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15 02:42:00

导语: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分析论文

【摘要】通过对中医古籍与中医药期刊刊载的治疗冠心病有效方剂283首的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出目前治疗冠心病常用组方配伍方法有19种,并对其中常用的8种配伍方法作了简要分析。认为治疗冠心病基本法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其中扶正法依次为补气、养阴、补血、补(肾)阳,祛邪法依次为活血、化痰、理气。这些法则常常相互参合、交互为用,形成冠心病组方配伍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冠心病/中药疗法方剂配伍文献研究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和治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显示较好疗效。为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组方配伍的基本规律,我们对中医古籍中与现代中医药期刊刊载的治疗冠心病有效方剂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来源及方法

方剂的来源主要涉及两大部分:(1)古代医籍中记载的治疗胸痹、心痛有效的名家名方。我们搜集了从汉代到明清及民国时期的20部经典医籍中有关胸痹、心痛治疗的有效方剂。包括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民国时期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医著中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2)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1979-2007年间40余种中医药刊物中所涉及到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期刊包括《中医杂志》、《新中医》、《中国中药杂志》、《河北中医》、《浙江中医药杂志》等,以及各中医药院校学报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以"胸痹"、"心痛"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2结果

通过以上搜集工作,共收集到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方剂600余首。再根据是否药味完整、药量准确、主治明确、疗效确切(治疗病例不少于30例,且总有效率在75%以上),再次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有效方剂283首。通过对每一首方剂的组成配伍进行分析,按其组成的各类药物在方中作用的主次依次排列,从而归纳出其配伍方法及治则,然后再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2.1各方剂组方配伍与治则的频率排序将组方配伍和治则基本相似的方剂归为一类,将同一类方剂按其使用频率列表排序。表1结果表明,共有19种组方配伍方法,其中益气祛痰、活血化瘀、养阴补血居首位,为主要治则。

2.2常用配伍方法浅析根据上述方剂组方配伍的研究分析结果,对其中使用较多的配伍方法简要分析如下:

(1)补气药配伍活血、化痰药:气虚是冠心病发生的根本,痰与瘀是本病的继发因素,此为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则出现心血瘀阻;脾气虚,运化失常,痰浊内生;肺气虚,则气化不行,升降失常,浊阴因而凝聚为患。胸为清阳之府,心体阴而用阳,瘀血痰浊等浊邪内干,心脉不畅,则发为胸痹心痛。故此方法为临床最常用。表1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方剂组方配伍与治则的频率分布

(2)养阴补血药配伍活血药:心以血为本,血以阴液为根,心阴不足,血难养之,则心胸痛闷如窒;心以血为养,血以心为用,心血不足,则运行失畅,故瘀阻心脉。因而在治疗上应养阴与补血并举以治其本,再兼以活血化瘀通脉以治其标。

(3)补气药配伍理气、活血药:近代名医张锡纯言:"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1]。故冠心病治疗以大补元气为治本。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又当辅以理气活血之品,使补中有通,补不涩滞,其病易痊。

(4)化痰药配伍理气药:胸痹多由上焦阳虚,水气痰饮等阴邪乘虚上乘阳位而成,邪正相搏,胸阳闭塞不通,不通则痛。故治疗时以宣痹通阳、豁痰利气为基本治法。痰去则气易顺,气顺则痰易祛,两者配伍相得益彰。

(5)化痰药配伍活血药:冠心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为气虚、阳虚,实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多见血瘀、痰浊互结,闭阻心脉,故当治以豁痰开结、活血通络为法。

(6)活血化瘀药配伍清热凉血药:瘀血阻塞型冠心病在临床上也十分常见,治疗常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为主,以通络化瘀通心痹,从而缓解胸痹之心痛。但单用活血化瘀药稍显单薄,因瘀血常由气机阻滞、热邪炽盛等所致。反之,血瘀日久也可导致郁热内生,造成瘀血热邪内结,病情更为复杂。瘀血阻塞型冠心病临床治疗常配伍清热凉血药,使血瘀得化、血热得清,则血脉自通。

(7)理气药配伍清热泻火药:冠心病早期多以标实为主,而标实之中,又以气滞为主要环节,因标实之痰瘀火旺每因气滞而后成。此外,肝主疏泄,助心行血,肝气郁滞亦可加重心脏之本虚。因此,肝失疏泄则不能维持心脉气血的正常运行,使心脉滞涩而发生心痛、胸痹等证。临床上因情绪恼怒而导致肝气郁滞、心脉滞涩挛急,表现为心胸憋闷疼痛、脘胁胀满;若气郁日久化火则还可见烦躁易怒、口苦、心中烦热等症状。故治以疏肝理气配以清热泻火,使肝热得清,肝气得舒,心脉心血通畅,则心痛自止。

(8)补阳药与滋阴药配伍: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维系,达到脏腑调和,阴阳平衡。肾为生命之根,为先天之本。肾虚则引起机体一系列劳损,故有"百病生于肾"之说。冠心病病位在心,病根在肾,故有人认为肾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治疗上补肾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防治冠心病。可采用张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

3讨论

对上述方剂组方配伍规律做进一步分析,结果提示:(1)本文筛选出治疗冠心病的283首方剂中,属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方剂有230首,占81.27%。张仲景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2]。"责其极虚"指出了胸痹之根本所在,正气虚为胸痹之本;"阳微阴弦"说明了胸痹本虚标实之病机特点。以上统计数据也证明了张仲景这一观点是切合临床实际的。(2)在补法之中,涉及补气药的有171首(占60.42%),之后依次为养阴药74首(占26.14%),补血药68首(占24.03%),补阳药50首(占17.67%)。可见冠心病患者正气虚中以气虚为主,阴虚、血虚、(肾)阳虚次之,而且常出现兼挟现象,如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3)在祛除病邪的药中,不同程度涉及活血化瘀方共有262首(占92.56%),占了绝大多数;其次为化痰方97首(占34.27%)、理气方88首(占31.09%)。可见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是冠心病治疗中常用的祛邪方法。(4)补气、养阴、补血、补阳和活血化瘀、化痰、理气是冠心病治疗的基本法则,各种法则常根据临床见证不同而交互为用,从而构成了冠心病丰富多彩的配伍方法,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

由于受时间、地域、不同个体以及不同医生用药经验的影响,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纷繁复杂,配伍涉及到单类药物组方、两类药物的配伍组方、三类甚至三类以上药物的配伍组方。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组方配伍,均应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合理组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第2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32.

[2]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