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表现方式与人文精神创建
时间:2022-05-30 11:33:00
导语:电视新闻表现方式与人文精神创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反思:风险社会、娱乐社会与大众传媒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媒体由以记者编辑为主要传播者向由大众为主要传播者转变,媒体越来越社会化和大众化,比如每个人都可以发现新闻,在事件现场有手机拍摄新闻事件,然后上传到网上或者递交给电视台,简而言之,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或者把关不到位,传统媒体把关人把关的松动,这使媒体可以在更为宽松的环境里报道社会。为了收视率,媒体在报道社会危机事件时,出现过多地“趣味性”编排社会事件,刻意地以故事化报道新闻事件,或许事件并没那么严重,经过媒体的添油加醋的宣传而被扩大化。媒体为了收视率,过多地报道社会的阴暗面,便出现了媒体给大众营造出来的风险社会。20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①,就说明了风险社会与大众媒体的这种社会关联。媒体的本质和职责是报道事实真相,进行真实报道,对那些负面新闻事件必须真实地报道,再加上现在流行的新闻故事化、娱乐化的潮流,很容易地就出现了媒体制造的风险社会。但媒体有着引导和担负社会精神建设的责任,需要弘扬正面积极的新闻消息。电视新闻在这种“二难抉择”情况下,必须思考电视新闻传播现状与探索问题解决途径。
二.走向:电视新闻表达方式变化与策划走向
电视新闻的表达方式可以理解为传播者对受众的说话态度和说话方式。石长顺在《电视新闻编辑与制作》中说,“电视新闻表达方式主要是指电视主持人播报新闻时采用的语态、方式。”②首先,语态是指说话的态度、口吻以及叙述的方式,“综观中国电视语态的发展变化,根据传播者对受众说话的态度与叙述的方式不同,笔者大致把电视语态归纳为四种,即新华语态、平民语态、悬疑语态、叫卖语态。”③其次,说话叙述的方式是指播、讲、说、评、唱等形式。近些年,电视新闻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播新闻是电视新闻最为传统的、最常见的新闻表达方式。《新闻联播》、《新闻30分》以及各省新闻联播、市县联播新闻都采用播新闻的方式。播新闻的表达方式是采用官对民或者说上对下的态度和口吻,因此,以严肃庄重的氛围作为背景,这种新闻表达特点是一个主持人或者两个主持人在演播室里播报新闻,穿着正装,一脸严肃,不苟言笑。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已经创新策划出很多表达方式,较之传统的播新闻,这些新出现的电视新闻表达方式在电视媒体与电视受众之间传达了更为人文化的氛围,因而,深受观众喜爱,传播效果也很好。如讲新闻的《朝闻天下》,主持人站着,一个大屏幕就像一块黑板,给观众讲各大报纸上的新闻,这种新闻表达方式有别于播报新闻,主持人有了手势语、体态语,气氛更为轻松了,摆脱了播报方式的单板。同时,主持人也成为潜在的观众,和荧屏前的观众一起看新闻。从内容设置上看,不是一个或两个主持人正襟危坐地念提示词,而是电视里面另有一块屏幕,主持人退到一旁,观众的关注点发生了转移。主持人和荧屏前的观众共同关注屏幕上新闻。无疑,讲新闻节目拉近了节目和观众的距离。再如评新闻:《焦点访谈》评述新闻,以理性见长,分析新闻背后的新闻,深度调查,评析对错。其公信力和社会正义感很能吸引观众。再如,谈新闻,谈话类新闻节目,《新闻会客厅》《面对面》等,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发表议论。邀请一些专家名流、当事人作为嘉宾与主持人坐在一起座谈。总而言之,这些新的电视新闻表达方式在传播者对受众的说话态度和说话方式上都尽力体出现一种平等友善的人文关怀来,这是电视新闻在目前和未来应该重视的方面。另外,现在媒体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观众有很强的参与意识,表达意识,而传统的“你传我受”的单向传播方式已经很大地制约受众的这种需求,受众的强烈参与意识,逼迫电视人思考新闻的表达方式。开通多种媒体平台,如手机短信、电话采访、博客、微博交流。主持人和观众交流互动,也是电视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立足人文精神策划的重要走向。
三.建设:电视新闻表达方式视阈下的人文精神构建与弘扬
在风险事件频发和社会娱乐化的当下,电视新闻在其表达方式策划走向上应该注重新闻人文精神的构建,以人为本,传达人文关怀,建设社会群体的精神家园。下面试图从电视新闻表达方式角度,对新闻的人文精神的构建与弘扬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
(一)辩证看待并重视电视新闻表达上的情绪控制与自然流露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播报应该以客观、严肃的方式播报新闻,新闻主持人把握好自己的情绪,是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在温州动车事故的新闻报道中和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由于新闻事件本身是关乎人生命和关乎公平正义的事件,在惨烈的事件面前,主持人哽咽流泪,新闻主持人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我们发现,这种情绪失控不但没有失去新闻播报的客观性,反而凸现一种难得的人文关怀色彩。虽说在这些灾难性的新闻事件中,播音员的语态和情绪是种意外,但是播音员在这一类新闻事件上不由自主流露的情绪,反而让我们感受到新闻的真实和新闻的人文精神。基于此,我们希望电视新闻在播音员的表达方式上,除了要按照新闻节目的规定之外,能够结合新闻事件的性质和新闻内容,允许播音员自我自主控制情绪和语态。
(二)民生新闻的平民语态传达亲切和尊重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是对人尊重的一种行为体现。电视新闻的人文精神体现在电视新闻的诸多方面,就电视新闻表达方式而言,电视新闻传播需要在以媒体与受众之间构建起互相尊重的平台,媒体人与受众的对话地位的平等,媒体与受众情感上融合亲近性,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精神交流。民生新闻采用平民语态,把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交流,转换为平民与平民的交流,所以,民生新闻的主持人有了日常平民说话表达上的各种表情、手势语和体态动作。
(三)“多声部”表达方式传达客观公正
现在新闻节目上整个的策划理念越来越体现出人性化色彩,越来越把策划的根基立于人文精神上。新闻从官对民的告知方式的表达,发展到新闻节目中出现新闻对话的设置,如两个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主持人与一个或多个嘉宾对话,或空中连线不同地区的多个嘉宾,主持人读各大报纸上的新闻等诸多形式,这样的“多声部”新闻表达,较之传统的新闻表达,传达出更为客观公正的信息,毫无疑问,这种多个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交流也更能体现出人文关怀来。新闻节目当中策划多声部的表达会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普及而成为新闻节目惯用的新闻形式,它给更多的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以话语权,这是新闻发展上的进步。当然,对于上述“多声部”表达样式将来会有形式上的发展和完善。比如可能出现更大可能上的融合,邀请的嘉宾可以是社会专家学者,也可能是普通的观众。总之,在新闻表达方式上追求客观公正,给社会不同人以新闻话语权,这应该是新闻报道追求人文精神的要旨。
(四)“多样式多手段”表达方式设置传达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感受到人文关怀。若上述的“多声部”让更多的人体会和享受到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的话,那么“多样式多手段”的新闻表达方式应该是把上一个问题进行的细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本周》等新闻节目,除了有口语新闻主持人外,还增加了一个手语播音员,手语播音员是面向聋哑人播报新闻,让聋哑人也和正常人一样观看和“听”新闻。手语新闻表达方式的设置是新闻人文精神的体现。很多地方台还开设了手语电视新闻节目,关注和关怀残疾人的生活,这些节目不同于《本周》、《共同关注》等新闻节目里的手语主持人的设置在一个角落里,而是把手语主持人和口语主持人放在了平行的播报台上,突出了这些节目播报面向的特定群体。如2009年厦门市电视台《新闻讲讲讲》是厦门市首个手语电视新闻节目,这档节目的开播就是面向弱势群体的。手语电视新闻节目在各个地方不断出现,但还处于初级发展时期,手语电视播音员和他的受众之间的交流还只是播新闻这种表达方式,手语电视新闻主持人都是坐姿势播报新闻,没有更多辅助体态语,将来应该有多样的表达方式。手语电视新闻主持人应该像口语播音员一样从坐姿势播音发展到站姿势以及其他的样式,日本手语新闻现在已经走过了这样的发展阶段。将来或许还会出现手语电视新闻频道等,关爱这一个弱势群体,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技术进步推动社会新闻理念的进步,如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以及多媒体多样形态的普及,手机语音、手机短信、手机视频、手机图片等,还有网络语音、网络聊天工具、网络视频、网络图片等,交流表达的手段多样化了,这些手段和方式都可以纳入新闻表达方式的范围内,这些沟通媒介方式都可以用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中来,让这种便利的沟通条件成为新闻节目追求人文精神的物质基础,比如现在很多电视新闻节目把互动性作为一档新闻节目设置目标,把观众网络留言、手机短信、电话连线当事人等作为新闻表达的一部分,可见,电视新闻传播者“低姿态”交流,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人性化的表现。
四.趋势:电视新闻节目会越来越注重人文精神
从目前社会发展阶段看,电视新闻节目在报道社会现状上,出现偏向选取社会危机突发事件和将其娱乐化的现象,这是对新闻人文精神的偏离。就新闻表达方式而言,从其发展轨迹和对当下新闻节目审视来看,新闻节目创新策划出许多新的表达方式,这些新的表达方式无不注重人本思想,传达人文关怀,由此可见,电视新闻节目会越来越注重人文精神的追求与传达。就电视新闻节目表达方式的未来建设来看,首先应该转变当下“娱乐至死”理念,回归新闻本质,服务大众,这应该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立足点。其次,应该挖掘新闻为老百姓服务与传达社会人文关怀的功能,培养和保护社会人文精神家园。以期电视新闻在和谐社会的社会价值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上一篇:县委办公室行政科述职报告
- 下一篇:村镇疫病防治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