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中药治疗措施论文
时间:2022-08-04 10:10:00
导语:儿童哮喘中药治疗措施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前认为哮喘是儿童时期多发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据2000年流行病学调查我国0~14岁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5%~3.4%,平均为1.97%;死亡率超过30/10万,均呈上升趋势。哮喘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而哮喘长期反复发作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也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本病属中医学“哮证”“喘证”范畴,中医对哮喘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儿科名医王烈教授提出“哮咳”病名的新认识,并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中医药防治儿童哮喘
中医认为儿童哮喘致病因素有诱发因素、遗传因素和体质因素三方面。其中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接触异物、情志劳倦等;遗传因素主要是指家族过敏史;体质因素主要是指“痰湿内蕴”之体。其病机关键为痰饮内伏,遇触而发,反复不已。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但又有发作期和缓解期不同,发作期以实证为多,表现为痰、气、瘀、寒、热等相互夹杂;缓解期以虚证多见,以肺、脾、肾三脏虚弱为主。在八十年初期王烈教授提出“哮喘苗期”理论体系,其病机主要表现为患儿体质异常,在哮喘未发之前即存在其病理基础。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提倡“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哮喘治疗原则,并实行“分期论治”。发作期攻邪以治其标,缓解期攻邪兼顾扶正,稳定期扶正以治其本。发作期的主要治法是宣肺化痰平喘,结合外邪有寒热之分、患儿体质虚实之别,又分寒、热、虚、实等证型,临床常用治法有温肺化痰平喘、清肺化痰平喘、扶正平喘等。缓解期(和稳定期)是治疗哮喘的关键所在,根据患儿肺、脾、肾三脏功能之偏颇,治疗亦有益肺、健脾、补肾之偏重。王烈教授自1988年开始增辟稳定期,即将哮喘缓解期后无任何临床症状与体征之时定为稳定期加以治疗,此为哮喘之“三期分治”原则。咳期予“哮咳饮”;痰期拟“缓哮方”;稳定期之治在于祛除伏痰,痰无所生则其哮难作,采用“防哮汤”加味治疗,体现了中医“既病防变”“既病防复”的预防原则。
哮喘的病因病机较复杂,单一疗法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临床上常采用多途径多环节的综合治疗方法。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及传承,将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疗法积淀和保存下来,这些疗法至今仍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其服务能力。根据地域不同,南方以膏方冬令补调治为主;北方以“伏九贴敷”为中医特色外治法,这两种疗法目前均普遍应用于我国临床哮喘的防治中。另外还有很多中医综合疗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包括针灸、推拿、砭石、药线点灸、穴位注射、雾化吸入、灌肠、食疗等。除防治外,中医还十分重视儿童哮喘的护理调摄,通过饮食、运动、起居和精神调摄等康复管理方法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养正气,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公务员之家: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重点专科办公室的指导下,儿科协作组对主攻病种之一的儿童哮喘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梳理,形成了评价分析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临床诊疗方案及验证方案,目前正在各协作组成员单位中积极开展验证工作,以总结评价中医防治儿童哮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今后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促进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虽然中医药防治儿童哮喘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特别是哮喘持续状态,应该采用2008年重新修订的全国儿童哮喘防治指南进行系统规范的抢救治疗,以及时缓解患儿的哮喘发作,保证患儿的生存质量。根据患儿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中西医结合的防治优势和特点,形成完善的哮喘病证结合临床路径,以便于有效的指导临床。
- 上一篇:股东优先购买权司法保护论文
- 下一篇:神经外科感染防治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