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传播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6-28 03:36:29
导语:民生新闻传播问题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生新闻的传播价值在于它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对话语权和知情权的渴求、促进公共领域的构建,从而进一步提高受众的公民意识;挖掘、传承、发扬区域文化和培育大众化特征的电视文化。然而,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民生新闻有诸多不足,存在某些传播困境,如出现垄断话语权现象、粗制滥造、内容量多而质乏等,产生了不良的传播效果,对于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十分不利。由此,采取策略完善民生新闻,使之走出传播困境,十分重要。
一、民生新闻的传播困境分析
1.传播主体存在垄断话语权现象现今,在具体实践中,民生新闻传播的主体走进充满刺激性的垄断传播话语权的困境,往往仅凭一家之言妄下论断。这种垄断的话语权,一旦出现矛盾的事件时,就对媒体的依赖极大,而不是寻求合法的法律手段来解决,只是一味地盲目崇拜媒体“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态度,如对政府和司法等的态度都会有影响。
2.传播内容量多而质乏,过于表面化民生新闻的根本核心是民本取向,这就要求其在传播内容上锁定民众,关注与民众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但事实上,许多民生新闻传播的内容逐渐走向世俗化、庸俗化。具体体现在:主题事项过于繁多,以及大量完全没新闻价值的新闻出现,反复渲染和停留在充满刺激性的人或事件上,激发民众的好奇心理,这些导致民生新闻传播内容肤浅,根本不能真正反映出民生新闻的价值。
3.传播技巧单一,采访与编辑形式弱化这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注重采访的艺术,采访简单、通俗,选择拍摄的新闻素材和角度都很随意。二是目前许多民生新闻在后期编辑中将大量原始镜头随意堆砌,甚至有的被采访者话音未落就切换了镜头,可以说后期编辑十分粗糙。三是表现手法“娱乐化”,即借鉴娱乐手法,对偷盗抢劫、突发事件等新闻报道进行“情景再现”。然而新闻现场的第一手素材如果没及时获得,是无法客观再现的。这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并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综合上述,我国民生新闻还存在许多传播困境,已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使得传播效果不佳。由此,为了能更长久地发展,新闻工作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民生新闻报道,使之尽快走出传播困境。
二、民生新闻的完善策略
1.传播主体上注重构建和尊重公众话语权对于新闻报道,党的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给公众一定的知情权、话语权,也要尊重公众的意见。因此,民生新闻应该从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关心群众出发,抓住普通百姓“关心身边事”和民众好奇心理,对民众切实关心和关注的要及时报道和反映出来,也就是说,要在民众和政府之间建立一座桥梁,通过这个桥梁构建公众话语权,促使民生新闻得到更好地传播。此外,还要求构建一个公共领域,使这个领域成为民众发表意见的平台,让民众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此逐渐形成民众的意志,实现民意的公共价值,实现对公众话语权的尊重。
2.传播内容上注重提升品质具体来说,在民生新闻的传播内容上我们可以继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注重深度报道。现如今,民众的信息需求已普遍转移,从原来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了寻求丰富的精神活层面,使民生新闻的传播内容发生了变化。为此,我们要注重深度报道,关注民众的深层需求和公民对责任的认识的增长,换句话说,对于民众真正关心的热点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开展多角度的深度报道,使人们从认知层面提升到思想水平层面,甚至表现在行动上。第二,注重时事和民生的整合。民生新闻不能排除政治新闻,与百姓有关的政策方针、重要会议等时事新闻,都是他们所关注的,所以在民生新闻的传播内容上应考虑到这个因素,适当地改变报道方式,最好多用百姓的话语来写,充分利用传播优势,发出百姓的声音,为百姓创造一个真实、全面的媒体环境,实现传播的真正目的。
3.传播技巧上讲究策略民生新闻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特别是在采访、编辑、制作等形式方面讲究技巧,确保表现形式新颖、简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具体地说,民生新闻记者应当尽量在第一时间赶到事件现场,获得第一手素材。在编辑时,尽量采用同期声或记者现场出镜的形式报道,无需“情景再现”。同时,民生新闻要以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事件是复杂的,可以采取序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此外,民生新闻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也是获得民众好评、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还应该注重民众的参与度,如吸引民众对某一事件的评论、对栏目活动的参与、提供新闻线索等,这些措施不断得到完善。
总之,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民生新闻要想突出重围,就应该把握方向,找准定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只要我们进一步明确定位和目标,在传播主体上注重构建和尊重公众话语权,在传播内容上注重提升品质,在传播技巧上讲究策略,并不断完善创新,民生新闻一定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民生新闻收视率的新高。
- 上一篇:高校思政教学环境创设
- 下一篇:区委民营经济总体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