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道德建设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5 07:36:00

导语:广播电视道德建设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广播电视道德建设管理论文

广播电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发挥好三种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正式颁布,是我们国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件大事。

作为舆论阵地和传播工具,广播电视承担着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艰巨任务。同志曾说:“新闻舆论,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都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是这样,广播电视在吸引更多受众的同时,总要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广播电视不仅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而且要坚持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时代精神。

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广播电视在发挥作用时必须正视节目内容方面存在的三大问题,即庸俗内容、暴力内容、失实信息。具体表现在:(1)庸俗内容的增多。这类内容力求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和“庸俗心理”,极力兜售什么明星婚变、大款寻“二奶”、富婆“婚外情”……等等,污染社会环境,败坏社会风气,违反伦理原则。在我国,许多地方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歌曲MTV中,就有许多着意渲染庸俗低级的镜头、语言。(2)暴力内容的泛滥。动刀、动枪、打打杀杀的镜头充斥在电视屏幕上。心理学家认为,传媒中的暴力内容能增长对他人的暴力和攻击;能使自己也产生“会成为被害者”的恐怖心理;能麻痹人们对暴力的感受;会引发模仿性的攻击行为;会以为暴力能解决问题。(3)失实信息的传播。虚假广告、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变相制造新闻等失实信息具有某种欺骗性和误导性,它蒙着真实的面纱,使受众判断失误,信以为真,进而作出错误的决定。

笔者认为,广播电视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要发挥好三种作用,以坚决清除和反对上述三项内容。

一、发挥导向作用,唱响时代主旋律。广播电视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反映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并利用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

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栏目就把抓好正面报道作为办好节目的题中之义。1996年1月,该栏目推出了一组系列报道,总题目是“不该忘却的纪念”,报道了现在人们对见义勇为的王杰、舍命救火的向秀丽、勇拦惊马的刘英俊等英雄人物的看法,并配发述评《英雄精神永存》,把人们对昔日英雄的缅怀之情引导到了探讨英雄精神的时代价值上来。报道不仅引起了中老年同志的强烈共鸣,也震撼了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和灵魂。

[page_break]

同时,颂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发扬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引导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不断清除旧道德的影响,逐渐树立新时代的新道德,是广播电视宣传的大方向、主旋律,需要广播电视用更多的镜头、声音、时段来表现。如瑞安广播电视台播出人物专题《永远的中国心——记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发起人、瑞安籍爱国侨领张曼新》(获2000年省广播电视奖二等奖),报道了张曼新先生的爱国壮举和拳拳爱国之心,突出宣传了“爱国”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浙江电视台的《帮助》栏目通过节目帮助受困者渡过难关,中央电视台三套播出的《爱心世界》栏目通过现场“讲述爱心故事,传播人间真情”,弘扬了真挚、善良、美好的人间真情,倡导了奉献、博爱的社会风尚。

二、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道德是指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辞海》)它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压力,公众的指责、良心的责备形成巨大的压力而产生作用。广播电视作为舆论工具,应通过社论、评论、批评、按语、揭露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刚性方式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通过循循善诱、触类旁通、潜移默化等软性方式,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发挥自己的教育作用,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行为。

如今,上至中央台下至地市县台,都十分重视道德舆论监督,纷纷开辟专题、开设栏目,选择了一大批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进行批评教育。象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就牢牢把握住社会的脉搏,真实地反映事实的真相,成为敏锐的社会观察者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力量。更多的地方台记者也都把镜头、话筒对准了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如官僚作风、铺张浪费、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见死不救等,关注百姓、关注生活。如浙江电视台的《新闻现场》从开播起就把实施舆论监督作为报道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发挥文化影响作用,保证广播电视作品的先进性。广播电视对文化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广泛而普遍的,被人们看作是“文化工具”。广播电视理应站在时代的前沿,为发扬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摇旗呐喊,身体力行。因此,广播电视必须精办节目,以高质量的文艺、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来争取受众,推进道德建设。

我们不能不看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声屏里,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显得少了,相反,滥竽充数、题材单一雷同的平庸之作倒比比皆是。一些观众的低级趣味导致了一些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而迎合庸俗,从而降低作品的品位和格调。而作品的降低标准反过来又会引导观众欣赏趣味更加低俗化。有些地方就不顾节目格调、品位的高低和导向是否正确,让一些从港台引进的影视剧大量地占据电视的黄金时间,把满场打情骂俏的娱乐节目当作重头戏,结果对社会道德风尚特别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要从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高度来保证节目的高质量和高品位。使广播电视以其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通过影视剧、音乐、舞蹈、晚会等,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

因此,广播电视在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中,要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规律,抓住特点,发挥作用,守土有责,有所作为,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