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试析论文

时间:2022-11-10 09:04:00

导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试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试析论文

关键词:头孢菌类抗生素

头孢菌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类药物以其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其中又以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报道最为普遍,已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1不良反应

1.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5%~10%[1]。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哮喘,严重者可致药物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据调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居头孢菌素之首。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2.2%、1.8%、1.3%。在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中,头孢噻肟占17.7%,头孢哌酮占13.3%,头孢曲松占11.3%[2]。

1.2消化、泌尿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10.8%,主要表现为腹泻。近年来,多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报道,尤以头孢哌酮发生率居高。这可能与头孢哌酮抑制或破坏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菌群而使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减少有关。同时头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肾毒性。故对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

1.3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WBC)与血小板(PLT)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板凝集功能障碍等。1例60岁女性患者,因胆囊炎、多囊肝合并感染静脉滴注头孢哌酮2g,bid,3天后查血常规示Hb72g/L,WBC3.8×109/L,PLT35×109/L。骨髓片提示巨核细胞系统增生低下,立即停用头孢哌酮,而改用其他抗生素并合用利血生,5天后血常规升至正常。

1.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绝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常规剂量下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当大剂量应用时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孢菌素类药物可拮抗γ-氨基丁酸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神经毒性反应。头孢曲松可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被代谢,当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脉络丛变态反应,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因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故在应用时尤应注意。

1.5二重感染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的日趋广泛,由难辨性羧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所致的伪膜性肠炎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其中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发生率分别为0.15%、0.12%、0.14%。长时间应用本类药物使体内正常菌群发生改变,引起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导致二重感染。

2防治方法

2.1严格使用指征严格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防止滥用、过量应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对有药物过敏史或高敏体质者慎用本类药物,用药前应以该药原液做皮试,在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做好急救准备,以便及时抢救。

2.2预防为主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均为广谱杀菌剂,经胆道排泄率高,易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缺乏,在营养不良、肾功能不全、溃疡、血友病等有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及老年人中应避免大剂量、长疗程应用该类药物,并及时补充维生素K,以使延长的凝血酶原时间恢复。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可抑制凝血过程,故不宜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用。由于本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绝大部分发生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此,本类药物应慎用于儿童、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必要时应按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药物剂量。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伪膜性肠炎应立即停药、卧床休息,轻者可以很快改善,重者应给予补液、万古霉素和激素等治疗。3结语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抗感染治疗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只有科学、合理、规范地应用此类药物,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胡万方,胡运新,杨峻青.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55例分析.医药分析,2002,21(9):600.

2黄凯文.11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中文文献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6):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