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隐喻和转喻运用与作用

时间:2022-06-30 04:12:32

导语:新闻语言隐喻和转喻运用与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闻语言隐喻和转喻运用与作用

一、引言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更是人类两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一个命题或意象图式模式从某一认知域投射到另一认知域的相应结构上就形成隐喻模式。隐喻一般分为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而转喻是用一个概念指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转喻的类型较多,如容器转喻内容、部分转喻整体、性状转喻事物等。隐喻和转喻在新闻语言中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隐喻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

1.结构性隐喻

在这类隐喻中,源概念的结构可以系统地投射到目标概念域里,从而使后者可以按照前者的结构被理解。这是用一种概念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将适用于一种概念的词语使用于另一概念。结构性隐喻在新闻语篇中的应用并不少见,如:例(1)“体育竞赛是战争”是一种隐喻概念,体现在新闻中常有如下表述。拉力大战德约科维奇终胜纳达尔夺美网冠军(《体坛快讯》2011.9.13)中国体操男队艰苦训练备战世锦赛(《体育世界》2011.9.20)隐喻源于对两个概念相似性的认识。“竞赛”与“战争”正是具有诸多相似性的两个概念。竞赛同战争一样,需要两组人通过相互竞争完成的,其结果以输赢来计。竞赛过程中时常会有激烈地交锋,也可能有成员受伤。因此,人们将对战争的认知投射到了体育竞赛上。“体育竞赛是战争”这个隐喻概念形成后,人们对于体育竞赛的认知与谈论方式完全是由战争概念构成。用于战争的“大战”“终胜”“备战”等词汇,完全可以用于体育竞赛。

2.方位性隐喻

方位性隐喻就是参照空间方位组建隐喻概念,将情绪、数量等抽象的概念投射到上下、内外、前后、“中心—边缘”等具体的空间概念上。新闻中源域为上下域,目标域为数量的用例较多,如:(1)商务部今天公布,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9461.2亿美元,同比下降23.5%。(《新闻联播》2009.07.15)(2)中国与中东地区贸易额大幅飙升(《深圳商报》2010.07.16)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人们很早便在头脑中形成了“上—下”认知域。而后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堆积物质时会形成一个平面。当物质数量增加,这个平面随之上升;当物质数量减少,这个平面随之下降。于是,人们在经验中将数量与上下域联系了起来。所以,当“出口额”“贸易额”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可相应地使用“下降”“飙升”等词汇表达。

3.本体性隐喻

本体性隐喻将用于物体的概念或概念结构,用于认识、理解我们的经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它源于人类的自我认知。人体是一个独立的、有边界的实体,有内外之分。所以,人体就是一个容器。后来,人类又将容器概念投射到其他实体以及行为、状态之中。容器隐喻在新闻中的应用较为常见,如:(1)走出电视娱乐节目庸俗化的困境(《光明日报》2006.02.10)(2)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目前本市已进入乙脑高发期。(《北京晚报》2011.08.07)“困境”“高发期”都是抽象的状态或时间。但当人们把“容器”的概念投射其中,这些抽象的事物就具有了边界化、可量化、可出入等特征,从而可以被“走出”“进入”。

三、转喻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

转喻必须发生在同一认知框架内,用显著度高的事物转喻不显著的事物。一般整体比部分显著,可以转喻部分。但是,显著度又常随人的注意力发生变化。因此,当人的注意力转移到部分上时,部分的显著度就将高于整体,从而可以转喻整体。比如,“北漂”白领转战天津(《北京晚报》2011.04.22)“白领”本来是指脑力工作者服饰中的领子,属于部分。但它可以同体力劳动者服饰中的蓝领相区分,人们的注意力也会集中于这样的部分。因此,“白领”这个部分得到了凸显,显著度提高,可以转喻整体。在“机构—所在地”认知框架中,所在地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而机构作为某些团体的组织,是抽象的。所以,所在地更为显著,可以转喻机构。比如,美调查委员会称:白宫在漏油事件后曾封锁信息。(《新闻联播》2010.10.07)例句中的“白宫”转喻美国政府。在“施事—动作—受事”认知框架中,施事是孤立存在的,而动作表达的是一系列名词间的关系。因此,动作是显著度高的部分,可以转喻施事。比如,参加会见的还有,回良玉、李源潮、张德江、徐才厚、令计划、孟建柱等。(《新闻联播》2010.10.26)其中“参加会见”是动作,用来转喻发出这个动作的人。

四、结语

通过上文表述,我们可以看到隐喻和转喻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同时,隐喻和转喻也在新闻语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隐喻和转喻的运用不仅可以增添语言的生动性、鲜活性,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压缩与凸显。一般来说,新闻语篇的长度有限,撰稿人员在对新闻信息进行编码时,往往会使用隐喻、转喻手段压缩信息,并保证重点信息得到凸显。这一点也恰恰符合了语言发展规律中的经济省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