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改实践综述

时间:2022-06-03 03:32:00

导语: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改实践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改实践综述

自教育部2001年始要求高等学校开展双语教学以来,据资料显示[1],我国高校已经在各学科门类中普遍实施了双语教学实践。笔者所在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系从2005年开始,相继开设了《英美报刊选读》、《外国媒介集团研究》这两门双语课程,进行了较为灵活的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改革探究。迄今为止,这些课程的教学,笔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文希望结合一线教学实践,通过调查与访谈,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双语教学改革创新,提出几点浅见。首先,笔者以座谈会的形式多次召集小规模的学生访谈,以了解目前双语教学实施的大致情况。同时,笔者在访谈基础上,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向笔者所在学院新闻系07、08、09届共208名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调查内容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双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二是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本文即是调查与访谈结果及其思考。

一、双语教学现状及问题调查

1.现状调查

双语教学,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对学习效果比较满意,认为对自己有一定帮助。不少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国际视野,了解西方主流媒体最新的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英文术语,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访谈和调查中,笔者发现:

(1)双语教学引起了超过六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示“很感兴趣”的58人占30.2%,“比较感兴趣”的71人,占37.0%,表示“一般”的50人,占26.0%,表示“不感兴趣”的10人,占5.2%,“很不感兴趣”的3人,占1.5%。

(2)在回答“双语教学对你的帮助”这一问题时,101人占52.6%的学生选择了“提高英语水平”;38人占19.7%的学生选择了“掌握学术前沿知识”,34人占17.7%的学生选择了“建立国际视野”,19人占9.8%的学生选择“激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

(3)从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新颖性、适度性和案例教学效果四个指标考量,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是总体满意的,尤其是对案例教学的效果,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回答“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在这四个指标上分别对应的人数比例为59%、48%、72%、79%。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普遍比较欢迎,这是一项方向正确的教学改革尝试。

2.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优秀双语教材缺乏。调查发现,教材是阻碍学生对双语课程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在回答“对原版教材的满意度”这个问题上,29%的学生认为“合适”,25%学生认为“基本合适”,46%认为“不合适”。进一步访谈中,不少学生反映,外文教材与我国学生实际不符。许多原版教材内容过于庞杂;语言过于生僻,没有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另外在意识形态方面,很难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

(2)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形成双语教学语言环境的基础,专业知识基础也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对“双语学习中最大的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52.6%的人选择了“英语口语差,难以参加口头表达和讨论”,达101人。9.3%的人选择“听力差,听不懂课程内容”,达18人。5.2%的人选择“教材阅读能力差,对教材把握不准”,达10人。20.8%的人选择“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达40人。11.9%的人选择“对英语反感没兴趣”。由此可见,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学生入校时英语水平存在天然差异,加上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视读写而对听力和口语训练太少,是造成大多数学生双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教学中,笔者发现,课堂上踊跃发言的往往只是口语表达比较好的几个学生。小组讨论时,如果小组中没有一个英语成绩比较好的组员,则课堂讨论经常出现冷场的尴尬。

(3)学生对双语师资满意度不高。调查中,学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满意度”和“英文水平满意度”两项指标,分别只有11%和10%的学生表示“满意”,42%和50%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调查显示,无论是英语水平还是专业素养,学生对双语教师都有着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4)双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有待调整提高。在回答“教学的哪方面最应当加强”这个问题时,对“加大信息传输量”、“加强课堂讲解”、“补充课后英语阅读资料”、“制作完备的双语多媒体教案”这四个选择项,学生的选择比例分别是8.9%、32.6%、34.7%、23.7%。在回答“双语教学的中英文使用比例”这个问题时,对“各占一半”、“英语越多越好”、“最好使用纯英文教学”、“分阶段进行,各阶段比例不同”这四个选择项,学生的选择比例分别占到11%、13%、39%、37%。显示出学生对双语教学究竟该采取何种教学模式没有明确认识,片面地将双语教学理解为最好是纯英语教学,透露出部分学生学习双语课程时的功利心态。

二、双语教学对策分析和建议

1.教材的本土化改革

一方面引进和使用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版教材,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弥补原版教材的不足。讲授内容采用原版教材,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上传多媒体教案,补充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提供几本汉语版本的参考书,也不失为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办法之一。同时,教师最好配备一本汉译本,作为教学参考书,以保证英语较差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比如,笔者讲授《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时利用网络采用双语分析解读《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最新最热的报道案例,鼓励学生用英语评论、模仿和写作,强化了学生的双语业务实践能力。《外国媒介集团研究》用第一手英文资料介绍西方进入现代传媒产业阶段以来发展出的甘尼特、迪斯尼等世界级媒体巨头,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西方媒体在传媒经济学、媒介经营管理学、广告学等较之中国有优势的媒介发展研究领域。

2.师资培养途径多样化

师资是保证双语教学的关键。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良好的外语水平,对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师缺一不可。这就对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毕竟,在中国这个非英语国家中,符合双语教学条件的教师在普通高校中只是少数。如何培养双语师资?综观各高校关于双语教学的实施办法以及意见,无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开放的、动态的教师用人机制,加强校际、院际教师互聘、交流,聘请外籍教师、专家;在本校现有教师中,选拔具有出国进修学习经历的专业教师,通过审核后开设双语课程,或者选拔英语基础较好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英语培训等等。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双语师资培养制度。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教材建设立项、评优评奖等方面,均有激励和鼓励政策。与激励制度同时制定的还有考核制度,比如双语课程主讲教师申报制度、任期教学评估制度等。比如,笔者所在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自2011年建立校级双语师资团队之后,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主抓该项工作,形成了以校领导为核心,校教务处、科研处、国际交流处协同合作的双语教学师资管理团队。每年选派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出国进修学习。笔者认为,从事双语教学,对教师本人的专业基础知识、英语水平等都有较高要求;况且,从事双语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需要教师在没有成熟经验基础上慢慢探索。因此,建立成熟的师资培养制度,是当下解决双语教师匮乏的必要举措。

3.采用小班制阶段式教学

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可以通过小班授课来解决这一矛盾。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高低,设置不同的班级,区别授课,安排不同的教学难度。一方面,小班制教学可以为更多同学提供参与讨论的机会,避免前文所述的几名英语较好的同学包揽所有课堂讨论的现象;另一方面,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难度,让学生的双语学习呈现一个层级递进,从“汉语为主”到“英语为主”再到“全英语”,有利于推进学生的接受度。对教师来说,层级递进的“阶段式双语教学”可以分为“三阶段、三水准”[3]。在第一阶段,部分章节双语教学,其它章节中文教学。以笔者所授的《英美报刊选读》为例,每次课前,笔者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当堂的生词和专业术语。课中,采用英汉对照陈述的板书。用英语讲授课堂组织用语、导言、结束语及学生熟悉的专业内容。鼓励学生提问及回答用英语。重难点内容,也可以采用大量汉语板书和讲授;第二阶段,可以在全部章节采用双语教学。板书用全英文。教学中增加英语口授比例,将汉语和英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可以各占到50%左右。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完成50%的英文版作业。以笔者所授的《媒介集团研究》为例,课前,笔者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搜集第一手的英文资料,课中,用中英文进行课堂讨论,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用中英文结合进行总结分析。第三阶段的第三水准为全部章节双语教学,板书全英文,英语口授力求70%以上。目的是营造类似沉浸式双语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来思考、分析、解答专业问题。

随着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高(2005)1号文件提出“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双语教学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然而,现阶段新闻传播学科的双语教学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的调查与座谈反馈可能十分地不全面,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随着双语教学不断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不断改革创新,最终将双语教学推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