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如何服务群众

时间:2022-08-26 08:29:25

导语:县级融媒体如何服务群众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级融媒体如何服务群众

整合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县级媒体中心建设的内在要求。平湖市整合报纸、广电、两微一端等媒体资源,通过顶层设计、要素保障、政策扶持“三到位”,成为首家红船旁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各项工作已经或正在从物理相加转向化学相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从素质、特质、品质“三个维度”,探索融合专能与全能、流量与能量、创优与创收“三对关系”,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素质维度:把握好专能与全能关系,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媒体融合最终是人的融合。全媒型人才、专家型记者是适应时代传播的需要,更是党媒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和话语权的需要。而人的素质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人的素质决定融合的进度、深度和黏合度。说到媒体融合,首先跳入思维的可能就是全媒体,而说到全媒体,又常常被解读为全媒体记者。全媒体和全媒体记者并不是一个相等的概念,彼此既包含又独立。包含之处在于,通过资源有效整合,一家主流新闻媒体可以拥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端等形态的媒体传播平台,从物理上达到全媒体的状态。而为全媒体提供内容生产和服务的人力资源,则成为全媒体记者,也可以说成“在全媒体工作的记者”。独立之处在于,任何形态的媒体平台,都有自身的个性,而这种特有的个性又有着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路径,每个平台的定位、受众和传播都是相对独立和有差异的。新闻信息在全媒体后台是开放的,而各平台新闻产品的生产流水线又是相对封闭的,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是记者个体还是单位媒体,都显得比较独立。这就面临一个专能和全能的现实问题。媒体融合,理想的状态就是能够拥有一支全能型的队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媒体记者。但是骨感的现实往往把丰满的理想打回原形,毕竟新闻传媒是一项相对专业的工作,需要相对专业的技能。一个“全媒体记者”可以学会甚至能够做到采访、写稿、拍摄、制作一肩挑,但这个记者在采访、写稿、拍摄、制作等方面都做得很专业、很有水平,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能跑个“量”,很难跑出“质”。有能力的人,也不一定有精力;而有精力的人却不一定拥有能力。即便有,县级媒体也很难留住这样的全才。平湖市传媒中心在成立之初就明晰思路,在培养全能型全媒体记者的同时,更注重专家型记者队伍的建设。事实上,受众需要的也是各平台专业的产品,只有将每一种媒介形态都做出专业水平、做出特色,才能显现出全媒体产品的与众不同和全媒体记者的专业力量。全媒体,当然要“全”,但最终打动用户靠的还是“专”。媒体融合发展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内容为王”仍是融媒体建设的关键,而内容的生产必须依赖于专家型的记者队伍。平湖市传媒中心在人的融合过程中,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各岗位的特点和平台的优势,稳固专业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做出特色。以报纸为例,权威、深度、综述、评论等报道是其优势所在,因此把原有相对专业、擅长写深度报道和重要时政报道的骨干固定下来,提出更专业的要求,做出更好的新闻产品。媒体越是向深度融合发展,越是需要职业的细分,在文字、视频、技术等方面,都需要专业、独到的人才来实现深度融合的目标。由此可见,媒体的融合对人力素质的要求更高了,在专能和全能的关系处理上,应结合实际,在现有媒体平台和人力素质框架内,尽可能地保持专业队伍的体量,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向全媒体过渡。当然,专能并不是一个泛滥的概念,在融媒体语境下,专能也是相对的,这个相对就是在专业队伍基本固定的情况下,有些人力资源和新闻资源可以全媒体共享。平湖市传媒中心成立之前,报纸、广电等传统媒体采访一线的记者已经从“朋友圈”的传播层面,尽可能地分享信息和稿件内容。在传媒中心成立之后,这种共享、共融从体制机制层面上将变得更加规范,也能够提升全媒体记者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特质维度:把握好流量与能量的关系,增强服务群众的合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党媒属性是天然特质。党媒姓党,主流舆论既要有超级流量,更要有超级能量,这个能量是满满的正能量,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好不好看,是受众对媒体内容的评价;看不看好,则是各界对媒体建设的评价。媒体融合,应当用正能量来升腾流量,以流量来打造正能量“爆款”。在大量关于传播的概念里,有一种声音叫“好看”,认为只要好看就有流量,但是对于好看,要有清楚的边界和明晰的界定。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新闻作品的好看也要坚持这个标准。正能量的产品,需要带流量的传播。以报纸和电视为例,作为党的舆论主阵地,近几年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在快速转型,特别是内容生产上,唱响好声音,讲出好故事,传播正能量,这已经成为共识。借媒体融合的契机,平湖市传媒中心的《嘉兴日报·平湖版》和广播电视新闻频道也做了重大改版,原来“新、奇、特”的缺乏“营养”的社会新闻全部下架,大量的版面留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划推出了《70年·70字》《我的“粮”心》《走读长三角对标一体化》等大量深度报道、主题报道,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有力传播,让有能量的内容赢得更多流量,辐射更多受众。既做好有深度的报道,又做精有温度的新闻。报纸、电视的更多笔墨和镜头用来讲述主题故事和好人好事,宣传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民生实事。借助新媒体平台,这类主题突出的正能量报道得到广泛传播和受众认可。比如推出的《一件羽绒服,温暖一座城》系列报道,借助新媒体渠道,做成了有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的全媒体产品。《一个女孩和她的35个兵“爸爸”》被人民日报公众号转发,瞬间就获得10万+阅读量。很多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和省级主流媒体公众号转发传播的内容,都是正能量题材。“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落实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就是要坚定地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方针。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始终坚守底线,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宣传,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传播好正能量。要着眼于精品力作,着力于正面宣传,为“移动优先”提供更多高质量、正能量、有营养的新闻产品。

品质维度:把握好创优与创收的关系,激发服务群众的活力

新闻人经常说一句话:新闻立起来,经营强起来。内容创优是为了活着,经营创收是为了活好。在融媒体语境下,内容创优和经营创收,归根结底仍是对品质的追求。新闻立起来,就是做优新闻作品,增强媒体的宣传活力;经营强起来,就是通过广告增收来增强媒体的竞争活力。优秀的新闻品质能够带来丰厚的经营回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最初的原生态结构已经被彻底颠覆,企业和商户为塑造形象和推销产品而争上版面的广告几乎销声匿迹,一度赖以生存的房地产营销广告也被自媒体掠走大块份额。但是市场在关闭一扇窗的同时,也打开了另外一扇门:新闻+服务。随着政府部门对自身工作宣传需求的增长,平湖市传媒中心凭借党报和广播电视长期积淀形成的品牌信誉、人才队伍和专业化、本土化等优势,做强报纸电视平台,广泛开展部门宣传合作。因为政府部门和镇、街道看重的是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品质所在,即四个方面品质优势:一是策划优势。媒体有强大的新闻策划能力,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能够策划推出不同的新闻产品,开展个性化宣传。二是资源优势。作为主流媒体,掌握着主题报道的脉搏,国家关注什么,群众关心什么,媒体人“春江水暖鸭先知”,推出的产品更加精准。媒体写的,就是受众需要的。三是采写优势。很多部门紧扣大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宣传上往往“茶壶里的水饺——倒不出来”,而注入媒体的采写力量,就能够生产出成熟的新闻产品。四是集合优势。文字呈现在版面上,既有新闻属性,又有资料属性,可以年度集合,装订成册,方便服务对象收集浏览。另外,报纸的新闻内容首先是紧扣中心制造影响力;其次是黏住读者扩大影响力;再次是培育品牌提升引导力。因此,“新闻+服务”模式的应运而生,也是纸媒在媒介传播格局巨变下抢抓机遇、快速转型的必然选择。新闻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闻产品有了持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必然会增强平台的权威性和品牌价值。而有了权威和品牌价值的平台,在服务政务客户时就叫得响、有吸引力。反过来,有了优质的政务客户源,就会有高质量、高盈利的广告营收,为媒体注入活力。新闻+服务这个模式,说到底就是“创优”和“创收”的深度结合。平湖市传媒中心坚持打造优质的内容,畅通广泛的传播。拓宽渠道,与多家国资企业宣传合作,通过媒体的专业策划采写,打磨出优秀的、深度的产品,在纸媒刊发的同时,借助微信公号和APP移动端等新媒体再加工,推出移动传播产品,实现了“让新闻长上翅膀,让传播更有营养,让服务释放价值”的良性循环。创优和创收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内在的统一。平湖市传媒中心嘉兴日报·平湖版策划推出《深1度》深度报道栏目,聚焦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中心工作,以主题报道的视角切入,以重大、重要、重点题材,做深、做精、做强、做透,既生产出了高品质的新闻创优产品,又实现了广告营收的丰厚回报。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创优和创收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支专家型、稳定型队伍来支撑。反之,版面的影响力就会下降,权威性就会削弱,吸引力就会消弭。县级融媒体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深层次改革,是一次“破冰”之旅,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探索,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想出新办法,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守正创新,把传媒中心建设成为适应现代传播体系的新型主流媒体。

作者:周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