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及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27 10:00:08

导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及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及发展研究

[摘要]5G时代的来临,为县级媒体中心建设带来了空前机遇。县级融媒体中心想要打破当前的建设发展困境,实现良好、快速发展,就一定要搭乘5G技术的东风,在内容生产管理、技术平台打造等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有效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从而开创出良好的发展局面,构建起符合县域主流舆论阵地建设需要、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现代传播体系。鉴于此,文章重点探讨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5G时代背景下的建设及发展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5G时代;用户为本;人工智能;新闻前哨;媒介融合

伴随我国5G技术的持续发展,5G既成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网络支持,又能有效将一些前沿技术赋能各个行业,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工信部在2019年6月6日正式向中国广电、中国移动、中国联动及中国电信发放了5G商用牌照,除了三大运营商,中国广电的出现也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广电行业,而县级融媒体中心则是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是我国“四级办台”的神经末梢,较大程度影响着我国的传播方式、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截止2019年底,建设融媒体中心的县就达到1536个,近82%的覆盖率。在2020年9月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闻库表示我国5G网络建设持续提速,已建成48万个5G基站。这也说明,县级融媒体和5G基站都处在快速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甚至体现出一种并肩前行的“共生关系”。总之,5G带给县级融媒体中心空前的发展机遇,需要县级融媒体在用好自身优势的同时,结合5G技术展开深入发展,以使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得到更好弘扬。

一、坚持用户为本,以满足用户需求、服务用户为导向

喻国明教授认为,在5G时代前是规模经济模式主导下的用户之争,是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互联网发展成社会的基础设施,在文化、社会、经济及政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影响力,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全面渗透。5G时代来临后,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正式开启,5G将推动社会由“线下”生活转到“线上”,使“线上生活”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用户的“线上生活”在5G时代下会变得更为活跃。因此,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一定不能单纯以互联网建设的技术逻辑展开“线下”构建,要竭力转变以往的建设理念,特别是目前所处的移动社交时代,用户身份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生产者,不再只是信息的消费者,想要更好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就需要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的逻辑,着手构建融媒体的“线上”。换而言之,“用户为本”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及发展所须坚持的核心理念,也就是以增强用户的满足感、体验感、认同感为目的,从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出发,对用户的媒体服务需求、生活需求做深入调研,以全面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对过去媒体服务所不满意的地方,以及用户对各类媒体的使用和接触情况,清楚自身用户在哪,懂得在哪种场景、什么时候用户需要哪些内容服务。唯有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全面、准确掌握,构建出的媒体平台,才能赢得用户的肯定、喜爱,才能够更为精准地展开综合服务、内容传播及内容生产,真正体现“内容为王”的成效。总而言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以用户端为出发点,并不是传播端,与用户需求相背离的媒介融合,只会成为传播技术无意义堆砌出的产物。若融媒体中心的服务和内容生产方面,都可全面贯彻“用户为本”,就可使通过什么媒体能让内容触达用户(即怎样让用户可以“看见”),创作生产的内容和方式与用户需求、兴趣相符(即可以“看下去”),生产的内容贴近用户生活经验、与用户知识背景相符合(即可以“看懂”),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或信息(即不仅能看懂又能用)等问题的有效解决。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将用户真正留住,实现用户忠诚度、黏性的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县级媒体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及传播力的持续提升。

二、加深媒体融合,竭力打造超融合云平台

建设及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并非单纯地整合县域内的网站、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新闻客户端、报纸等媒体,不是简单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拼凑、组合,要懂得根本在于报刊、电视、广播等和依托互联网的新兴媒体良好结合,利用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与渠道,向受众广泛传播新闻资讯等信息,从而构建起宣传互融、内容兼融、资源通融的新型媒体。虽然现如今许多县区的融媒体中心建成了名义上的融媒体平台,然而事实上在运作层面并未实现监测、运营、传播及生产等层面的有机、深度融合,如此“宣传互融、内容兼融、资源通融”也就难以做到。想要把县级融媒体中心真正建成良好的融媒体平台,成为县域高效率的综合服务平台与主流的舆论阵地,就应基于5G技术建设好超融合的云平台,把分布式与虚拟化技术有机结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融会贯通”上,在融媒体中心的数据服务融合、机构机制融合上不断努力,完成采、编、审、发、评、策流程的重塑,保证各业务流程良好融合、协调配合,做到各类媒体之间大数据的融合共享,完成全方位媒体服务平台的打造;重视移动传播优先,关注内容生产与媒体渠道的良好结合,对媒体要素资源与媒体渠道资源做高效整合,以实现媒体要素汇聚、媒体渠道汇聚;加快便捷指挥调度平台的建立健全,促使业务运营连贯、指挥调度连贯,让各业务流程能够高效运转、相互协调;注重左右相通(和周边地区媒体交流沟通)、内外相通(社会媒体和官媒的协调沟通)、上下相通(上级媒体和下级镇村的沟通)的构建,更进一步发挥出融媒体的效能与优势。

三、围绕智能逻辑,推动生产技术升级

县域是整个国家媒体传播与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也是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但是,客观来讲很多县域原传统媒体机构都存在资源条件上的不足,如传播观念守旧、人才队伍及技术设备滞后等。再加之县域社会环境相对固化封闭,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为人际传播,其中影响舆论走向的关键因素,往往为“意见领袖”。在社群化、封闭化、强关系的县域人际环境中,泛传播、旧技术、弱关系的县级传统媒体,其影响力、引导力与传播力都日渐下滑。5G技术的出现,则能良好实现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也提供给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有力保障,县级融媒体建设中智能成为了主体逻辑。对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围绕精准传播、新技术、强关系的智能逻辑,完成新型媒体中心的构建,避免沿用过去简单地将各个媒体机构相加的传统大众传播思维,进而将县域传播格局逐步升级为新型的智能媒介生态系统。具体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围绕账号逻辑完成县媒生态的构建。第一,账户是精准传播、智能算法及交互关系的重要前提,在账号逻辑下着手县级融媒体的构建,要发动用户建立账号进驻融媒体平台。第二,融媒体中心要依托算法技术展开用户画像,用户越多使用媒介,也就拥有越加清晰的画像,如此一来能够更为精准地向用户推送内容。首先,融媒体中心要根据用户展开标签归类与算法跟踪,利用影响力计算完成意见领袖的甄别,从而重点监测、跟踪与服务意见领袖。其次,融媒体中心要着手自身账号的建设,以实现用户账号与中心账号之间的良好对话。融媒体中心借助账号矩阵的搭建,能使不同账号拥有不同的功能与角色,在互相协调中实现舆论控制、信息传播影响力、引导力及传播力的增强。但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培养用户方面,需要依靠环境、资金、契机、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商业头部社交平台优势越发明显。所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初期,为了更好吸引用户,可尝试入驻商业头部平台,然后同时对自建平台的发展计划展开深入研究。因为,在他建平台上和用户展开互动,在议程设置与信息把控上缺乏主动权,是在他人算法逻辑下为他人生产数据。故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正确认知他建平台与自建平台的优势及缺点,持续优化自身平台建设,做好用户账号的维护,进行用户数据的有效抓取,逐步完成由中心智能算法支配掌控的媒介生态系统的构建。另一方面,内容生产智能化。第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对物联网生态下机器生产内容的技术趋势拥有清晰认识,以及提供疾病、天气预测、交通状态的趋势,带给农业生产、卫生健康及用户出现更多的便利和参考,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质服务县域用户。第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度测算与研究县域用户,对本地特色与资源做深度开发,旨在开发出易受用户认可、喜爱的表达方式、话语、要素及题材,从而推出爆款内容产品,实现传播力的显著提升。第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生产内容时,应借助智能算法的分析下,基于不同时空维度、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变奏式生产、递进式生产和积累式生产,采用智慧化策略展开内容生产与传播。并且,要注重媒介生态中信息可加工性优势的发挥,进而在意见领袖的复合推动下,使信息获得持续传播与多点传播。第四,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将人工智能和人的把关有机结合,做好舆论监督,从而使内容产品的公信力得到良好保障。结语总之,在5G时代下人们拥有更为广泛的信息获取途径,及获取速度。在此背景下,若县级媒体故步自封,不能紧跟潮流,就将丧失自身的地域宣传优势,故此,县域各媒体平台应展开积极合作,以“相融”为根本目标,在用好自身优势的同时,结合5G技术展开深入发展。但同时,县级融媒体建设及发展并非朝夕间就可完成的,仍需要相关人员在未来的不断探索,希望本文的相关探讨,能为其他人员探索该领域,起到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何志武:《底色与特色: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体+”逻辑》,《中州学刊》2020年第11期

[2]张磊、张英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邳州经验》,《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7期

[3]郭全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完善的关键点与三种路径》,《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10期

[4]胡正荣、张英培:《5G与人工智能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点———以江苏邳州为例》,《电视研究》2019年第5期

[5]郑保卫、张喆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效·问题·对策》,《中国出版》2019年第16期

作者:郭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