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市场细分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6 06:09:00
导语:传媒市场细分化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提要]市场细分化运作是媒介贯彻受众本位、市场导向观念的合乎逻辑的产物,随着中国传媒业竞争的加剧,市场细分化运作已成为中国媒体生存竞争及发展的基本策略。本文就我国媒体市场细分化运作的现状、趋势及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媒体在中观和微观层面上的若干认识和实践误区进行探讨和澄清,以求提高市场细分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中国媒体;市场细分化
市场细分属于传媒产业微观层面上的营销范畴。但是,我国传媒业从“跑马圈地”式的规模扩张到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下“精耕细作”,媒介市场细分获得了远远超出营销范畴的意义。它是媒介贯彻受众本位、市场导向观念的合乎逻辑的产物,也是媒介经营行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它的推进和受阻,成为媒介市场化运作的关键。
一
市场之于媒介的作用,从一个陌生的学术概念到一个实践中的操作性问题,在中国仅仅经历了10年的时间。今天,中国的绝大多数媒介已经卷入了市场经济中,几乎每一个媒介中人都在关心和议论媒介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的传播市场上抢滩占位,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面对媒介买方市场的形成、受众中心地位在媒介领域的确立,媒介市场化行为走向自觉。在媒介营销时代里,媒介经营者树起的一面大旗就是市场细分化。
所谓媒介市场细分,是指媒介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人口、地理、受众心理、受众行为)把传媒可进入的市场分割为若干个具有受众相似的欲望和需求的分市场或子市场,以用来确定传媒市场目标的过程。简言之,媒介市场细分就是对受众的科学认识和把握,它是设计制作一切有卖点的媒介产品,进而实现一定的传播目的的前提和基础。
综观我国媒介产业经营的历程,就是市场细分观念逐渐形成,占据媒介经营中心视野的过程。
报业报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产业经营尝试,但真正历史性地从整体上改变了中国报业结构、并使报业形成一个迅速扩展的产业是都市报的崛起,都市报的成功便是通过地域化、市民化寻求到最具潜力的细分市场,进而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这之后新一轮的报业市场化变革以报业集团的规模扩张为标志,而这种扩张又是以抢占细分市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中成熟的案例首推南方报业,它旗下各子报分别占据了国内财经投资类、文化新闻类、生活消费类、体育娱乐类报纸等细分市场的领先者位置。2003年以来的报业市场走势,诸如《东方早报》开办、《南方日报》改版等,更进一步表明报业竞争将在读者目标市场细分上,以差异性定位的形式展开。
期刊业如果我们拿最近5年的广告经营额数据来做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期刊广告经营额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报纸和电视,也继续领先于广播,与之相适应的是,中国杂志越来越走向细分市场、小众化的道路,追求独特品牌价值,深度开发包含不同特质和市场价值的受众资源,其市场细分程度位居四大媒介之首。
广电业上世纪末才实行财政断奶的广电业,可以说是最后进入市场大潮中的媒介,但随之而来的白热化竞争使它也迅速向分众化与专业化方向发展,以频道(频率)专业化和节目内容的专题化和对象化为特征,特色竞争成为广电业的主要竞争策略。各地广播电台重点打造面向特定受众市场的交通台、音乐台,使其成为主要的创收来源。电视在窄播、品牌建设、媒介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中,有一批“标新立异”者脱颖而出,比如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海南卫视等,它们通过聚焦目标市场,从一家独大的中央电视台手中抢下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2003年,数字电视、付费电视被正式列入广电业发展的日程,这意味着频道专业化的进一步向前推进,也意味着广电媒介市场的细分将更加深入。
网络业在经过了互联网冰河期后,各网络内容提供商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定位,所涵盖的内容由过去的“多而浅”转化为现在的“专而深”,它们不再为了简单增加点击率去传播信息,而是开始注重受众需求市场的作用,出现了专门的新闻网、游戏网、女性网、旅游网等专业网站以及不可计数的“小众”网站。在发现和挖掘细分市场的同时,网络媒介的盈利边界、盈利能力都有所扩大和增强。
总之,媒介市场成熟发展的过程就是市场细分与深化的过程。媒介产业的布局、结构也是在不断拆分市场以及对这种市场需求的满足中形成的。随着媒介产业运作的深入、市场作用的增强、竞争的加剧,一家媒体能否获得成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功,一个决定性的前提条件就是,是否进行了市场细分及其适应的定位。市场细分化运作已成为中国媒体生存竞争及发展的基本策略,成为媒介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和必由之路。[page_break]二
尽管当前我国传媒的市场细分化运作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媒体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它们在所处阶段、所采取的模式,所侧重的细分市场以及发展趋势上,仍然体现出共同的特征;
基本上处于市场细分的初级阶段,有向高级阶段演进的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媒介市场发展经历了大众受众时期、分众受众时期、适位受众时期、一对一受众时期4个阶段,这是受众市场不断细分的过程。我国目前处于分众受众时期,同质竞争造成的媒介产品“过剩”,迫使媒介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吸引相应的受众群体,测重点在媒介产品本身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市场细分是粗放的,受众需求被划分为大的类型,媒介通过类型化的产品与之对位。时下风行的专业台、专业频道、专业报刊、专业版面等,媒介内容虽有定位特征,但外延很宽,包容性较大,界定相对模糊,其目标受众并不是小众及其特殊需求。以电视为例,湖南卫视打娱乐牌、海南卫视以旅游为特色建立自己的品牌、湖北卫视以公益号召等,实际上都只是在综合频道里面力图展现出某一种主题概念、一种专业品牌而已。
进入新世纪后,媒介市场细分出现了高级阶段演进的趋势。部分媒介开始寻找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作为目标市场,按照目标市场的需求进行定制服务,柔性生产,侧重点在受众需求的变化。其实质是“从我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你的需要”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向“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的目标市场策略转变。
这种趋势下的媒介市场细分,是寻找受众在同一需求上的更细微的差异点,寻找受众在同一消费行为中的不同购买障碍,通过对受众的二次细分,以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来无缝隙地瓜分、占领可能的市场空间。成功的案例如浙江卫视周末版对双休日白天收视资源的开发,就是根据受众需求量身定制的结果。
以中低端大众市场为细分主体,有向高端市场发展的趋势。依受众的社会阶层、决策能力、消费能力的差异可将媒介市场划分为大众市场和高端市场。在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媒介“平民化革命”延续至今,这场革命以告别精英文化传统为特征,以争取最大规模的注意力资源为目的,以收视率和发行量为评价指标,一言以蔽之,赢得大众市场成为媒介经营的重中之重。这一背景下的媒介市场细分以中低端大众市场为主体,都市报的兴旺、娱乐节目的走红以及电视剧的热播无不是细分这一市场的受众需求的成果。
然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拉大,虽然大量的中低收入阶层依然存在,但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强力消费群”却也在各大城市中出现。当大家都蜂拥向大众市场时,高端市场的传播空档也因此显露出来。近年,有相当一部分媒体都把触角从大众市场伸向高端市场,锁定主流人群,即最具社会行动能力的、拥有较多消费、知识、时尚和管理话语权的人群,以此而凝聚的媒介影响力来获得高额市场回报。2003年改版的《南方日报》更是“以高度决定影响力”,意欲成为严肃的高级大报,为大批改革中的党报探索出路。
以简单稳定的细分模式为主,有向复杂多变模式转化的趋势。由于我国媒介缺乏营销传统,市场调研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处于社会转型期,受众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需求等都在不断变动中,还不能提供成熟稳定的抽样样本,这就使得媒介市场细分主要依据地理(全国、省、市、区等)或人口(年龄、性别、收入、职业等)这些易量度的静态统计变量,至于动态易变的因素如心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特征等)和行为(寻求利益、购买时机、使用状况等)则往往依赖经验判断和不断试错来加以甄别和确定。而在细分市场选择策略上,无差异性市场策略(一种产品适应所有受众)是我国传媒界惯用的策略,密集性策略(集中一切力量在一个细分市场上)目前也为我国中小传媒所普遍采用,但多是依条块分割划地而营。
目前,这种简单稳定的模式逐渐向复杂多变的模式转化。首先就是媒介开始重视市场调研,大批专业调查公司出现,在锁定目标市场后随时监测,适时调整;同时越来越多的媒体已经认识到仅靠地理、人口变量已经远不能准确把握市场了,运用多种变量来细分市场成为趋势。如《南方体育》的市场细分就兼顾了人口、行为、心理多个变量,形成了以体育报道为线索的城市男性生活类报纸定位。同时,差异性市场策略(以多样化内容满足各类不同的受众群)得到媒体的广泛重视。媒介市场细分模式出现了从平面向立体过渡、从静态向动态过渡,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分析媒介消费群体的趋势。[page_break]三
市场细分及其适应的定位是产业实体进入市场的基本前提,有效的市场细分必然有助于媒介发现最优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提高媒介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当前我国传媒的困境之一在于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细分,或者市场细分不能有效地起作用。
1、微观层面上,媒介市场细分化运作进退无据。
媒介市场细分是以科学、详尽的市场调研和客观、准确的媒体自有资源分析为内在前提的。造成当前很多媒介市场细分失效的最大问题就是市场调研的缺失和资源评估的失灵。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调研不仅仅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存在着,而是作为营销的生命线而存在着。目前我国媒体市场细分化运作不能得到市场调研的有力支持的重要原因在于营销观念的落后、营销体系的不健全以及营销投入跟不上。
首先,长期形成的“以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使很多媒介常常几个人一拍脑袋就虚拟出一个所谓的受众群落来,这种由错误的营销观念所刻画出来的受众群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或者只是个别的受者,不可能形成市场。其次,媒介零售商和广告商是媒介流通的中介,他们承担着媒介的调研、促销、沟通、财务和风险分担等功能,因而他们比媒介更加直接而广泛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动态,媒介通过他们可以获得第一手的市场变化信息。然而,营销渠道的单一和营销体系的不健全使媒介很难通过销售渠道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变化信息。再次,营销投入跟不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市场调研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如果传媒本身的资金运作规模不足够大,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调研成本超出收益的情况。从理论上说,用于市场调研的费用投入一般占经营额的1.5%—3%,有学者计算,按照目前调研项目的支出成本计算,只有当媒体的年经营额在1500万元以上的情况下,媒介才有可能惠顾市场调研。而现在很多媒体付不起这笔费用。
媒介市场细分的另一个前提是对媒体现有资源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公共关系资源、媒体形象资源等,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资源配置的细分市场。
对媒体资源评估经常失灵,原因在于我国现在的传媒企业制度沿袭计划经济制度,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管理落后。内部资源的利用和配置,因国家政策调整或人事变动,就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或后果,何况资源浪费,人浮于事,无成本意识、主观专断等弊病导致了很难形成准确的资源分析,形成了也不足为据。
这两大前提的缺失和无力,使媒介市场细分无所凭据,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甚至贻误商机。
2、宏观层面上,媒介市场细分化运作举步维艰。
媒介市场细化的外在前提是它建立在完全市场条件下的竞争上,以一定的产业规模为基础。而我国媒体则是在市场化和规模化未竟的情况下就面对着市场细化化,因而举步维艰。
——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媒介市场细分。我国媒介的制度框架建立在计划的宏观控制之下,也就是说,我们并不处于完全市场环境中。因而现在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是在现实条件所能提供的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和不开放的市场空间中进行的,在市场的潜量和规模都无法作有效估计的情况下,媒介市场怎样细分,在多大程度上细分等于失去了“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另外,媒介细分市场需要足够的受众支持,这必须以地理的大覆盖面为条件,由更广地域的分众取代特定区域的大众,目标市场不能被地域所局限。但长期以来,我国媒介市场条块分割,森严的行业市场壁垒和区域市场封锁常常使细分市场无效。
——规模经济未竟下的媒介市场细分。西方的媒介市场细分开始于规模经济形成后,媒介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生产规模扩大,才导致了对相对狭小的市场更精细的经营。而规模生产能够降低成本,增强生产力,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为细分市场提供内容支持和质量保证,反过来又发现、挖掘甚至创造出了更多的细分市场。
反观我国,虽然有学者称我国媒介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但是近1000家广播电台、2200多家报纸、2000多家电视频道、再加上8000多家杂志的竞争格局,千帆竞举、群雄蜂起,看似盘子大,实际上大部分还都是弱势经济规模;就是组合兼并后的媒介集团也是大而不强。我国传媒业的规模扩张远未完成,资本、资源和人才的储备、积蓄和整合还处在进行时,加之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能力跟不上,盲目进入细分市场的结果就是提高竞争成本,增加产品价格,在得不到相应回报的情况下,又会牺牲品质,形成恶性循环,必然影响着受众利益的实现,影响传媒产业盈利的获得。我国有些专业化频道失败的运作印证了这一点。
以上我们仅就媒体市场细分化运作成败的前置性条件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必要前提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媒介市场细分化还面临着其他充分条件的欠缺,如盈利模式单一问题、整体消费市场发育有限问题等。[page_break]四
我国传媒市场细分化运作发端于现有的制度框架里,其与生俱来的受众中心观念和市场导向,成功地推动了媒介市场观念的确立,激发起了媒介市场体制的活力、扩大了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范围和强度。但是随着市场细分的深入,新的思路和策略与旧有观念、体制、产业环境、运营机制发生了碰撞,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显露出来,一些不可回避的难题困扰着媒体市场细分化的运作。
本文已就媒介市场细分化运作的现状、趋势及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在此不打算进入媒介市场细分化运作在宏观上如何可能、如何可为的前置性探讨中,因为这些观念、体制层面上的改革对策是当前学界和业界、政府三方正在共同着力研究的问题,诸如传媒组织的企业化、运营模式的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集团化等,已有不少真知灼见,限于篇幅,笔者仅就媒体在中观和微观层面上的若干认识和实践误区进行探讨和澄清,以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市场细分的质量和效益。
1、媒体市场细分化运作宜分阶段渐进发展。
如前所述,媒介市场细分化运作已成为我国媒体微观运营的基本趋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市场细分往往不是馅饼反成陷阱,原因就在于很多媒体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依自身条件选择细分程度和细分策略。
就产业生产周期考察,我国传媒产业正处于市场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阶段,其依据是同质化产品竞争正在转向差异化产品竞争;就市场结构考察,我国传媒产业处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这是一种政策面居主导地位的不完全竞争结构。这种产业态势决定了我国媒介产品的市场容量的假性饱和,有效供给不足,甚至供给限制需求,因而,我国媒介市场的初步系统开发都未完成,第一轮市场分割还未尘埃落定。加之我国媒体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个条件还不完备的阶段,体制、人才、地域、内容、运作等方面因素都制约着媒介市场细分化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二次细分、进行适位营销的话,就可能提高竞争成本,得不偿失。现阶段,媒体的市场细分应主要使用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即适应已有的消费模式和市场模式,而不是寻求消费模式和受众群落尚待开发培育的新市场空隙,也就是说,应该在初级阶段的专业化、差异化的细分市场成熟后,再谋求更高阶段更细微的市场细分。正是基于竞争需要和经济效益的考虑,我们走上了市场细分之路,为了同样的原因,媒介市场细分宜分阶段渐进发展。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东部与西部媒介、中央与地方媒介、中心与边缘媒介、主流的体制内媒介与非主流的体制外媒介之间出现明显差距,在占有权力资源、媒介资源和资本资源上的分化日益加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媒介应有不同的细分模式选择,在市场细分化前进的速度和程度、细分的规模和布局上不可一概而论。如广州、北京等地的都市报业,就已发展至成熟期,要求更深入地细分市场需求,改进都市报的功能和表现形式。但即使就是这些强势媒介,当务之急也不是纵向强化市场渗透率,而是在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横向抢占大的细分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
2、媒体市场细分化运作宜与集团化运作互动发展。
在现阶段,业界和学界在认识和行动上有一种错误倾向,就是将特色竞争和规模竞争分割开来,视为相对独立、分别应用的两种手段,因而将集团化视为大型传媒组织兼并整合形成规模竞争的方式,把市场细分化视为中小传媒组织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竞争的方式。孰不知,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将最终决定传媒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有实现市场细分要求、创造产品差别的能力。按照市场营销学理论,市场细分需要更多地注意产品线的宽度、广告促销的规模和为受众服务所需要的资源;其次,在研究开发活动中,需要更多的投入以形成产品差异的创新核心;再次,需要在管理上建立扁平化的经营结构、充分协作与专业分工的机制等,凡此种种,都对媒体的规模、资源、运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际上,越是收入高、实力强的媒介集团,媒介产品的供给品种及数量就越多,质量也相对可靠,也越易于进行媒介市场细分化的运作,南方报业各子报在细分市场上的成功就是突出的例证。
另一方面,我国的传媒集团大都是行政干预下催生出的,这种松散打捆成的集团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合力有余而活力不足。2002年,在广西南宁召开报业集团试点工作座谈会,副部长李从军在会上强调,集团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要求,以专业化带动集约化,以对象化提高市场化。这无疑为眼下集团化建设困境开出了一剂良方,主要就是以细分的市场需求为核心,从过去经营单一产品转向经营产品线或产品群,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资源重组和结构重组。这其中的逻辑关系不难理解,“先做强后做大”是集团化建设的一种更为可行的思路,做强依靠的是打造传媒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而传媒市场细分化则可以使传媒组织聚焦受众市场的特定需求,以更适宜的概念和营销,集中资源,实现局部规模化覆盖。
总之,集团化有助于实现细分市场的特色需求,促使传媒以更精细的分工,更加重视保持特色和更新特色,而市场细分化则给集团化的规模扩展加上了助动器。正确对待并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实为市场细分化运作中的重中之重。
3、辩证统一地认识媒体市场细分化运作中的操作性问题。
我国媒介市场细分化运作在微观层面上的主要问题是:内容缺乏、营销体系不健全、盈利模式单一,在当前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把这三者孤立起来研究。实际上,这3点涵盖了媒体生产、经营、流通的3个操作环节的主要问题,其中任一问题的存在都决定了另外两个问题的存在,同理,任一问题的解决与否也决定了另外两个问题能否顺利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辩证统一地对待它们。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对于细分市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它是牵动用户规模的关键,我国传媒普遍未建立起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且大都不是以营销为导向的,优质高效地满足细分受众群的内容需求也就无从谈起,内容缺乏遂成为市场细分化的瓶颈。
我国媒体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是市场细分化操作的又一制约因素,它使分众或小众传播所需的成本投入很难保证,因为广告商追求的收视率和发行量都必须以大众化为前提。
营销体系不健全,对于需求在不断反馈与调整中完善的市场细分来说是另一个问题。没有定位、包装、渠道等营销体系配合,仅对目标市场做硬性的规定,定出的适合什么需求,应该推向什么市场,其结果是受众并不买账。
我们可以看到,这3个因素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3个方面,内容建设需要多元盈利模式的成本投入支持以及营销体系的导向;多元盈利模式的确立需要内容建设和营销体系跟上,而营销体系必须围绕着内容建设和多元盈利建立健全。
认识到这3个因素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关系,就应注意三者互相带动均衡发展;认识到这3个因素对于市场细分化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就应注意把三者置于一根链条上,从整体出发寻求对策。这是把握媒体市场细分化运作效果和力度的关键。
媒体市场细分化已与集团化一起成为媒介产业发展的两大趋势,仅仅停留在营销的学理层面上的研究已不能满足实践的要求。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媒体运作,深入探析当前中国媒体市场细分化的路向,希望能够唤起更多的传媒界同仁的兴趣,使这一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 上一篇:广告跨文化传播管理论文
- 下一篇:高级职业学校和技术学院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