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闻学论文
时间:2022-07-25 04:09:55
导语:新时代新闻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百年新闻学,从弱小学科发展到具有支撑性作用的重点学科,虽然学科地位不断提高,但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不少波折与困难。新时代新征程,新闻学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本文从分析新闻学的基本内涵及新闻学的发展趋势入手,剖析当前我国新闻学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困境,探索我国新闻学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新闻学;新时代;发展;困境;路径
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已有百年历史,其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坎坷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在“5•17讲话”中,将新闻学列入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11个学科,意味着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认可。随着党的的召开,党和国家开启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对各条战线和领域开创新局面、筑就新辉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多的希望。新闻学作为指导新闻舆论工作的学科,肩负着新时代的新使命。本文从分析新闻学的基本内涵及新闻学的发展趋势入手,剖析当前我国新闻学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困境,探索我国新闻学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一、新闻学的基本内涵及发展趋势
(一)新闻学的基本内涵。要了解新闻学的基本内涵,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新闻和新闻活动。有学者指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新闻活动不仅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还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而百度百科的定义,新闻学即“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①概言之,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和新闻活动的学科,或研究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基本规律、功能效果和新闻媒介等等。(二)新闻学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新闻学是一门指导新闻舆论工作的学科,目前已经成为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性作用的11个学科之一,可见其学科地位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在2010年出版的《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一书中指出:“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已经得到了国家权威的确立和巩固,在1997年被提升为一级学科,在2004年更是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九大哲学社科之一。”可见,历经百年发展,新闻学虽历经了“新闻无学论”“无用论”“非科学论”等曲折的发展道路,但从纵向来看,其发展一直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其学科地位在一步步提高。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更进一步突显了新闻学的支撑性学科地位。
二、当前我国新闻学发展面对的困境
虽然新闻学在新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但这并不意味新闻学的发展顺风顺水。事实上,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新闻学在新时代的发展遇到了不少难题。总的来说,当前我国新闻学发展面对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一)三大体系尚未健全,核心理论尚不成熟。新闻学发展遇到的第一大困境是“三大体系尚未健全,核心理论尚不成熟”。[1]这是笔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叶俊教授提出的相关观点中概括了解到的。三大体系即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首先,从新闻学的学术体系来看,虽说新闻学是一门独立学科,但新闻学本身还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还在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自身没有形成学术传统。其次,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尚未健全,新闻学还没能形成相对固定的核心理论框架。最后,新闻学的话语体系还不健全,放眼新闻学术界,新闻学的话语体系是“百家争鸣”的,缺乏学术共识,缺少“盖棺定论”的核心概念。例如,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势头猛,更有传播学在一旁“虎视眈眈”,新闻学面临严峻的形势,有学者提出“重构新闻学”,也有人呼吁创新新闻学,甚至还有“颠覆新闻学”“范式转型”等五花八门的言论,但却都未有共识定论。(二)把脉问题准度不高,指导人才培养不够。有学者提到,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中有“实施舆论监督”的功能,新闻学本身是一门指导新闻舆论工作的学科,[2]这种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新闻业界、新闻学界提出方向性、批判性、建设性的意见,来指导新闻舆论工作;[1]第二是在培养新闻专业人才方面,新闻学应该有学科理论和体系来培养符合新时代对新闻人才要求的高素质新闻从业者。根据文献法和新闻学发展现状,笔者发现新闻学在这两个方面存在发展困境。首先,新闻学在对新闻业界、新闻学界的指导性意见方面,存在把脉新闻学问题准度不够高的问题,导致对新闻界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进行针对性和高效性的解决。在2015年9月新浪石扉客副总编的《石扉客:对当下新闻界的7点看法》一文里,从对新闻学界和业界的猛烈批击中,不难看出,新闻界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新闻学中有时还找不到解释。其次,新闻学在指导培养新时代新闻专业人才方面,存在缺乏创新、跟不上时展的问题。随着新时代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先后现世,出现了一些VR(虚拟现实技术)新闻、无人机新闻等全新的新闻形态。然而,传统的新闻学却没跟上时代的发展,依然固守新闻采访、写作、评论、编辑等课程中,缺乏创新,以致新闻学专业人才在就业从业时,在新闻岗位工作上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缺少核心竞争力,有时甚至还不如“互联网+”相关专业的人才,面临“饭碗被抢”的威胁。(三)受其他学科影响大,自身影响力待提升。虽然新闻学是11个支撑性哲学社科之一,但这并不代表其影响力很大。事实上,不是新闻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很大,而是新闻学科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大。[2]究其原因,这和新闻学本身的特性息息相关,因为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的学科,研究的是新闻,自然不可避免地需要与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最明显的就是新闻学有时不得不“套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然而,由于新闻学本身核心理论尚未成熟,导致其他学科借鉴新闻学理论的地方较少。这一来一回的反差,结果就是新闻学受其他学科影响大,而自身对其他学科产生的影响亟待提升。
三、我国新闻学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
(一)尊重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学科增长节点。新闻学作为独立学科,虽说在我国发展了百年,但还是比较年轻的学科,其体系、理论都尚未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尊重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准确把握新闻学这门学科发展的关键增长点,这尤为重要。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熊德平曾指出:“学科不是白羽鸡,学科发展必须尊重学科发展规律。”意指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是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移花接木,而应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3]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兴起,传播学乘势而上,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新闻学发展面临的不仅仅是自身困境,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危机。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些危机同时也是新闻学发展的契机,因为在学科发展规律中,危机同样也是突破的前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今新闻学界、业界出现的“新闻学应该转向传播学”等言论,虽不可取,但有一定的参考或启发意义。(二)加大理论指导力度,培养新时代新闻人才。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对新闻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新闻学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靠人才。[4]突破新闻学发展困境的方法路径,要落实乃至真正实现突破,需要一代代的新闻专业人才来引领新闻学的发展。然而,人才靠培养,而培养新闻学专业人才又需要新闻学的理论体系、培养模式等。这无疑要加大新闻学教育的理论指导力度,新闻学理论指导新闻学教育实践,这要求高校教师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新闻学教育理念,为新闻学专业学生提供适合新时代新闻发展的理论体系、教育模式,以培养出具备过硬新闻业务能力和良好新闻职业素养的新闻人才。此外,基于对“媒介生态环境”的了解和认识,笔者觉得除了在新闻学教育方面加大理论指导力度外,还应紧跟媒介生态环境的发展态势。在“媒介生态环境”即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新闻学应加大对新闻业的理论指导力度。[5](三)突出理论研究重点,提升学科影响力度。突破新闻学的发展困境,最核心的是要解决“理论硬伤”问题。新闻学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其他学科有成熟的理论体系,而新闻学自身的核心理论尚未成熟、三大体系尚未健全,在借鉴理论等方面出现反差,导致其影响力远不如其“被影响”的力度。所以,提升学科影响力度,最终还是要在理论研究方面下功夫。研读浙江传媒学院新传学院院长发表在人民网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点思考》一文,可以得知,新闻学要在新时代取得理论突破,在传播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大趋势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要完善自身核心理论、健全三大体系,就要考虑新闻学科的知识体系,勇于创新知识体系新框架。此外,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新闻学的学术科研“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趋向,重视与传媒生态学、传媒经济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协同、融合与整合,不断实现学术创新”。新闻学在我国历经百年发展,学科地位不断提高,在新时代迎来了更多挑战,但这同时也是新闻学发展的一大机遇。要勇于突破当前新闻学的发展困境,探寻新闻学在新时展的创新路径,为新闻学的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更加蓬勃向上地发展。注释:①摘自“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叶俊.新闻学作为支撑性学科的基础、问题与方向[J].新闻爱好者,2018(1):31-34.
[2]丁柏铨.新闻学学科建设:明确目标与探究规律[J].新闻与写作,2018(5):56-61.
[3]吴鸿.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之我见[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9):823-825.
[4]王青.对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人时刊(下),2015(2):116-117.
[5]赵钲.浅析新闻业的法治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5(3):143-150.
作者:郑可彤 单位:暨南大学
- 上一篇: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论文
- 下一篇:尸体检验法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