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2-01-09 10:09:47
导语: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效果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4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在使用该类药物前后是否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0例。对照组男患者1040例,女患者960例;年龄为18.3~75.6岁,平均年龄为(48.7±5.7)岁。观察组男患者1010例,女患者990例;年龄为19.4~78.4岁,平均年龄为(47.8±4.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以实际病情为依据,常规遵循医嘱,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后均实施药学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处方评价与干预方式。本研究依照WHO最近制定的“关于不合理用药原因与干预研究”思想体系,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创建科学化药学干预与处方评估法则,相关流程为:结合本研究专家小组制定的评价标准,对于已经制定的处方实施回顾性分析,对于实际工作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对实际问题加以整理分析,找出发生原因,结合具体化分析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将制定好的措施在全院范围内普及。定期召开会议,向院内医护人员宣传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并对干预措施进行定期化评估,对具体措施加以改进。强化药学监督,对于不合理用药情况实施持续性改进政策,对患者使用药物后的实际状态进行观察,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2)系统化处方评价标准。在院内创建专家小组,其中包含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监护科、外科等专家,专家小组成员进行指导,结合药物资料及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当前院内喹诺酮类药物制定出统一、合理化评价标准[2]。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①统计两组药物使用频率和药物利用指数。药物使用频率=总剂量/每日剂量,数值越高,证实临床对于这种药物的选择性越强,药物使用越为广泛。药物利用指数=药物使用频率/用药时长,当该值在1以上时表明存在药物滥用现象,接近1时表明用药合理。②比较两组处方合理性评价,包括禁忌证用药和超适应证用药。③比较两组用药不合理情况,包括严重问题:禁忌证用药,超适应证用药,错误用药;中度问题:未及时给予安全性高药物,使用药效可疑或未经证实药物;一般问题:未按照规定剂量用药。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軃±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药物使用频率和利用指数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药物按照频率高低依次为洛美沙星片、左氧氟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观察组药物利用指数>1的有5种药品,对照组有7种,观察组各类药物利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2.2两组患者处方合理性比较。观察组患者无喹诺酮药物禁忌证用药情况,观察组诺氟沙星片、加替沙星注射液、洛美沙星片和加替沙星片的超适应证用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2)。2.3两组患者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3)。
3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被称之为吡啶酮酸或吡酮酸类药物,主要以细菌的DNA为作用靶位,抑制DNA旋转酶。喹诺酮类药物和绝大部分抗菌药物不存在交叉耐药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在控制感染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但这种药物依在潜在威胁,例如肝脏受损、耐药性等,尤其是最近几年喹诺酮耐药性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有文献证实,和其他同门类药物相比,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3]。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较为轻微,通常患者可耐受,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胃肠道反应为常见不良反应,皮损、关节肿胀等现象较为少见。经过口服产生不良反应极低,静滴第三代高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对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实施治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择取合适给药途径,严格控制给药速度和浓度,预防不合理用药,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当前,临床上已经发现喹诺酮类耐药细菌[4],这与药物滥用有关,所以按照标准化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很重要。药学干预可提高药物利用合理性,表现为临床药师能够对院内医护人员实施合理化用药宣教,全面提升其用药安全意识[5];专家小组指导与药物管理规范和监督管理对于喹诺酮使用起到了良性约束效果[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使用药物按照频率高低依次为洛美沙星片、左氧氟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观察组各类药物利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喹诺酮药物禁忌证用药情况,观察组诺氟沙星片、加替沙星注射液、洛美沙星片和加替沙星片的超适应证用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喹诺酮药物临床应用中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处寒,胡阳敏,张嵘,等.JCI认证前后氟喹诺酮类药物利用调查[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8):1059-1065.
[2]张冬林,邓春玲.2011-2013年武汉市部分医院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8):664-666.
[3]宋方,何晓静,菅凌燕.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1):1862-1866.
[4]董书云,陈慧慧,王琼,等.喹诺酮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2):1998-2000.
[5]魏盈盈,李樊,徐艳娇,等.2010-2012年武汉市部分医院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4):323-326.
[6]杨杰,王萍,仲鹏磊,等.专项整治前后某院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情况对比分析[J].中国药师,2015,18(4):636-640.
作者:王明明 李海涛 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上一篇:生药学实验课改革论文
- 下一篇:高乌头药材生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