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文学表现分析
时间:2022-09-11 11:03:04
导语:新闻传播学文学表现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长期以来,新闻与文学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对,一篇好的新闻必然是由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其中可能还使用了文学中的常用的各种表达方式及手段,本文就新闻传播学中的文学表现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文学表现;讨论
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新闻传播的报道,还是文学写作,我们都不陌生,并且一直以来我们也知道一篇好的文章或者优秀的文学作品绝大部分都是让人有着意犹未尽,耐人寻味的感受,但是新闻报道则是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让广大的普通受众正确理解报道的内容,主要讲究对现实能够客观反映,让普通人能够明白事件的前因后果。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新闻报道也变得越来越讲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运用散文化的手法来写新闻,也有运用小说或其他文学表现手法来写新闻报道的。各种手法的交错使用最终都是为了让今天的新闻报道能够让受众更加的感同身受,不会觉得很无聊,提高广大群众的媒体报道的好感度。
二、两者在语言上具有一致性
单纯的从语言这方面来看,无论是新闻报道语言还是文学写作的语言,两者都是通过语言文字对一些事情或现象的描述与反映。两者都讲究语言要生动、鲜明,新闻传播学中的语言应该是能够抓住广大群众的眼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而要求新闻报道语言要鲜明,生动。文学写作也是如此,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刻画鲜明的人物个性,让读者印象深刻。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两者各有讲究,新闻报道的语言主要讲究要准确,要能以准确的语言将实际情况反映给广大群众,让普通的大众理解明白报道的内容,新闻语言的运用容不得含糊不清。作为文学上的语言主要讲究运用各种文学手法将人物展现给读者,让阅读的人能够身临其境,领会作者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所以很多文学作品对大部分人来讲是耐人寻味的,甚至有点让人觉得看不懂。
三、新闻传播学中的文学表现
通过前文的叙述我们知道,新闻传播学中的语言文字与文学中的语言文字其实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无法明确分割开来的一对,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到底怎么去区分它们,是两者之间的联系多一些还是区别多一点,至今也是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无法得到统一的答案。但是在大部分新闻传播中文学的主要表现就是描述、议论、以及相关的对话的刻画。(一)文学中的描写在新闻传播学中的运用。我们都知道新闻传播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文学表现手法,可以为我们的新闻报道增色不少,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使得我们的报道更加的让人有阅读的兴趣。新闻传播中的报道主要还是以一些信息的传递为主,在信息的传送上目前绝大部分新闻报道都采用的描述手法来进行这项操作,通过文学中描法的恰当合理的使用,完全可以让原本死气沉沉的一篇报道变得非常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吸引广大群众的眼球,同时它也会使得我们即使是很普通一篇报道都变的很有文采,向受众彰显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深厚的文字功底,提高广大群众的阅读兴趣,提高群众对新闻媒体的关注度,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要意识到,虽然描述让相关的枯燥报道变得生动形象,充满文采,抓住群众的眼球等诸多好处,但是在实际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还是应该注意把握好使用的度量,不能为了博取广大受众的关注,过多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通篇描述,把新闻报道完全就当成了文学作品来写,忽视了新闻的准确,简洁性,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二)文学中的议论在新闻传播学中的运用。目前新闻传播中经常运用的议论通常分为两类: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所谓的直接论证也就是由我们的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比如记者或者是主持人,直接的根据相关的新闻素材汇聚成一篇报道,直接的面向广大受众去报道相关的消息,直接阐释和评论,从而表明这类事件的意义,发掘出它们的实质,呈现给大众,而间接论证则不一样,它是通过别人口头或是书面文字间接表达出新闻媒体想要呈现给广大群众的意见或是对某事的态度与看法。无论哪一种,在使用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条件去合理恰当去使用。(三)文学中的对话在新闻传播学中的运用。现实中很多新闻报道以对话来赢得受众的喜爱,并且不少新闻类的节目由于对话而火起来,在新闻传播中科学的对话运用能够有效的解释情节和传递信息。它也是展示新闻人的内心世界,彰显时代精神,深化新闻主题的有效途径。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新闻传播和文学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对,并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媒体的出现,让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所以作为媒体人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的在新闻报道中恰当使用一些文学手法,来为我们的新闻报道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芮必峰,姜红.新闻报道方式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2]曾月华.谈谈新闻与文学的“杂交”优势[J].新闻与成才,2002(7).
[3]李元授,白丁.新闻语言学[M].新华出版社,2001.
[4]王镝,李伟.试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J].理论观察,2001(6).
作者:潘文斌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广播电视台
- 上一篇:传播学下《小猪佩奇》营销策略
- 下一篇:浅析传播学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