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损伤治疗论文
时间:2022-07-26 06:48:00
导语:直肠损伤治疗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损伤的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以来收治的44例结直肠损伤,其中男性33例,女性11例;年龄3~77岁,平均34岁。钝性伤27例,穿透伤13例,医源性损伤4例;伤后直接送至我院35例,由其他医院外科处理后转至我院9例。行近端肠道造口7例;外置3例;Ⅰ期修补30例,切除损伤肠段后Ⅰ期吻合3例。结果早期确诊41例,3例外院转运来的患者分别延误诊断1、7天和2个月。结直肠损伤AIS评分2~5分,平均2.9分;多发伤15例,ISS评分10~43分,平均22.1分;腹盆腔多脏器损伤15例。我院早期救治的35例伤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0.75~8小时,平均2.5小时。治愈43例,1例因严重骨盆碾压伤、失血性休克死亡;发生并发症6例(13%),肺梗塞、结肠修补处瘘、低位小肠梗阻、造口黏膜坏死各1例,腹腔内脓肿2例。结论结直肠损伤诊断主要依靠术中探查,Ⅰ期手术可安全用于多数病例。
关键词:结直肠损伤;诊断;治疗
随着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创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液体复苏和抗生素应用、伤后确定性手术处理时间缩短、麻醉技术提高等,近30余年来结直肠损伤的救治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15%~75%)、腹膜外结直肠损伤漏诊率高、不按照循证医学证据仍过多选用转流造口手术等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8年收治的44例结直肠损伤的诊治情况。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性33例,女性11例;年龄3~77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高处坠落伤11例,刀刺伤5例,肠镜检查损伤3例,直肠支架植入导致乙状结肠穿孔1例,其他损伤2例。钝性伤27例,穿透伤13例,医源性损伤4例。伤后直接送至我院35例,其他医院外科处理后转至我院9例。
二、诊断和治疗
伤后出现腹痛40例,便血12例,发热7例。直接送入我院的35例中,休克14例,腹膜刺激征27例,直肠指诊扪及直肠裂口者5例,4例会阴部皮肤撕脱伤可见伤口。腹腔穿刺有不凝血15例。4例摄腹部立位平片,34例行腹部64排CT。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行修补后近端肠道造口7例,包括回肠造口4例,乙状结肠造口3例,其中1例结肠脾曲刀刺伤漏诊2个月后确诊结肠脾曲瘘行近端造口;损伤修补后外置3例;Ⅰ期修补30例,其中4例乙状结肠修补后腹膜外外置加负压封闭引流;切除损伤肠段后Ⅰ期吻合3例。结果早期确诊41例,伴腹腔内出血15例,失血性休克12例。结肠及腹膜内直肠损伤38例,腹膜外直肠损伤6例;全部病例结直肠损伤AIS2005评分2~5分,平均2.9分。多发伤15例,ISS评分10~43分,平均22.13分;包括颅脑损伤6例次、血气胸8例次、四肢骨折8例次,骨盆骨折6例次,皮肤撕脱伤8例次。腹盆腔多脏器损伤15例,包括空肠损伤4例次,胰腺损伤3例次,脾破裂5例次,膀胱破裂3例次,阴道撕裂伤3例次。延误诊断3例,其中1例外院肠镜检查后逐渐腹痛,颈部有皮下气肿,发热1天后转入,术中诊断为乙状结肠系膜缘穿孔;1例院外安置直肠吻合口支架后持续腹痛,低度发热,7天后转入我院确诊为乙状结肠穿孔;1例外院转运来的患者结肠脾曲刀刺伤后7天转入我院,持续发热,2个月后伤口流出粪便确诊。
直接送至我院患者伤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为0.75~8小时,平均2.47小时。其他损伤的手术包括颅内血肿清除术2例,胸腔闭式引流术4例,空肠修补4例,胰腺尾部切除2例,脾切除5例,膀胱修补3例,骨盆外固定架固定3例,四肢骨折内外固定8例。治愈43例,1例因严重骨盆碾压伤、失血性休克死亡;7例造口,6例3~6个月后还纳,1例拒绝还纳,其中1例结肠脾曲刀刺伤漏诊15天后发生肺梗塞,经溶栓、抗凝等治疗治愈;3例外置有1例转为造口,2例10天后还纳;33例Ⅰ期手术者发生并发症5例(15%),1例7天后发生结肠修补处瘘,经近端回肠去功能性造口治愈;低位小肠梗阻、造口黏膜坏死各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腹腔内脓肿2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三、讨论
结直肠损伤尚无公认的分类方法,现多结合致伤机制和后果分为钝性伤和穿透伤。钝性伤指壁层腹膜完整的结直肠损伤,本组27例,主要包括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穿透伤指壁层腹膜破裂的结直肠损伤,本组13例,主要包括火器伤、刀刺伤和坠落后铁钎戳伤等。另4例为医源性损伤。AIS2005是结直肠等脏器损伤公认的解剖评分方法,结直肠损伤评分2~5分,其中结肠损伤最高为4分,指结肠广泛撕脱伤,伴组织缺损、横断或血供障碍;直肠同样情况则为5分,主要因为伴随损伤更严重,可导致永久性造口,处理更为困难等。本组AIS评分平均2.9分,1例直肠下段、肛管毁损伤及会阴皮肤撕脱伤为5分。
1诊断
结直肠损伤绝大多数在剖腹术中发现,有时仍有一定困难。主要应注意:(1)正确把握剖腹探查指征。由于结肠内容物对腹膜无剧烈化学刺激,扩散慢,故早期症状局限而隐蔽;至腹腔或严重腹膜后感染出现时,诊断则较容易,但已丧失早期治疗的机会。我们主要根据腹腔内积血(CT或腹腔穿刺结果)、腹膜刺激征、结直肠损伤的直接证据(便血、膈下游离气体或有直肠伤口)等,本组直接送至我院的35例均早期确诊,但有3例在外院延误手术时机,肠镜检查后出现颈部皮下气肿是系膜缘肠壁破裂的特有表现,应尽早剖腹探查;另1例直肠吻合口下狭窄在其他医院内科安置支架后即有腹痛,但未重视,转到我院摄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而确诊。(2)剖腹术中应彻底探查。本组及时剖腹探查的41例(含外院手术的7例)中,仅1例左胸壁腋中线、第8肋间刀刺伤的患者在外院剖腹,术中发现为膈肌穿透、胰尾裂伤、结肠系膜破裂出血、腹膜后血肿,分别处理并安置胸腹腔引流管,术后3天拔出胸腹腔引流管,但术后2天起体温即达39℃,持续1月余,转来我院后经上消化道碘水造影、CT及超声等反复检查,未发现膈下积液等异常,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持续脓毒血症,15天后发生肺梗塞,直至2个月后才于胸壁伤口流出粪便而确诊,教训深刻,分析原因伤后剖腹探查时虽然认识到结肠系膜损伤,但未发现结肠脾曲的损伤,且术后引流管拔除过早,导致术后即有高热,故剖腹术中应强调全面、有序地探查全结肠,尤其要注意探查腹膜后、结肠系膜缘、脾曲和肝曲等隐匿部位,要充分考虑伤道、弹道轨迹的各种可能,对全部肠道探查两次是安全
的方法,以免因漏诊而产生灾难性后果。
2治疗
结直肠损伤属严重创伤,早期因出血、后期因腹腔内严重感染而危及患者生命,故患者到达急诊室应按高级生命支持程序评价,确保气道控制、呼吸和循环功能维持。在手术中,首先控制出血,本组1例骨盆碾压伤,入院后直接送至手术室,在伤后35分钟手术,但终因伤情严重、失血过多而死亡,最终直肠毁损伤未作任何处理。
除腹膜外直肠黏膜层损伤外,结直肠损伤均应急诊手术处理,本组43例均手术治疗。结直肠损伤的手术可分为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两类。裂伤超过50%周径、节段性肠壁缺损或系膜去血管等AIS评分在3分以上者通常采用分期手术,本组14例。Ⅱ期手术的方式包括近端改道的切除术、修补或切除吻合后的近侧肠道造口、损伤修补处外置术和损伤处直接外置等。本组行造口和外置分别有7例。虽然结肠损伤已不再常规造口,但我们认为其仍是结肠损伤的重要处理方式,主要适用于:(1)结直肠AIS3分以上者;(2)直肠腹膜外损伤者,或合并会阴部皮肤撕脱伤者;(3)伤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过长,形成粪便性腹膜炎者;(4)严重创伤,为避免病人进入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死亡三角,采用损害控制外科策略者等。但要避免转流造口手术率高的问题,后者主要见于处理结直肠损伤经验少、非结直肠外科和创伤外科医师中。损伤结肠外置术是Ⅰ期修补和改道手术的结合。但腹壁外外置约21%~50%外置肠襻转变为造口,远远高于临床上期修补后肠瘘的发生率,可能因素包括外置肠道干燥、肠腔曲折、静脉回流障碍和提出腹壁存在张力等。
肠壁挫伤、血肿,或裂伤<50%周径者,即AIS评分为2~3分者在清创后通常Ⅰ期修补。本组36例AIS评分为2~3分者中30例采用Ⅰ期修补。多数学者主张对所有结肠非毁损伤性损伤无选择地行Ⅰ期手术。但结直肠损伤行Ⅰ期手术是建立在伤后迅速送入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行确定性手术的基础上,本组未采用Ⅰ期手术的6例主要就是因为救治较晚,已出现明显感染(腹膜炎或腹膜后感染),全身处于高代谢状态。为避免外置后高的造口率和Ⅱ期手术,又最大限度降低修补处漏发生后腹膜炎的危险,我们提出“腹膜外外置”的概念,即利用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位于侧腹壁,其前方、外侧、后方修补处可用侧腹膜将其置于腹膜外,即使发生漏也可避免腹膜炎的发生,提高非手术治疗治愈的机会,本组4例乙状结肠损伤Ⅰ期修补后采用本法,同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进一步提高了伤口愈合的机会。
结直肠损伤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伤口感染、腹腔内脓肿、吻合口或修补处漏等,总并发症率可高达61%。避免感染并发症的主要策略包括:(1)尽可能缩短受伤到手术的时间,结直肠损伤虽然少有因大出血早期致死者,但延后手术可增加感染的机会,故同控制出血一样应尽早手术控制污染,本组伤后确定性手术时间平均2.5小时,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2)尽早应用广谱抗生素;(3)腹腔内大量液体冲洗,对于粪便污染的处理方法只能是稀释,不能满足于冲洗水清亮,而应有将细菌数量降到最少的意识;(4)合理选择引流。Ⅰ期或Ⅱ期手术方式不影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本组并发症率为13%,其中1例因直肠支架导致乙状结肠破裂者手术时但已是晚期腹膜炎,且腹腔内破裂口因支架支撑、组织水肿等无法修补,也无法置于腹膜外,只能冲洗后留置双腔引流,但之后仍然并发盆腔脓肿,处理困难。
【参考文献】
[1]WooK,WilsonMT,KilleenK.etal.Adaptingtothechangingparadigmofmanagementofcoloninjuries[J].AmJSurg,2007,194(6):746-749.
[2]WilliamsMD,WattsD,FakhryS.Coloninjuryafterbluntabdominaltrauma:resultsoftheEASTMultiInstitutionalHollowViscusInjuryStudy[J].JTrauma,.2003,55(5):906-912.
[3]TzovarasG,HatzitheofilouC.Newtrendsinthemanagementofcolonictrauma[J].IntJCareInjured,2005,36(9):1011-1015.
[4]NavsariaPH,EduS,NicolAJ.Civilianextraperitonealrectalgunshotwounds:surgicalmanagementmadesimpler[J].WorldJSurg,2007,31(6):1345-1351.
[5]张连阳.重视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细节[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2):1-3.
[6]SingerMA,NelsonRL.Primaryrepairofpenetratingcoloninjuries:asystematicreview[J].DisColonRectum,2002,45(12):1579-1587.
[7]BulgerEM,McMahonK,JurkovichGJ.Themorbidityofpenetratingcoloninjury[J].Injury,2003,34(1):41-46.
- 上一篇:胫骨骨折固定器论文
- 下一篇:曲安奈德肌肉注射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