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癌诊治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27 04:38:00

导语:原发性胆囊癌诊治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原发性胆囊癌诊治分析论文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肿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根治切除率低,另因其早期无特异症状,患者常伴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等病变而混淆或因此漏诊,预后极差,目前其发病数有逐渐增多趋势。作者回顾本院1992至2005年收治胆囊癌50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13例,女37例,男女比例1:2.84;年龄42~84岁,平均63岁;其中伴有胆囊结石者21例,胆管结石6例;黄疸17例。病人早期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但均有胆系病史,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最为多见,就诊症状均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胀满不适和上腹部隐痛,同时伴纳差消瘦、黄疸、腹块者21例。

1.2诊断

全组病例均经B超、CT检查,诊断准确率86%(43/50),其中合并胆囊、胆管结石者27例,4例误诊为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MRI检查13例,提示合并肝门部胆管癌4例,肝脏占位9例。行ERCP检查6例胆囊不显影、诊断胆管癌1例。B超、CT未能确诊的7例,分别报告为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息肉样病变,单纯胆囊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胆囊癌7例。

1.3治疗

8例因伴有广泛转移或其它因素未能手术。其余4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7例、扩大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囊床肝组织切除淋巴清扫)18例、胆囊切除胆道外引流术9例、胆囊切除胆道内引流术2例、胆囊姑息切除胆道外引流术6例。

1.4结果

获随访45例、5例失访,其中胆囊切除胆道内引流术1例、扩大胆囊切除术2例,在术后因出现胆瘘腹腔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生存5年3例、1~3年14例、3个月~1年25例。Nevin分期:Ⅰ~Ⅱ期7例、Ⅲ期19例、Ⅳ~Ⅴ期24例。

2讨论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早期确诊较为困难,临床确诊的多为进展期胆囊癌,手术切除率低。胆囊癌虽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五位,但在胆道恶性肿瘤中却居首位,而我国的胆囊癌只占胆道手术的0.96%~4.9%,因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延误了治疗。早期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面,认为只要B超发现胆囊壁明显增厚或厚薄不均,伴有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或是实验室检查有异常并有结石的胆囊,要高度怀疑有癌变可能。文献报道,术前CT诊断胆囊癌的敏感性为50%左右,尤其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B超,但其观察胆囊壁及周边情况的能力要优于B超[1]。Kim等报道术前CT分期的准确性达71%,动态CT则高达91%,可切除的预测值为80%,不可切除的预测值为89%。B超结合CT、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ERCP\PTC\PTDCC\PTCCS细针活检细胞学检查条件要求高,易转移,目前尚有争论,而且阳性率也不高。Sugiyama认为内镜超声(EUS)比B超更准确,提供的图像也更清晰[2],可提高诊断率。

胆囊癌和胆囊结石从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看,胆囊癌和胆结石有很多相象的地方,包括女性优势,肥胖优势、老年优势和呈现地理分布性。Nervi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胆囊结石病人胆囊癌发生率比无胆囊结石高7倍[3]。本组中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病人21例,合并胆管结石6例,大多数学者认为,胆结石长期慢性机械损伤及胆汁中可能的致癌物质引起胆囊粘膜上皮增生,诱发癌变,目前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

手术治疗是胆囊癌唯一有效的方法,因胆囊癌可较早出现淋巴转移和周围组织器官受侵犯,其疗效与胆囊的生物学特征、分期、确定性治疗措施的选用及其彻底性有关。作者认为术前的准确判断和术中可疑病灶行快速冰冻切片很重要,胆囊切除术中应常规剖视胆囊,发现粘膜可疑部位要快速病理切片,以作出相应的处理。Nevin分期:Ⅰ~Ⅱ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Ⅲ~Ⅳ期则应作胆囊Ⅳb、Ⅴ段肝脏区域淋巴结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或姑息性手术加用放化疗等。胆囊切除或姑息切除胆道内外引流手术以及PTCD减黄,在相当一部分晚期胆囊癌病人中起到了减少身心痛苦,缓解胆道梗阻、改善肝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但病灶依然存在并发展,而近年的国内外文献报告,部分已有肝门胆管侵犯的晚期胆囊癌仍可得到根治性切除,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姑息治疗。

【参考文献】

1黄洁夫主编.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4.

2SugiyamaM,AtomiY,YamatoT.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fordifferentialdiagnosisofpolypoidgallbladderlesions:analysisinsurgicalandfollowupseries.Gut,2000,46(2):250.

3NerviF.FrequuencyofgallbladdercancerinChile,ahighriskarea.IntJCancer,1998;41(7):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