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真实性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7 03:23:00
导语:新闻真实性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本文从事实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密切关联角度,通过对已有新闻真实性的若干论述剖析,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现实新闻事例,阐释了“新闻真实性是对事实客观性的反映”这一命题。
新闻真实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学界对此的讨论从未中断过。人们对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命题并无异议,均认为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新闻一旦失实,也就不是新闻了;但对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和外延又有各自的解读,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事实上,人们不仅在理论上对新闻真实性含义的理解不尽相同,而且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也“实际存在着不同的新闻真实观”。①其实,无论以何种概念诠释新闻的真实性,都不能否认新闻真实性是对事实客观性的反映这一命题。新闻真实性的讨论源于具体的新闻实践,归结于新闻专业理念的认识。
一、新闻真实性的主要观点及其剖析
1.“现象真实论”与“本质真实论”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真实指陈述与被陈述的对象必须一致。
“现象真实论”指新闻报道要据实反映客观事实显现的外在特征和相互联系,要求对直接观察和了解的大量生动具体的事实细节报道准确无误。
“本质真实论”认为现象只是本质的外在显现,本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规定性,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新闻不是事物的表面现象的描写,而是事物本质的报道。”②新闻报道只有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反映带规律性的东西才是真实的。
围绕这组概念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新闻报道对事实的现象反映真实就做到了新闻真实,同时认为“新闻学中‘本质真实’的概念严格说来是不能成立的”;③另一种认为新闻报道必须正确地反映事实的本质,即对事实的本质反映真实才算做到新闻真实,对现象反映真实不一定真实;再种则认为新闻报道既存在现象真实问题,也存在本质真实问题,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是对新闻真实性不同层次的要求。
上述观点是基于把客观事实作了现象与本质上的二维层次划分,所以出现了三种新闻真实性的标准。
2.“微观真实论”与“宏观真实论”
“微观真实论”指新闻报道的每一个具体的基本元素都要做到真实准确。这一论述与“现象真实论”颇为近似,是从报道者观察事实的角度和程度上来要求的,表述上比从表象、现象上做到真实准确更加严谨些。
“宏观真实论”则指新闻报道能够从总体和整体上去观察事实、反映事实和报道事实。这一论述更多地是要求记者及新闻媒体注意运用宏观思维,树立全局观念,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地去反映和报道事实,尽可能从事实的总体和联系上去反映和报道事实。“宏观真实”涵括了“总体真实”和“整体真实”等概念,与“本质真实论”有相通之处。
围绕这组概念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微观反映真实就做到了新闻真实;一种认为新闻报道不仅要做到“微观真实”,还要做到“宏观真实”,二者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新闻真实。
3.“浅层真实论”与“深层真实论”
“浅层真实论”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元素必须准确无误,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包括数字、史实和背景材料等都必须准确无误,新闻所反映的事实过程、细节、环境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新闻中所涉及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深层真实论”指新闻除了报道某一具体事实外,很多时候还要对大量相关材料进行综合、概括与分析,这种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辨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运动的观点。这一论述实际上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相结合的问题,是在更高层次上对新闻真实性提出的要求。
笔者以为,无论是“现象本质真实论”,“微观宏观真实论”,还是“浅层深层真实论”,基本上都是对新闻报道“如何做到与客观事实相一致才是真实的”或者“怎样与客观事实相一致才能做到真实”的一种探讨。它们的区别只是所提出的新闻真实与客观事实达到一致的标准略有不同而已。“现象真实”、“微观真实”与“浅层真实”等概念,实际上是对新闻报道的一种基本的、普适性的要求。而“本质真实”、“宏观真实”及“深层真实”等论述,则是对新闻报道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这种高层次的要求须视具体的新闻实践及表现文本来定,不可一概而论。至于怎样才算做到“本质真实”,更多地体现在新闻报道者对事实的认识程度,属于主观对客观的认知层面;“宏观真实”要宏观到多大的范畴,也是难以把握的标准;“深层真实”中的深度达到何种程度才符合真实要求,也很难有一个界定的标准。这些探讨理论上很容易陷入一种形而上的无谓争论中,新闻实践也难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倒不如换个角度阐述更明确顺畅些。
二、新闻真实性是对事实客观性的反映
1、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转移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事实作为物质存在的客观范畴,无疑具有独立于人的精神而存在的特质,能否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则取决于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以及发现、挖掘这种新闻价值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事实的存在是客观的,能否被反映则是主观的,事实的存在并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更移。“事实是客观事物已经发生过的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过程。”④艾丰这个定义就明确了事实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定性。任何事实都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主观事实。无论什么人,无论他怎样判断,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既不因人判断它不存在而消失,也不因人对它加工改造作判断而改变其本来面目。事实一旦发生,过程一旦结束,它就不可更改和移易。正如曾轰动一时的《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看到两个事实:包子是否为“纸做的”,真相一查便知,事实本身并不因新闻报道而改变;《纸做的包子》一经播出,便为众人所瞩目,后被证实为假新闻,令人震惊和愤怒,这一新闻事件本身也是事实。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精神第二,存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观,再次得以印证。事实作为客观存在,不是任人捏搓的面团。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内容,而且是检验新闻真实与否的唯一尺度。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2.事实的客观性制约着新闻的真实性
长期以来,国内新闻界在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上基本以新闻报道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作为标准,认为“新闻真实可以定义为新闻报道与客观事实真相相一致。”⑤有的甚至认为新闻报道“必须同报道对象完全一致,否则就是对被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就是假报道或失实报道。”⑥也就是说新闻的真实性等同于事实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这种对新闻真实性的解说,有其合理性,如对一些事件性新闻的报道完全可以做到,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甚至涉及的人物、有关数字等等,完全可以客观地如实记录下来,如同前面提到的“现象真实”、“微观真实”、“浅层真实”,这些普遍性的事实元素是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易于认定。但对于一些非事件性新闻,诸如解释性新闻的报道,把新闻的真实性理解为新闻报道与客观实际和客观现实完全相符,其实是对新闻真实性的一种理想要求而已,因为这里面有记者及新闻媒体对客观事实的主体认识问题。在具体的新闻传播中,并不是所有的客观真实和事实真相都能够被记者甚至人类所把握和认识,如何获得事实的真相,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时候是做不到的事情。从哲学认识论来看,世界是可知的,人类虽然能够认识世界,但这种认识不仅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还有高级和低级之分,正如前面所言的“本质真实”、“宏观真实”、“深层真实”一样,“根本属性、本来面目、事物的本质等等是无形的,它们是由人的认识反映出来的,而人的认识本身又受到很多限制。”⑦因此,界定新闻的“本质真实”、“宏观真实”、“深层真实”与客观真实完全相符的尺度有时很难把握,况且真理也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而记者和媒体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其任务就是报道事实,传递信息,进行社会舆论监督,一些人类暂时无法认识或者很难一时弄清楚的事物和问题,记者当然也没有能力去认清。比如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它本身的真伪问题,只有待权威机构科学检测以后才能尘埃落定,记者和媒体的能力一时是无法认定的,在真相大白之前,只要随时跟踪报道各种现实说法并据实引用信息来源,就算做到了新闻真实。新闻作为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是以现实世界的现象为报道对象的,新闻真实性在于用事实来描述事实,即便事实是暂时的、偶然的、片段的。新闻界应从“现象本质真实论”、“微观宏观真实论”、“浅层深层真实论”等无谓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事实的客观性及客观真实性制约着新闻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对事实客观性的反映,这种说法理论上更为科学,也符合具体的新闻实践。
注释
①黄旦:《新闻传播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3页。
②彭慎:《新闻报道的政策思想》,《新闻业务》,1953年第20期。
③孙旭培:《“本质真实论”剖析》,《新闻学新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
④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版,第78页。
⑤张达芝:《新闻理论基本问题》,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1页。
⑥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3页。
⑦陈力丹:《新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 上一篇:电子政务发展论文
- 下一篇:粮食局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