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运用小柴胡汤探究论文
时间:2022-02-09 11:14:00
导语:张仲景运用小柴胡汤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异病同治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101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379条)。小柴胡汤的治疗主症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但是临床证候常见错综复杂,典型的小柴胡汤证候不多,因此,张仲景认为临床上只要见到一部分主证,即可使用小柴胡汤治疗。如少阳邪热迫胃,导致胆胃气逆以致呕吐、发热症状,故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少阳之邪得解,则热除呕止。张仲景在其著作中反复强调,根据患者病证,认真分析病因病机及病邪所在,若符合少阳病证,即可以小柴胡汤治疗,而非一病一方。
1.1黄疸病“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金匮要略·黄疸病21条》。黄疸乃脾胃湿热溢于血脉,行于肌肤所成,其治疗常用清利湿热的茵陈五苓散。但是,在黄疸病过程中,常有肝邪犯胃侮脾所致腹痛、呕吐,可与小柴胡汤疏肝和胃。
1.2大便异常“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伤寒论》229条)“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伤寒论》230条)。
以上两条均为阳明少阳同病,以少阳为主的证治。阳明病主见潮热、大便硬结,但是上两条分别见潮热无腑实、腑实无潮热,没有完全具备阳明腑实病的条件,所以不能用承气汤攻下。“胸胁满不去,舌上白苔”是体现少阳证未解,病邪虽入里,但舌苔不是黄燥,未致大热,更见呕逆,说明证候仍以少阳为主,当从少阳论治,亦体现了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可与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使上焦气机得以宣通,胸胁硬满可去,津液得下,则大便自调,胃气和降,则呕逆可除,若三焦通畅,气机无阻,自可周身濈然汗出而解。
1.3产后郁冒病“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产后病2条》。产妇郁冒病,除头晕眼花、郁闷不舒的主症外,还表现有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坚,但头汗出等症。郁冒虽有外感因素影响,但主要是与产妇亡血阴虚有关。产后血虚,血虚则导致阴虚,阴虚则阳气偏盛,偏盛之阳上逆,胃失其和降,津液下亏,肠道失润,故见呕不能食、大便坚的症状。治用小柴胡汤扶正达邪,和利枢机,使阴阳相和,则郁冒病诸症自解,正如《金匮要略心典》所说:“邪气不可不散,而正虚不可不顾,惟此法能解散客邪而和利阴阳耳”。
1.4经带病“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经带病1条》妇女在行经期前后或行经期中感受外邪,邪热乘虚陷入血室,热与血结,经水淤结而不行,致经水突然中断,即谓之热入血室。血室内属于肝,肝与胆相表里,热结血室,正气抗邪,故见寒热如疟,发作有时之少阳证。治以小柴胡汤外透肝胆之热,内散血室之结。
2随证化裁(方有加减)
临床上所见病症大多非典型的少阳病,张仲景在其著作中提到非典型少阳病症者,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在原方上进行加减或与他方合用加减化裁,提示了以和解为主,兼治为辅,灵活运用的原则。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因少阳之邪郁于胸中化热,未犯胃腑,故胸中烦而不呕,小柴胡汤原方去人参之补及半夏之降,加栝蒌实清热除烦;若热伤津液以致口渴,则去半夏之温燥,加栝蒌根生津止渴,并重用人参补益气阴;若肝胆气郁,横逆犯脾,故腹中痛,去黄芩以免苦寒伤中,加芍药制肝益脾,缓急舒挛止痛;若胆郁较甚,则胁下痞硬,其较胸胁苦满为重,则去大枣之壅补,加牡蛎软坚散结;若三焦不利,水液内停,凌心则悸,影响膀胱气化则小便不利,因此去黄芩之苦寒,加茯苓淡渗利水;若气阴未伤,表证未解则不渴,身有微热,则去人参之补,加桂枝解肌和表,温覆微汗;若三焦不利,水液内停,寒饮射肺致咳,去人参、大枣之补及生姜之散,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伤寒论》146条)此乃少阳枢机不利、太阳表证不解所致病症。治疗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少阳。因此,取桂枝汤、小柴胡汤各半量,合剂而成柴胡桂枝汤以治太少合病。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伤寒论》165条)病邪在少阳,兼入阳明,热结旁流,虽下利而燥结仍在。大柴胡汤是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畅达气机)去人参、甘草以免甘缓留邪,加芍药和营缓急,加枳实、大黄利气消痞,通下热结。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所发潮热。……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伤寒论》104条)患者感邪较久,病邪向里传变,导致少阳兼阳明里实证,且正气受损,治疗上,不宜使用竣下荡涤之品以免加重损伤正气,故先予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若病症不愈,则予柴胡加芒硝汤以和解少阳、通下燥结。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论》147条)根据胸胁满、往来寒热、心烦可知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势必导致三焦渎决功能失常,水饮停于胸胁,故胸胁满微结;水饮内停,不能下达,故小便不利,水饮结聚,气不化津,故口渴;胃气尚和,故不呕;胆火内郁,水饮内结,郁热上蒸,故见但头汗出。治宜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乃小柴胡汤方中去人参之甘缓留邪及半夏之燥,易生姜为干姜合桂枝、炙甘草共奋中阳、温化寒饮,加上栝蒌根、牡蛎逐饮开结,方中柴胡、黄芩泻少阳半表半里之热。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伤寒论》107条)感邪后,误用下法治疗,导致患者正虚邪陷,邪热内陷少阳,则见胸满而烦;少阳胆火上炎,加之胃热上蒸,心神被扰,故惊惕、谵语;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则小便不利;阳气内郁而不得宣达,所以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治疗宜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小柴胡汤有和解枢机、扶正祛邪之功,加桂枝通阳和表以除身重,以大黄泻热和胃而止谵语,用龙骨、牡蛎、铅丹重镇理怯安神,茯苓宁心安神利小便,因邪势弥漫全身,故去甘草之缓,以专除热之力。诸药合用,使表里错杂之邪得以速解。
3同病异治
临床上常见变证,导致疾病本身变化多端,此时,随着病症变化,需要及时改变治法处方。张仲景著作提示,即使相同疾病,但是由于诱因不同或病情变化,证型各异,治则治法及其处方用药均不同。以下以呕吐为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后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伤寒论》103条)病邪内传少阳,太阳病已罢,此时误用下法治疗,幸亏患者正气尚旺,虽经误下,柴胡证仍在,故先予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如枢机得转,病即可愈,今服汤后证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等,是因屡下之后,病邪兼入阳明,里急壅滞之故,治以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大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伤寒论》96条)由于病邪由太阳传入少阳,出现呕而发热,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但是临床误用攻下之法,若患者正气旺盛,未因误下而引起少阳之邪内陷形成坏证,“柴胡证仍在”(即病情未变),可依然予以小柴胡汤治疗。若误下后,少阳邪热内陷入里与水饮互结而成结胸,则治以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破结。若误下后,损伤脾胃之气,少阳邪热乘机内陷,寒热错杂于中,脾胃升降失和,气机痞塞不利,出现“满而不痛”的痞证,故治宜半夏泻心汤和中降逆消痞,而不可再用小柴胡汤。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伤寒论》97条)气血虚弱者,营卫失和,卫气不固,腠理松豁,外邪直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见寒热往来。少阳经脉布胁肋,邪犯少阳,经气不利,故见胸胁苦满;胆火内郁,影响脾胃,则神情默默不欲饮食;胆热犯胃,胃气上逆,故心烦喜呕;肝胆相为脏腑,胆热肝旺,肝木乘脾故腹痛。予以小柴胡汤服后,少阳病解,而反见口渴者,是病传阳明经的证候,应从阳明经论治。此外,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还提出呕吐分为寒性呕吐、热性呕吐及寒热错杂呕吐,其所治各不同,并提出治疗应求其本,不可盲目地见呕止呕,要因势利导,和胃降逆,并且提出要注意调摄、预防复发。
以上乃笔者读仲景著作后所窥一斑,但已然感到其真乃一部活书,他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许多好用的经方,更重要的是他留给后世的治疗原则、思维方法。我们不仅要不断地学习研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而且要结合现代临床更多疾病种类、甚至很多不为人知的疾病,灵活应用并不断全面发展其学说。
【关键词】张仲景小柴胡汤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 上一篇:天癸功能异常分析论文
- 下一篇:渗利湿法治泄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