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时间:2022-11-16 03:39:18

导语:新媒体技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媒体技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摘要:在分析新媒体传播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应注意的问题,如传播方式更为多元,传播内容更为开放。提出了强化舆情管理,确保传播安全性,重视团队素养,提升传播有效性等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1]。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认识和了解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以新媒体为依托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的重要前提。既要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意义和重要性,又要结合传统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将其渗透到新媒体传播形式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综合效益得到提升。郑洁等人主张从理论角度切入,观照客观实际,实现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2]。吴华认为新媒体可以从信息传播载体、舆论平台、政治表达工具以及社会组织这4个方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3]。刘红利在分析新媒体下信息传播环境的基础上,对新媒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并从不同角度分析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影响[4]。本文在分析新媒体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影响。从新旧媒体融合、整合网络功能、强化舆情管理和重视团队素养等角度,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途径加以分析与探究,以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营造积极而健康的优质传播环境。

一、新媒体主要特点

新媒体是信息科学技术与媒体产品服务相互融合和促进的进程中形成的媒体介质,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较,呈现出如下特点。(一)传播方式更为多元。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网络杂志、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等网络新媒体传播;手机短信、手机视频、手机网页、触摸媒体等智能移动设施新媒体传播;电视新媒体传播,主要涵盖移动电视、现代数字电视以及网络协议电视等。新媒体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多层次发展,充分拓展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传播途径。随着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创造性、兼容性和延伸性的日益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传播载体、平台、渠道与模式。(二)传播内容更为开放。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性决定了传播内容的开放性。无论是传播者亲身经历的,还是道听途说的,亦或是来自网络的,相关信息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与他人分享。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信息的自由性和包容性并不意味着传播者可以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涉及有违法律和道德层面的内容,自然要承担相应责任。作为网民应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三)传播范围更为宽泛。新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不论城市、乡村,不论工作、学习,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络。不管年龄大小,文化层次高低,也不论兴趣爱好是否相同,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很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无需主动了解新闻,反而是新闻信息主动介入的生活,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

(一)新旧媒体融合,增强传播影响力。麦克卢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传播媒介可以孤立存在,传播媒介通过相互之间的利用才能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5]。传统媒体固有的优势,在引领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培树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敏锐的洞察力、强劲的传播力、巨大的影响力决定了其在政治信息的传播方面拥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主导权。在新媒体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文化思想的持续传播和相互影响,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体大肆推行其西方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力诋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必须在发挥各自传播优势的基础上,相互融合,形成合力,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重要使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影响力。(二)整合网络功能,凸显传播广泛性。媒体介质不同,其传播功能、传播形式与传播效率有着较大的差别,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功能,构建更为系统与规范的传播体系。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和努力挖掘广播媒介的时效性与广泛性、影视传播媒介的直观性与艺术性,以及新媒体具有的互动性、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以增强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进取心。(三)强化舆情管理,确保传播安全性。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负面、消极与不良的社会热点或新闻信息掺杂其中在所难免,这些负面、消极与不良的信息滋生速度之快、发展势头之猛超乎人们的想象,导致许多健康正面、积极向上的信息难以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亟待建立一个较为健全、完善的舆情管理机制,确保最大程度地降低负面信息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不利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地看待各种热点信息,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抵制不良负面信息。(四)重视团队素养,提升传播有效性。媒体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相关媒体部门重视和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而形成团队的战斗力,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一是需要具备深厚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干练的实战能力,做一名优秀的职业媒体人,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宣传责任。二是充分认识、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精神本质与主要内涵,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准确地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具体内容。三是创新工作思维,敢于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积极尝试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升传播的有效性。

三、结语

世界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可逆转,东西方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博弈还将持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本身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只有紧紧跟随并努力适应媒体的发展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从根本上把握社会价值宣传导向的主动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让人民有信仰,让国家有力量,让民族有希望。

参考文献:

[1]李怀亮.新媒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

[2]杨丰铭.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J].新闻在线,2016(8):23.

[3]吴华.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17,8(8):30-31.

[4]刘红利.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路径探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1):80-83.

[5]郑洁.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2-43.

作者:黄悦 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