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机与传统煎药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28 05:12:00

导语:煎药机与传统煎药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煎药机与传统煎药分析论文

1对煎药机煎药效果持肯定意见者

芮春兰等[1,2]随机抽取中药处方,按相同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煎煮,发现GNG中药抽出机(DHJ-D2,DH-1,中药煎药机与自动液体包装机,韩国)制备汤剂的总固体量高于传统方法近两倍,且阿魏酸含量高于传统方法。金仁达等[3]按相同加水量、沸腾后提取时间、煎煮次数对黄芩、金银花、黄柏、苦参、肉桂进行提取,以药材中的标志性成分作定量指标,结果证明在相同时间内,中药煎药机(韩国HANSLINE公司)煎煮中药成分溶出率明显优于传统砂锅。采用中药煎药机煎药两次,20min/次,中药成分的溶出量较高。同时证明,第2次提取仍有60%~80%的溶出量,提示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煎药机一次煎药法欠妥。欧阳荣等[4]分别取牡丹皮、砂仁、黄连、桔梗一定量,每一种药材采用13-7-7024型电加热式小型煎药机(韩国)机煎法、直火煎煮法分别煎煮,其加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均一致,结果每组样品中,机煎法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均高于直火煎煮法。其中,桔梗在机煎法中主要成分的煎出率大大高于直火煎煮法,且机煎法中总苷量与饮片所测的量相当。另外,对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虽然机煎法中主要成分的量低于饮片所测含量,但是,两种方法比较,机煎法的煎出率也明显高于直火煎煮法。用薄层色谱法对每组样品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机煎液与直火单煎液的成分均有差异,且每组中,机煎液中的各斑点色泽普遍深于直火单煎液,进一步说明机煎法的煎出率高于直火单煎法。梁卫青等[5]将知母、黄芪、陈皮、山楂、甘草、麦冬、柴胡、桔梗、党参、川芎、麻黄、生地、茯苓、灵芝、女贞子、木香、鳖甲、续断、木防己等药材取样500g,采用YFY-20煎药机(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煎煮1次,加6倍量水,115℃,0.1Mpa,1h;传统煎法煎两次,第1次加水4倍,第2次加水2倍,药液过滤后定容,分别测其有效成分含量和得膏率,则陈皮、甘草、知母、黄芪、山楂、麦冬8种药材煎出液中总黄酮含量均以煎药机煎法为高;茯苓、黄芪、生地、防己、知母、灵芝、党参7种药材煎出液中多糖含量均以煎药机煎法为高;麦冬、甘草、知母、黄芪、续断、柴胡6种药材煎出液中总皂苷含量均以煎药机煎法为高;川芎、麻黄、甘草、木香、续断、木防己6种药材煎出液中总生物碱含量均以煎药机煎法为高;川芎、麻黄、柴胡、木香、陈皮、木防己的挥发油含量均以煎药机煎法为高;18种药材煎出液得膏率均以煎药机煎法为高。李毅民等[6]取生地、葛根、虎杖各300g合在一起;党参、黄芪、淮山药各300g合在一起用两种方法煎煮进行比较。人工煎加水超过药面2cm(第二煎略少),浸泡30min。第一煎沸后25min,第二煎沸后20min药液合并,过滤,浓缩至浸膏,真空干燥,得干浸膏。先煎的药物第一次沸后煎40min,第二煎沸后煎20min,后下的药物第一次投入沸水后煎5min,第二次煎20min。机器煎采用星光电加热中药煎煮机,加温水(不超过70℃)适量,浸泡45min后入机,温度达125℃后抽滤出药液,浓缩至浸膏,真空干燥,得干浸膏。对得膏率及三大类(先煎、后下、一般)中药比较结果的初步分析,对得膏率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因药而异。矿物类、贝壳类中药因其质地坚实,在高温且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比较容易煎出;一般成分如芍药苷、秦皮甲素、黄芪甲苷、麻黄碱等,机器煎比传统煎含量略高;应后下的中药中主要含挥发性成分的,因煎药机是在密闭的状态下煎煮,不易挥发,所以有效成分含量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7]就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做了对比实验。得出结论:①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因煎药机是在封闭的情况下煎煮,不易挥发,所以机器煎药比人工煎药含量高;②矿物、贝壳类药物因质地坚实,在高温且高压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提高煎出率,所以这类药物,机器煎药比人工煎药有效成分含量高;③一般成分,如根茎类药材,机器煎药比人工煎药含量略高,或基本相同。此外,煎药机煎煮药液成品的卫生学检测指标是明显优于传统煎药方法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对煎药机煎煮的药液成品进行了卫生学检验,检验结果为:①普通植物类的药液,在20℃的自然条件下,储存70d,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②含胶类药物的药液,在20℃的自然条件下,储存70d,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③含动物蛋白类药物的药液,在20℃的自然条件下,储存70d,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④含豆豉类药物的药液,在20℃的自然条件下,随时间的延长,杂菌数量逐渐减少,这主要是由于中药本身抑菌的作用所致,储存70d,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陈怡和等[8]利用SK-1600型韩国煎药机煎煮汤剂,在120°C高温高压、密闭、10~20min的煎煮条件下,仍能保留一定量的砂仁挥发油,与传统煎药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此外,刘林娜[9]考察了BZY150K-1型常压自动煎药机(天津三延精密机械公司)与13-7-7024型8000L高压电加热式小型煎药机(韩国)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优劣。结果两种制备方法所得汤药成分基本一致,但芍药苷的含量高压煎煮法比常压煎煮法高。结论高压煎药机所煎汤剂质量较好。王敏等[10]比较EJY-10型自动煎药机和MARCIA中草药煎药机(高压电脑控制)两种煎药设备对煎出药液中的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认为高压电脑控制的煎药机煎出的药物成分含量高,服用量少,值得推广。李学林等[11]比较了BZY150K-5X型中药煎药机(天津三延集团生产,以下简称常压机)、DHJ-D2型中药煎药机(天津东华集团生产,以下简称压力机)的煎出效果,认为就饮片煎煮而言,各方法的指标数据(资料略)的大小次序为:压力机单煎>砂锅两煎>常压机单煎。通常常压机采用最佳工艺(粗颗粒单煎,40min),效果比砂锅饮片两煎好(P<0.05)。压力机饮片单煎优于常压机粗颗粒单煎,后者优于砂锅饮片两煎。从实际操作角度看,如果煎煮较小量中药(总重50~2000g,体积相对较小)或有特殊煎法要求(如先煎、后下等)的中药,通常宜采用常压机煎;若煎煮相对较大药(总重1500~5000g,体积较大),宜用压力机。

2对煎药机煎药效果持否定意见者

贺祝英等[12]考察传统方法与机器煎法制得葛根芩连汤汤剂中,葛根素含量的变化。煎煮条件为:传统汤剂,称取药材饮片,加水高出药材约5cm,浸泡30min,煎煮保持微沸30min。倒出煎液,药渣再分别加水煎煮两次,时间依次为30min和20min。合并3次煎液,水浴上浓缩,室温加水定容1000ml。DHJ-D1煎药机(东华集团)机煎汤剂的制备,称取相同药材,用无纺布袋包捆,加2800ml水,浸泡30min,120℃加压煎煮40min。发现采用传统方法煎煮得到的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素的含量较高。考察煎药机的煎煮过程,作者认为采用煎药机煎药时,用无纺布将中药包捆,可能影响了水对中药材细胞内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提示煎药机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杨凌等[13]比较4个传统方剂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45g)、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50g)、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各50g)、保和汤(山楂180g,神曲60g,莱菔子30g,半夏90g,陈皮30g,茯苓90g,连翘30g)的两种煎药方法的煎出率。煎煮条件为:天津东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产煎药机,取上述4个传统方,加水适量浸泡30min,分别放入煎药机内,再加水至将药液浸没,调节压力为1~1.25kg,110℃煎煮45min各得煎液600ml。传统煎法,取上述4个传统方,放入煎药罐中,加水适量,置电炉上煎煮,各得煎液600ml。结果传统方法煎液比煎药机煎液的有效成分-小檗碱、阿魏酸、芍药苷、总有机酸的得率高,认为煎药机煎药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张晓燕等[14]比较KJ-120型GNG中药抽出机(韩国)煎煮法与常压直火煎煮法制备的黄连解毒汤汤剂中小檗碱含量的差异。煎煮条件为:取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采用GNG中药抽出机煎煮;取上述1/10的药量,采用常压直火回流煎煮。两法加水量均为药材总量的10倍,浸泡时间为40min。前法加热10min温度到达100℃,持续加热10min,温度到达120℃,保持30min;后法于10min温度达100℃,保持40min。煎煮完成后,趁热迅速提取药汁。结果中药抽出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汤剂中小檗碱含量明显小于常压直火煎煮法,两者有显著差异。认为含小檗碱成分的中药不适合采用GNG中药抽出机煎煮制备。

3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设想

回顾前期研究工作,我们认为存在如下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研究设想。

3.1实验设计方面首先,实验使用机器型号不一,传统煎药方法也很难统一,导致结果无法互相印证、比较。其次,对煎药机煎药效果持肯定意见者,其实验中煎药机煎药的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绝大多数与传统煎药相同,而根据我们课题前期对北京12家医院、9个连锁药店的调研,由于受煎出药液量的限制,煎药机煎药实际加水量往往不能等同手工煎药;煎煮次数也均为1次,不同于手工煎药的2次或3次;目前大多由电脑控制煎药温度与时间,而煎药时间与药物剂数、剂量和加水量有关,也很难同手工单剂煎煮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对煎药机煎药效果持否定意见者,其实验中煎药机煎煮次数均为1次,但传统煎药方法与实际也有差异。第三,实验中对可能影响煎药效果的其他因素,如砂锅规格、火力控制、滤材、无纺布袋等描述不够详细,难以严格控制,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建议实验应首先规范传统煎药的工艺条件,挑选目前有代表性的煎药机,由专业人员按照煎药机使用说明书或统一的操作规程,甚或实践中优选出的方法进行煎药,然后进行比较,以提高结果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与可信性。

3.2研究对象方面前期实验研究单味药多,研究复方少,而临床用药多为复方,且煎煮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单味药也不同,煎药效果的比较应主要针对复方。在选择进行比较研究的复方时,应先着眼于临床常用、有代表性的经典方剂,以提高研究的社会效益。临床处方因人而异,所含药物种类性质也不同,煎药机作为一种新的煎药方法很可能不适于所有的方剂,为保证临床疗效,还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比较,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另文报道)。

3.3观测指标方面前期实验多局限于某味药、某几味药中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煎出量的比较,推测其差异可能引起疗效差异,缺少药效学实验和临床验证。建议在理化指标比较的基础上,增加这两方面的实验研究。

3.4未涉及但值得研究的内容煎药机高温(大于100℃)、高压(大于0.1MPa)煎煮药物,会造成一些有效成分分解失去活性,如大黄、番泻叶、牵牛子的泻下成分,钩藤的降压成分,促消化药中的酶、挥发性成分中一些不稳定成分等,因此温度、时间控制非常重要,需要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药液中有效成分的比较以指导不同药物的煎煮。密封后可长期保存的药液尽管卫生学要求合格,但大量水的存在是否影响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也值得研究。

总之,中药汤剂煎煮的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但只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逐步走向现代化,用煎药机代替人工煎煮中药的改革也不例外,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究。

【参考文献】

[1]芮春兰,王龙.GNG中药抽出机与传统方法制备汤剂的比较研究[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0,8(4):35.

[2]马传江,李晓英,杨斌,等.中药汤剂三种不同制备方法的比较[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4):239.

[3]金仁达.中药煎药机对中药有效成分溶出的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1999,13(2):41.

[4]欧阳荣,彭懿,刘绍贵,等.四种中药的直火单煎与机煎单煎液的质量对比检测[J].中国药业,2001,10(3):48.

[5]梁卫青,郑军献,浦锦宝,等.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煎出率的比较[J].浙江中医杂志,2005,9:404.

[6]李毅民,许丽雯,章崇仪,等.机器与传统方法煎药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697.

[7]贺鹏.煎药机代煎汤剂可靠吗[J].保健医苑,2004,4:31.

[8]陈怡和,张崇宁.砂仁挥发油提取条件初探[J].中成药,2000,22(5):389.

[9]刘林娜.常压与高压煎药机制备汤剂的质量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800.

[10]王敏,周洪波.两种煎煮设备煎出液含量的测定比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1):36.

[11]李学林,陈天朝,张晓东,等.不同煎药方法对中药煎药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4,45(1):71.

[12]贺祝英,吕海涛,曹佩雪.葛根芩连汤不同制法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9):518.

[13]杨凌,包玮.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5):410.

[14]张晓燕,姚国新,吴金虎,等.两种方法制备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含量的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8):504.

【摘要】目的对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的比较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在对北京市医院药店煎药机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煎药机为检索词,全文检索1994-2007CNKI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以往研究在实验设计、对象、指标方面与使用现状有出入,研究有待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