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对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04-26 09:05:22
导语:临床药学对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学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96例高脂血症患者,根据住院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空白临床药学干预,观察组予以临床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用药依从性良好率(62.5%VS6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率(95.8%)高于对照组(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TG、TC、HDL-C以及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经临床药学干预后能够提升其自身的用药依从性,同时可将血脂水平予以改善,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药学干预;高脂血症;依从性;临床疗效
高脂血症为一种遗传代谢性脂质成分异常疾病,此病和冠心病等相关心脏病的产生具有关联性。但是高脂血症并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早期患病未察觉,因此在就诊时加强了治疗的困难程度[1,2]。此研究旨在分析临床药学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和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为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96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根据住院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56.3±4.2)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6~67岁,平均年龄(55.7±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非药物治疗方法内容为按照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及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和脂蛋白等相关指标对其饮食进行控制,并增加患者的运动次数,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戒烟忌酒等。药物治疗包含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以及普伐他汀等。随后予以对照组空白临床药学干预,对患者的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时间进行规定安排,在此过程中并无用药指导。予以观察组临床药学干预,其内容包含:①制定药学干预方案,按照患者的实际血脂水平、用药情况、饮食情况和自身实际病情对药学干预方案进行制定。②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控教育以及用药指导,并耐心解答患者用药问题。发放用药安全手册、血脂调节药物使用手册以及患者登记手册。与此同时,患者在进行用药时临床药师需要对其实施指导以及讲解。此外,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确保低脂饮食,并将不良生活习惯进行转变,按照自身的实际病情进行运动,从而对血脂调节治疗起到辅助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用药依从性进行对比,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进行对比,其中包含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用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未经干预前30例(62.5%)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经临床药学干预后46例(95.8%)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对照组患者未经干预前31例(64.6%)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经空白临床药学干预后38例(79.2%)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两组患者干预前用药依从性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2,P<0.05)。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TG、TC、HDL-C以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TG、TC、HDL-C以及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P<0.05,bP>0.05
3讨论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则采用调血脂药物,而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为他汀类,可对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以及TG水平进行有效平衡,从而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稳定,从而将血小板凝聚进行降低,有助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对血管可起到扩张作用[3-5]。而药物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患者病理情况以及生理情况产生影响,临床药学干预能够将自身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临床药学干预中的用药干预表现为:机体胆固醇合成较为旺盛的时间为午夜以及凌晨2点,他汀类药物自身具有较为特殊的化学结构,和体中的树脂胆酸清除剂进行结合后会对血药浓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应在睡前以及晚餐前进行用药[4,6]。临床药学干预中的用药学监测表现为:调血脂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肝肾毒副作用,因此在对患者用药过程中需要予以药学监测,用药初期应每隔3~6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检查,检查指标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如果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增加应减少监测时间,如果指标处于正常水平可将间隔时间进行延长[7-9]。他汀类药物在服用后会产生横纹肌溶解症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特别是四肢疼痛,因此需要按照血清肌酸激酶检测结果进行换药。临床药学干预中的药物相互作用表现为:他汀类药物和肝药酶(CYP3A4)抑制剂进行联合使用后会加强肌毒性风险。如果将利福平和氟伐他汀进行联合使用后会将生物利用度减少1/2,但是此药物和其他他汀类药物联用并未出现此现象[6,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用药依从性良好率(62.5%VS6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率(95.8%)高于对照组(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TG、TC、HDL-C以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TG、TC、HDL-C以及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脂血症患者选择临床药学干预后能够提升用药依从性,同时将血脂水平进行有效改善,能够将患者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予以改善,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从而提升其临床疗效。
作者:杨少杰 赵宁 单位: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务科
参考文献
[1]贾艳丽,郁莉,于振兰.临床药学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72-74.
[2]虞燕霞,朱莉红,唐莲,等.药学服务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分析//2013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3:1-5.
[3]张媛媛.鬼针草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安徽医科大学,2012.
[4]曾玲,晏晓颖,由天辉,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2):191-193.
[5]陈敬欢,李玉莲,钟慕贤,等.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社区护理干预.北方药学,2011,8(6):109-111.
[6]赵慧群,韩冰.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30例.北方药学,2015,12(7):25.
[7]张庆莉,李双成,隋丙运,等.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7,16(5):413-415.
[8]罗红梅.药学服务干预对于慢性病患者用药疗效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14(26):98-100.
[9]张寿芹.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外健康文摘,2014(7):218-219.
[10]林小卫.药学服务干预对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健康必读旬刊,2012,11(12):307-308.
- 上一篇:绿色机械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下一篇:临床药学服务在医院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