代,早就有美容整形的记载。《晋书·魏咏之传》就记载了魏咏因先天性唇裂,曾有轻生念头,然而在18岁那年经荆州医名医“割而补之”,不久果然修补完好,并当上宰相。其后在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等均有唇裂修补术的记载。而在唐代就有人工酒窝的记载,名为“施圆靥”[11]。
4.2按摩、气功美容按摩、气功美容也是中医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葛洪为晋代著名道教医药学家,他提出的宝精、导引、行气等养生修炼的方法和理论思想,能让人达到“老而不衰”“色如小童”“发白还黑”等延缓衰老、美化容颜的目的,对现代人们所追求的延缓衰老、美容悦肤,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2,13]。
陶弘景,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提到的面部按摩术,即“干浴”,可以说是现代中医美容按摩保健美容的先驱。书中云:“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这个按摩的方法为后世医家所接受,直到清代,甚至20世纪初期的一些养生书籍中都记载着这个方法,而今天所有的面部皮肤美容护理仍以按摩为第一道程序,可见影响之大[14]。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也认可此法,他在《千金要方》中云:“常以两手摩拭一面上,令人有光泽,斑皱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
4.3心理治疗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黄帝内经》较早地把心理治疗运用于临床实践中,《素问·宝命全胜形篇》就主张治病“必先治神”。“治神”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心理治疗。古代的医家诊治疾病时,非常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强调开导、劝说,努力争取病人的信任和合作,积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减弱或消除症状,达到治疗疾病增色悦颜的目的。
5医学美学疗法
医学美学疗法有多种,包括色彩疗法、音乐疗法、书画疗法等等。前人已有所创造,早在春秋时代,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晋平公得病,求医于秦,秦医和前往治疗时就对音乐与健康的关系有过深刻的论述,他明确地指出什么样的音乐对身心健康有利,而什么样的音乐对身心健康有害。他已经把音乐治疗中如何选用音乐的问题说得非常清楚了[15]。《黄帝内经》提出的五音理论认为,五音与天、地、身、心相联系,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把音乐的五个阶音宫、商、角、徵、羽与客观世界、人体身心互相联系起来。五音与五脏相配属,用五行生克理论来治病。这与2000多年后西方阿恩海姆的同构关系原理是不谋而合的[16]。
6小结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旧的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已由单纯的疾病愈合上升为身心的健康及在此基础上的不断提升和美化,具有医学与美学及人文学科多重性质的医学美学美容,也因此愈来愈多地运用于医学各个学科,在预防、康复、护理、药学及临床各科的医学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对历代文献中闪烁着耀眼光芒的中医美容美学资料的发掘、整理及研究,是对现代医学及医学美学的丰富和完善,必将进一步推动医学美学进入新的发展春天。
【参考文献】
[1]彭庆星,王光护.我国医学美学学科发展述评Ⅰ[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1,7(2):86.
[2]彭庆星,王光护.我国医学美学学科发展述评Ⅱ[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3):147.
[3]刘键.整体观念在中医美容中的指导和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7):327.
[4]雷自申,赵石麟,张文,等.孙思邈《千金方》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周杰,段延萍,陆琦.《内经》中的人体审美观[J].北京中医,2006,25(3):176.
[6]黄霏莉.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对中医美容学的贡献[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8,4(1):28.
[7]郭照江.对希波克拉底警句的深层解读——审美修养是从医之必需[J].医学与哲学,2004,25(7):69.
[8]马周周.孙思邈医学美学思想述评[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5,12(1):60.
[9]郭丽娃,黄健.孙思邈中医美容学术成就初探[J].北京中医,1995,(4):52.
[10]陈明华.孙思邈中医美学思想初探[J].医学与哲学,2005,26(3):69.
[11]赵永耀.概述中医美容的历史与发展[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6,7(2):107.
[12]黄霏莉,葛洪.《抱朴子·内篇》养生学术思想探微[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2):16.
[13]王莉.葛洪养生思想探析[J].江西中医药,1996,27(6):42.
[14]吴明.话说中华养生——魏晋南北朝篇[J].养生大世界,2005,(7):1.
[15]石峰.中国古代的音乐养生与音乐治疗[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2(2):126.
[16]欧阳学平.医学美学临床应用理论及实践的哲学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4,26
- 上一篇:丹参种源分布分析论文
- 下一篇:中药的毒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