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新闻模糊语的文体性功能
时间:2022-02-22 12:01:00
导语:试探新闻模糊语的文体性功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和其他文体相比,新闻报道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色。模糊语言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新闻报道语言中被大量应用,分析其客观存在的原因,我们不妨引入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来分析。本文旨在依据这一理论基础,对新闻报道的模糊语言的文体功能更好的进行分析。
关键词:功能文体学;模糊语言;文体特征
一、功能文体学理论的基本内容根据Halliday的说法,文体是“有动因的突出”(motivatedprominence)。
这里的动因我们可以理解为动机,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而“有动因的突出”就是特定目的下不同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不同特征便具备不同的功能,相应的产生了不同文体。
二、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和发展人们很早就已经注意到模糊现象,然而,直到扎德发表了《模糊集合论》一文,人们才开始对模糊性展开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随后,人们使用模糊集理论来分析人类语言,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闻实践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及人类自身的原因,新闻报道中会不可避免的用到模糊语言。模糊语言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优势,恰当的使用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三、新闻模糊语言的文体功能分析
(一)新闻模糊语的概念功能概念功能建立的基础是说话人对外部和内心世界的经验,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概念功能在新闻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语言单位的涵义。模糊语言的概念功能就是其所指功能(referentialfunction),也就是它的语义。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的“准”字,就是新闻模糊语概念功能的典型例子。比如说“Tony是个准乞丐”,意思并不是说Tony真的是乞丐,而是说他的行为举止、衣着打扮像个乞丐,经常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不讲究个人卫生,死皮赖脸伸手找人借钱,跟乞丐没有本质区别,唯一的不同是他还算个普通人或正常人。
(二)新闻模糊语的人际功能
人在社会上存在,离不开参加社会活动,而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就是人际功能。Halliday认为,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言系统、情态系统和语调来实现。我们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导致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时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我们学会了怎样在表达过程中给自己留有余地。
1.礼貌功能
和人交往的过程中适当的使用意义模糊地词语,可以把话说的更委婉,让别人觉得很礼貌、很客气。新闻语言也具备这个特点,这个功能在涉及外交事务的新闻中经常看到,比如前些时候报纸上刊登的就伊朗和朝鲜核武器问题中方新闻发言人的说法如下“我们非常关注伊朗核问题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使这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现在我们认为还有空间,有关各方应现实耐心和灵活,只争朝夕,使这个问题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新闻语言的丰富、灵活、委婉、含蓄、模糊和折衷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2.自我保护功能
新闻报道的作者在讲述事件的同时,必不可少的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或表明自己的立场。为了安全稳妥的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用模糊语言策略,尽量不要把话说的太绝对。比如在表明对某人观点的态度时,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我对此表示支持或反对”,这样既表明了自己态度,又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模糊语言的出现,既可以使说话者避免受到一些不必要的责难,又可以让说话者的话语更加严谨。
(三)新闻模糊语的语篇功能
概念和人际功能通过什么途径实现,那就是语篇功能。语篇功能将说话者的态度、情感和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模糊语往往是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甚至是宏观结构在语篇层面的集中体现。举个例子说明,“据天气预报说,明天是晴天”,这里面包括两个主要信息成分:明天、晴天,而前面那句模糊语“据天气预报说”只是表示信息的来源,并不影响“明天是晴天”在语义上的支配作用。
四、结束语
以上我们介绍了功能文体学的理论基础,模糊语言的发展。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新闻报道以信息的准确表达为基础条件,但是模糊语言的运用,只要适度和适当,就能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和功能,甚至是精确语言所达不到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治安,文旭.模糊语言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 上一篇:校长高中教学会上讲话
- 下一篇:剖析双胎分娩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