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学融入医患沟通能力的体会

时间:2022-01-19 10:29:14

导语:药理学教学融入医患沟通能力的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药理学教学融入医患沟通能力的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患冲突不断升级,医患关系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而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不足[1]。据统计,大部分医患冲突与医患沟通不充分有关[2]。药理学是医药院校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联系医学和药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医患沟通培养具有很好的可行性[3]。本文围绕药理学各阶段课程内容特点及对应的教学方法,阐述本教研室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形成的一套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模式。

1将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融入药理学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医患沟通贯穿于日常医疗活动的始终,有效的医患沟通是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保障。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医患纠纷中,纯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多与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不足有关[2,4]。然而,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等仅在特定年级开设,且是跟医学专业课教学分开进行的,导致学生对人文教育的理解不深,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实际效果欠佳[5]。药理学作为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药物。药理学课程本身特点也为其融入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大量契机。药理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首都医科大学药理学理论课使用的教材为《医用药理学基础》(第六版,林志彬、金有豫等)。本教研室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方法、RBL教学法、CBL教学法以及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根据内容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创建师生共同参与型课堂,让医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掌握医患沟通的基本理论、技巧。

2药理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体会

2.1于药理学总论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药理学总论主要从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方面,阐述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规律。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有很大差别。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强调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即口服给药和静脉注射给药。在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充分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病情危急采用静脉给药,一般情况下,鼓励患者以口服用药为主。但是口服用药见效慢,而大部分患者都抱有药到病除的心愿,如医生讲解不清极易造成医患冲突,尤其面对文化水平不高的患者及家属。因此,医生就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原因,争取最大程度上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很多药物经肾脏排泄会使尿液的颜色发生变化。如抗结核药利福平本身及代谢物呈橘红色,患者用药后尿液、粪便、唾液、痰液、泪液、汗液均呈红色。再如使用甲硝唑后患者尿液会逐渐加深,甚至出现类似血尿的现象。这也是由其代谢产物导致的。类似的药物还有四环素、左旋多巴、苯妥英钠、氯丙嗪、奋乃静、华法林、高阶铁剂等。使用这样的药物一定要预先告知患者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避免引起患者的恐慌,以致发生医患冲突.药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符合用药目的的治疗作用与不符合用药目的的不良反应。患者使用药物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不良反应的出现。实际上很多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的不同,甚至还有一些尚不明确的不良反应。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作为医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发生率高、影响较大的副作用如胃肠反应、肝肾损伤等,要预先提醒患者采取应对措施。尽管药物的副作用在药品说明书上会有,但医生仍然要履行应尽的告知的义务,这样还能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医疗冲突的发生。

2.2于药理学各论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药理学各论内容主要包括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药理、内脏和内分泌药物、化疗药物药理,主要涉及这些系统常用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等知识。根据每一部分的内容重点,设定几个可能会产生医患纠纷的题目,让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医生都要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慎独”。全面挖掘药理学知识中蕴含的人文内容(如药物发明史、科学家的故事等),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既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6]。在学习心血管系统抗高血压和抗心衰药物的同时,可以将中国药用植物化学的先驱者赵承嘏老先生在抗心衰药物和高血压药物上做出的伟大贡献作为案例融入其中。赵承嘏老先生运用近代化学方法,解决了从紫花洋地黄提取洋地黄毒甙的问题,使心衰的患者终于能用上国产药物。青年时期,赵承嘏时刻惦念苦难深重的祖国,毅然辞去薪金优厚的法国药厂的工作,回国献身于祖国医药学的发展。赵承嘏老先生的科研精神、道德风范和爱国精神,至为感人,在授课过程中应重点向学生渗透。在学习抗菌药物时,告诫学生一定要考虑患者的实际需要及经济承受能力,不能一味地开大处方,便宜药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高价药。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镇痛抗炎药时要提醒患者,这类药物会缓解高热、疼痛等的不适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治疗作用,故需要配合对因治疗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等。再如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代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对症治疗。尽管糖皮质激素具有众多的副作用,但它能够缓解危重患者的症状,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时间。另外,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有效、安全的皮肤科外用药,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全身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但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仍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用药过程中需特别谨慎。医生判断是否用药首先应在皮肤病诊断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另外,还要考虑患者是否有禁忌证、所选糖皮质激素的强度、剂型是否合适、用药时间等问题。在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后,用药前务必和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以避免“滥用”和“恐惧”原因引起医患矛盾的发生。

2.3于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鼠、家兔、蟾蜍等小动物为药理学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老师在实验课上应向学生多多宣传实验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知识,教育学生要充分的尊重实验动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用严谨的实验态度影响学生,使学生能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实验环节。比如在做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实验中,老师要强调麻醉药乌拉坦要严格按体质量给药、且缓慢推注,以免意外的发生。在分离颈总动脉过程中过程中,老师要强调钝性分离暴露出颈总动脉,千万不要心急抱有侥幸心理。尽管这些情况发生在实验动物的身上,但要教育学生努力做到与实验动物“共情”。在生命面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无可挽回的悲剧。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渗透,使学生今后走上临床后更能懂得尊重和爱护患者[7]。

3总结

“人命至重,有贵千斤,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过硬的执业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条件。医生应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诊治疾病。除此之外,医生更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以仁爱之心和同情之心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疏导,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健康。医疗卫生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行业,医生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医生具备了精湛的诊疗技术水平、人性化的服务流程、透明化的价格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医患关系和谐化。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现阶段我国医学院校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点[8]。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探索通过不同主题交叉渗透医患沟通知识,从专业知识、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可有效地弥补当前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不足的现状,潜移默化地提高医学生的医患关系能力。由于水平和经验有限,笔者具体实施的深度和力度存在不足,对于人文知识与药理学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许焕丽 肇玉明 范征 金增亮 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