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中有效传播分析论文
时间:2022-01-19 08:48:00
导语:学生工作中有效传播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学生工作的传播学解读
随着学生工作的内涵的不断发展,学生工作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工作方式也越来越复杂了。高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常常会感到学生工作异常琐碎,难以抽出头绪,不能有一个整体的操作概念。这里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审视学生工作,就是为了能在学生工作中抽丝剥茧,找到关键工作切入点,使得学生工作有规律可循,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最佳效果。
高校的学生工作一般都是从专门的学生工作职能部门(校学生工作部门或院学生工作部门)向下到辅导员最后落实到班级学生的一个下行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学生工作中“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服务理念的普遍认可,一个自班级学生到辅导员然后再到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的上行服务模式。无论是下行还是上行,他们遵循路线基本上是一个互相逆行(此处的逆行不是指互相背离,而是在实际中体现出的反馈行为)形态,可以用下图1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流程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从上图中,基本流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可以这样理解。
1、实线连接为学生工作中的最直接工作,在这些流程中,学生工作部门与辅导员、辅导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最为直接和频繁。如传达一项国家贷款政策,辅导员一般会通过班会的形式来下达,会上学生提出咨询疑问。就可以看成是如图1从A线到B线的一个流程。辅导员需要通过班长展开全班性的贫困生建档摸底情况就出现了如图所示的c线。当然学生工作中类似的其他常规性工作也是这样进行的。
2、虚线了解是学生工作中的细节工作,这些工作的形式是偶发式的、零散的。同样以传达国家贷款政策为例,班会上一些学生可能因为一些其他原因没有回馈,会后向辅导员反映情况,或者辅导员会后向个别贫困生了解情况,于是就是发生如上图所示的虚线连接。学生工作部门直接与学生之间交流也是属于这一类型。
3、图1中的左边大的虚线框框主要是一些政策或学生工作的传统决策区,而右边的虚线框框则是执行区,两个虚框之间有重叠,则体现为从学生到学生工作部门的一个上行服务路线的执行对决策的影响。
所有的交流传播都有某些共同的因素,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传播的过程。不论传播的性质或类型是什么,这种传播行为本身总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的。
1、人,人是构成传播行为的必备要素,也是研究传播行为的意义。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班干、学生都是学生工作中的主要元素,这些也构成了一个传播行为发生的根本——人。而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与辅导员、学生之间产生交流时,归根结底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2、信息。信息是传播行为的内容。传播行为从发起到结束,信息始终伴随左右,没有信息的传播显然是一个无效的传播。而学生工作当中,学生工作人员的每一次班会、每一次谈心、每一次思想教育都是信息互动的过程。
3、渠道,人都是通过感觉发出和接收信息的。信息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模式,通过渠道传递或者被他人接收。所以传播行为中的人都是一个多渠道的传播者。从图l中也可以看出,许多频繁(实线)和零散(虚线)的接触,这些就是渠道。不同多渠道形成了学生工作中的不同层次和强弱连接。
4、噪声,在传播的环境中,噪声(如上图“闪电形”所示)是指任何扰乱或歪曲传播者发出和接收信息能力的事物。在学生工作当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群体的非同质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人、信息、渠道,这些要素内部首先就会形成一些内部噪音,另一个方面社会环境、文化思潮、物理环境等也会形成一些外部噪音,从而对信息的有效传达造成一定的影响。
5、反馈,一个完成的传播行为少不了反馈的环节。在传统的学生工作中,这个环节是个薄弱点。如今,从学生到辅导员在到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的上行思想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在现实的学生工作中也逐渐得到了体现,一个重要的代表性就是注重和加强了对学生声音的聆听、以生为本很大意义上既是反馈环节的意义、也是反馈实现的手段。
传播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人与人之间产生关系、人与人之间发生信息交流。传播行为就发生了,传播活动就形成了。在一个具体学生工作的执行过程中,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信息之间的交流。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是它的基本模式。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学会工作的本质就是传播行为,或者说学生工作就是一系列传播行为的组合。
二、学生工作的有效性依赖于传播行为的有效性
学生工作的本质就是传播行为,因此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传播行为的发生。从第一部分的论述中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随着我国学生工作思想逐步走向“以生为本”,“服务学生”,作为传播行为的学生工作反馈的环节缺失的历史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但是每一名基层的学生工作人员心里都很清楚,学生工作的有效性还是有待提高,现在问题是:那里出了问题,用有效传播的观点来看,是什么出来问题?
在甘布尔夫妇看来,有效传播“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是谁,能帮助我们建立有意义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考察或改变自己或他人的态度和行为等。”简而言之。有效的传播行为就是能够“理解和认识、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影响和说服”。对照有效传播的这些特征就不难找到学生工作中到底是哪里出来问题
1、信息传达问题。信息的传达是指信息从发起端到接收端能够保持通畅,有效传播的基础首先是信息的传达。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最常规的工作也就是保持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的畅通。然后在执行层面来讲,部分信息可能从学生工作部门发出可能最后常常在班干或部分同学就停止,这是一个操作上的问题,也是有效传播中最容易解决的问题,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的态度。
2、信息的传通问题。信息不但要传达(从发起端到接收端),还需要传通。这里的传通最基本的标准就是传播双方取得了“理解和认识”。影响信息的传通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主要涉及传播活动中的人的个性特质,比如性别角色、智能角色、文化角色等等。在学生工作实际中就需要表现为对学生情况(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的摸底和了解,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进行工作,确保信息的传通。
3、弱连接的强化问题。根据沟通互动的频率,将传播中的关系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有效传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虽然弱连接在传播中也会形成积极的效用,但是在学生工作中。需要建立的是一种班级集体、辅导员与学生个体、学校与学生个体间的问题的关系,而从图1中还是可以看出在学生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的弱连接(虚线),弱连接的强化则有劲于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和集体归宿感。
4、决策与执行互动问题。虽然学生工作中的反馈已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表现为一次性反馈,也就是信息传播环路只是发生一次流通,学生工作的内涵是丰富的,这也使得当前的工作中许多的学生工作人员追求一个横向的覆盖上,而缺乏对学生工作纵向的深入。决策层依然是决策层、执行层永远是执行层,缺少足够量的有效反馈,学生工作常常只做到表面功夫。而从当思的传播螺旋(见下图2)可以知道传播实际上是一个递归往复的过程,每一次递归增强的是信息的传通,也扩展了学生工作的深度和效度。
三、有效传播的途径对学生工作的启示
学生管理创新就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工作的目标、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工作的新特点,在继承传统管理方法的同时,探索面向未来、有利于学生成才的管理方法;改变过去粗放管理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法管理的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计算机网络,创新管理手段等。以上阐述的是当前学生工作的主流思潮,在宏观意义上这是一个积极的指导方向,而本文则从有效传播行为的微观角度来阐释有效传播对于学生工作的启示。
甘布尔夫妇在《有效传播》一书中最经常抓住的几个变量就是性别角色、智能角色、文化角色和技术分野。这四个方面确实在一个有效的传播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学生工作也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性别角色。学生工作中的性别角色分类管理思想不是新鲜话题。在一个有效的传播行为中,男性和女性扮演的角色也正式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社会潜规则下进行。男生常常表现出的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女生则在传播中表现出的是关系建立的安全感。因此有效传播给学生工作的启示之一就是,在学生工作中(尤其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对于男生要通常给予他们所做的事情的认同,给予他们成功认同感,对于女生则需要多给予感性的引导,在不破坏她们现有的关系体系下,给予她们追求自我价值激励。
2、智能角色。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表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她们在智能角色上的不同。根据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将学生的智能角色分为:语言智能型、数学逻辑智能型、空间智能型、身体运动智能型、音乐智能型、人际智能型、自我认知智能型、自然认知智型。虽然多元智能的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备这八种智能,只是强弱不同而已。正因为这种强弱的关系,有效传播中才有了针对性的可能。在学生工作中(尤其是在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针对数学逻辑智能型的,则需要的是晓之以理,而对于自我认知智能型的则需要的是动之以情。创造良好的互动空间、贴近学生的生活、发展不同爱好小组等等方法不一而足,重要的是加深沟通、扩展学生的智能,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3、文化角色。文化角色可能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尚未被重视的领域。在《有效传播》一书中主要是根据美国移民国家文化多元的情况提出的,但是在学生工作的实际中还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启示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也形成了不同民族或地域的人的文化气质,甚至家庭的经济情况也可能形成一些亚文化气质。作为学生工作人员,一定要抓住这些气质上的差别,常常思考自己有没有着自己的气质而发生偏见,这样以来至少会减少许多与学生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进而提高传播的效度。
4、技术分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传播的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学生工作中运用新技术促进学生工作效果的讨论也不少,总的趋势是热衷于新技术的应用——如互联网的应用(虽然在现实中效果并没有达到论述的理想性)。有效传播的理论让我们更多的是看到技术的分野。在传播时间中,利用网络强化弱连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维持强连接的途径却莫过于面对面的交流和集体协作式的会议等等,传播的关系是一个网状,传播的渠道也不是单一的。给每一个传播技术一个空间和时间,学生工作的效率则有望进一步提高。
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个复杂的工作体系中,学生工作人员如能将有效传播的相关理念和操作引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清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实际的学生工作中,最常规的工作也就是保持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的畅通。然后在执行层面来讲,部分信息可能从学生工作部门发出可能最后常常在班干或部分同学就停止,这是一个操作上的问题,也是有效传播中最容易解决的问题,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的态度。
2、信息的传通问题。信息不但要传达(从发起端到接收端),还需要传通。这里的传通最基本的标准就是传播双方取得了“理解和认识”。影响信息的传通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主要涉及传播活动中的人的个性特质,比如性别角色、智能角色、文化角色等等。在学生工作实际中就需要表现为对学生情况(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的摸底和了解,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进行工作,确保信息的传通。
3、弱连接的强化问题。根据沟通互动的频率,将传播中的关系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有效传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虽然弱连接在传播中也会形成积极的效用,但是在学生工作中。需要建立的是一种班级集体、辅导员与学生个体、学校与学生个体间的问题的关系,而从图1中还是可以看出在学生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的弱连接(虚线),弱连接的强化则有劲于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和集体归宿感。
4、决策与执行互动问题。虽然学生工作中的反馈已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表现为一次性反馈,也就是信息传播环路只是发生一次流通,学生工作的内涵是丰富的,这也使得当前的工作中许多的学生工作人员追求一个横向的覆盖上,而缺乏对学生工作纵向的深入。决策层依然是决策层、执行层永远是执行层,缺少足够量的有效反馈,学生工作常常只做到表面功夫。而从当思的传播螺旋(见下图2)可以知道传播实际上是一个递归往复的过程,每一次递归增强的是信息的传通,也扩展了学生工作的深度和效度。
三、有效传播的途径对学生工作的启示
学生管理创新就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工作的目标、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工作的新特点,在继承传统管理方法的同时,探索面向未来、有利于学生成才的管理方法;改变过去粗放管理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法管理的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计算机网络,创新管理手段等。以上阐述的是当前学生工作的主流思潮,在宏观意义上这是一个积极的指导方向,而本文则从有效传播行为的微观角度来阐释有效传播对于学生工作的启示。
甘布尔夫妇在《有效传播》一书中最经常抓住的几个变量就是性别角色、智能角色、文化角色和技术分野。这四个方面确实在一个有效的传播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学生工作也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性别角色。学生工作中的性别角色分类管理思想不是新鲜话题。在一个有效的传播行为中,男性和女性扮演的角色也正式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社会潜规则下进行。男生常常表现出的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女生则在传播中表现出的是关系建立的安全感。因此有效传播给学生工作的启示之一就是,在学生工作中(尤其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对于男生要通常给予他们所做的事情的认同,给予他们成功认同感,对于女生则需要多给予感性的引导,在不破坏她们现有的关系体系下,给予她们追求自我价值激励。
2、智能角色。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表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她们在智能角色上的不同。根据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将学生的智能角色分为:语言智能型、数学逻辑智能型、空间智能型、身体运动智能型、音乐智能型、人际智能型、自我认知智能型、自然认知智型。虽然多元智能的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备这八种智能,只是强弱不同而已。正因为这种强弱的关系,有效传播中才有了针对性的可能。在学生工作中(尤其是在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针对数学逻辑智能型的,则需要的是晓之以理,而对于自我认知智能型的则需要的是动之以情。创造良好的互动空间、贴近学生的生活、发展不同爱好小组等等方法不一而足,重要的是加深沟通、扩展学生的智能,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3、文化角色。文化角色可能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尚未被重视的领域。在《有效传播》一书中主要是根据美国移民国家文化多元的情况提出的,但是在学生工作的实际中还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启示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也形成了不同民族或地域的人的文化气质,甚至家庭的经济情况也可能形成一些亚文化气质。作为学生工作人员,一定要抓住这些气质上的差别,常常思考自己有没有着自己的气质而发生偏见,这样以来至少会减少许多与学生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进而提高传播的效度。
4、技术分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传播的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学生工作中运用新技术促进学生工作效果的讨论也不少,总的趋势是热衷于新技术的应用——如互联网的应用(虽然在现实中效果并没有达到论述的理想性)。有效传播的理论让我们更多的是看到技术的分野。在传播时间中,利用网络强化弱连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维持强连接的途径却莫过于面对面的交流和集体协作式的会议等等,传播的关系是一个网状,传播的渠道也不是单一的。给每一个传播技术一个空间和时间,学生工作的效率则有望进一步提高。
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个复杂的工作体系中,学生工作人员如能将有效传播的相关理念和操作引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清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要高校的学生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工作的复杂性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解读。学生工作的本质就是传播行为,学生工作的有效性依赖于传播行为的有效性。引入有效传播的视角,分解学生工作的流程,能够将学生工作的实际执行层面问题探出根源,同样从有效传播的途径也可以得到学生工作有效进行的启示。
关键词学生工作传播行为有效传播
- 上一篇:市委副书记在宣传工作会议讲话
- 下一篇:市委在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