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主持传播学思考论文

时间:2022-01-27 11:27:00

导语:访谈节目主持传播学思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访谈节目主持传播学思考论文

在不同的语境中,选择运用和组合语言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语言借助不同的媒介来表达时会有不同的模式变体,电视访谈处在特定的语境中,与自然对话相比,具有独特的语用特点。元语言对说话人构建语篇和听话人理解语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主持人使用元语言向听话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可以帮助或引导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意义并能够顺应主持人的交际意图,成功地达到传播之目的。

新闻访谈是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它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

主持人就是现场起主导作用的组织者、控制者。

他的责任在于能够激活嘉宾、现场观众的谈话欲望,在谈话中间穿针引线、因势利导、有条不紊地调度好发言的逻辑顺序,让人们充分发表意见,把现场琐碎而微妙的谈论组合、串联起来,显示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因果关系。主持人总要尽力借助各种可能的手段使话语为受众理解。元语言是主持人进行现场话语交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参与新闻语篇的组织、唤起受话者的注意、表明主持人的情感和态度、形成连贯的话语、维持交际的正常进行。重视元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研究主持人话语,研究其话语背后的意图。

关于元语言的作用Rouchota将元语言称为“提示词”,其作用是使话语或语篇中的连续关系明晰化。Blake-more认为其惟一作用是指明语境特征和语境效果,从而引起听话人理解话语。则认为其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听话人理解话语时所付出的处理努力,使听话人较易获取说话人所期待的语境假设或语境效果。我们认为从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来看,元语言在构建语篇与理解语篇中的作用如下:1。元语言在构建访谈语篇中的作用:表达主持人意图、态度、期望、假设或说话人的感情;构建形式衔接、语义连贯的语篇;使话语的连贯关系明晰化。

2。元语言在受众理解语篇中的作用:减少听话人对话语理解的处理努力,寻找最佳关联,获得最佳语境效果;帮助或引导听话人对话语理解作出正确的语用推理;使用像“好、现在、因此”等表示语篇暂停或话题转换的元语用指示语,可以留给听话人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处理相关话语信息。因此,根据语言的元语用功能和意识,元语言可以是概念性、人际性和语篇性的。

交际的过程就是交际双方明晰地进行意图交流的过程。为了成功地达到这个目的,谈话节目现场应由嘉宾“唱主角”,主持人不能喧宾夺主,要学会尊重和倾听。语用标记是主持人对话语调控的激活。元语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罗嗦话,是实现内容段落、层次的转换过渡;或用语句提示将要出现的重要内容;实现内容的前后呼应。还可以让受众获得回味和休息,帮助总结、归纳,使节目更加严谨更严密。语篇组织功能是指发话人通过语用标记把零碎的不连贯的话语组织成连贯的话语。语用标记在语篇组织方面最突出的作用是作为话语标记来组织话语,构建交际语境,使话语意义连贯。话语的连贯不是语篇内在的属性,而是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词语共同合作的结果。对于话语或语篇的理解,其实是一个渐进的认知过程,语用标记在后续话语和前述话语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它能在受话人的心理将前后话语建构起一种意义连贯的心理表征。使用标记的原因在于,人的认知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发话人即便付出极大努力有时也难以将前后话语即时地整理成一个有序而连贯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语用标记是惟一的选择。这样的话语标记常见的有:那么,然后、(那)最后。

元语言是指言谈者被置于他自己的话语之上或被置于他自己的话语之外,并处于控制它、操纵它的地位上。元语言在口语语体中经常使用。Watts把元语言看成是口语体的最突出的标志。从形式上看,元语言可以是词,如“然后,要不然”,或是短语,从功能上看,元语言本身不添加任何话题新内容,但能组织语篇、衔接话语结构、突出某些重要内容、体现发话人交际意图、避免受话人误解。例如,近年来广播电视的主持人在与驻外记者连线时,驻外记者经常用“是这样的”作为回答主持人有关当地消息询问的开头语。

传播语境下的元语言控制分析电视语境有以下几点不同。首先,电视对话中信息交流方式是三向性的。在电视对话中,受众虽是信息交流的一方,但又不是直接参加者,对象不能确定,言语者不能根据受众的反应随时修改调整自己的言语过程。另一方面,受众参加信息交流是通过屏幕中介的,受众理解话语并不能像对话双方那样完全依赖说话当时的感性特征,受众具有随意性,这要求电视对话语言叙述更清楚,表达更准确,重要的是排除歧义,使受众在解码过程中不致出差错。

开头语一般不包含信息交流意义,而仅仅是为建立交谈。访谈节目中的对话因其发生的特殊性,惯有的问候并不完全着眼于建立交谈,还隐含了其他内容。通常人们用“早上好”“嗨”“你好”等问候语作为开场,有时也会在不认识对方的场合使用类似“哎”等引起对方注意。双方互致问候并无一定先后次序。访谈节目有所不同,首先发话的一定是节目的主持人,而且他的问候对象先是我们看不见的第三方———观众,接下来才是与他对话的另一方———与一位或几位应邀参加节目的嘉宾相互问候。当然,这中间也包括嘉宾对观众的问候。虽然在这些问候中,他们使用的语言和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大致相同,但由于它含有对不出现的第三方的问候,以及问候具有的特殊次序而体现出其特殊性。比如:“主持人:欢迎中央扶贫办主任刘坚,刘主任,你好。嘉宾:你好主持人。”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嘉宾的身份这既是对嘉宾的问候其实主要是向观众介绍,而后面的问候才是针对嘉宾的。结束对话一般也是由主持人控制,比如“谢谢”,在访谈中,主持人处于礼貌的考虑一般会用“谢谢”来终止嘉宾的谈话,这与通常语境中的“谢谢”含义不同。

过程控制和一般会话或交谈一样,电视访谈节目仍由对话和受话者两方面构成,但由于其特殊性,多数时候有主持人和嘉宾两方在进行角色互换,即轮流发话,而观众则一直处于受话地位。从理论上,大多数谈话过程中,对话双方对谈话过程的控制是平等的,即双方在谈话中处于平等地位。但在访谈中,成功的对话过程一定由主持人控制,且嘉宾主动服从节目主持人对谈话过程的控制。主持人访谈节目对话过程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提问、打断、重复。新闻访谈中,通常是记者、主持人占主导地位。表现之一是,在会话中引入话题、转换话题都是记者、主持人。而在日常的即兴谈话中,参加者一般处在平等的地位,他们有相等的机会来提出和发展自己的话题。表现之二是,主持人、记者在互动的方式上也控制着整个会话。总的来说,虽然记者、主持人在互动方面谈话量上一般比另一方少,但他们在形成话语的结构方面影响却比其他方要大,通常由他们开始和结束谈话,并结束对每一个话题的讨论,按他们的意愿转移到新的话题,或者忽略其他人的话。他们规定了参与的结构、内容、会话话题的序列。

而直接参与的另一方虽然从时间量上看谈话比主导方多,但他们只是回答主持人的问题。一方担任提问角色,话语多是疑问句、祈使句、起引导、启发、归纳、总结、把握谈话走向的作用;另一方则担任叙述角色,大多使用陈述句。电视对话参与者中,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中机构代表者占主导地位,正如乔纳·索恩伯罗在《语言和媒体》中谈到大众对媒体节目的参与,指出有观众参与的节目的结构是由专家和机构定好框架并占主导地位的,而外行的参与者的话语在机构的格式中受到控制。通过开始和结束每一个周期、并对嘉宾的回答采取认可的态度,主持人紧紧地控制着基本的互动结构。这种基本结构的更进一步的必然

结果与“话题控制”有关。新话题主要是由主持人通过他的问题来引入的,主持人将嘉宾对前面问题接纳过去的选择性方式,是他进行话题控制的另一个方面。主持人进行控制话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提问题的本质。

他们不是开放性的问题,即不为嘉宾提供宽泛回答的基础(如说说你最近怎么样)而或多或少地是封闭式的问题,他们对嘉宾的回答内容设置了相对严密的限制,其中有些是“是/不是”的问题,要求用是或不是的回答来确认或否定某个陈述。其他则是什么、何时怎样开头诱导出关于时间等具体细节。

同样能带来启发的是密切注意主持人的问题和嘉宾的问题回答之间的关系。主持人在嘉宾没有说完话之前就开始了他的问题,而且存在一个重叠,嘉宾说话时有一个停顿,主持人可能将此认为是说完了话的暗示。主持人的话紧随嘉宾的话而没有停顿,其方式或是紧随一个问题之后的评价或仅仅是一个问题。主持人是在遵循一份预先制订的议程表或程序,一旦获得他认为是充足的信息,他便由程序的一个环节转向另一环节,即使这意味着要打断嘉宾的说话。从嘉宾的角度看来,这一程序可能是一系列不相关且无法预测的问题。

互动控制特性方面的总印象是:通过问题———回答———评价的周期,主持人遵循着一份预先制订的议程表,根据这份议程表,他控制着说话机会的轮换,嘉宾说话的内容和长度,以及话题的引入与转移。

参考文献:

[1]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2]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黄佐文《论元话语对语境的构建和体现》[J]。外国语,2001(3)。

[4]刘礼进《话语生成与理解:语序标记语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