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证券传媒化的异化作用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29 04:58:00
导语:剖析证券传媒化的异化作用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我国证券市场近些年的发展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证券市场传媒功能的异化日显突出。鉴于传媒在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故对传媒的功能及其异化的原因加以探讨,以期从法律制度、社会信用等方面予以规范和引导,以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从发达国家成熟证券市场的监管来看,自律监管是证券监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些国家甚至自律监管占主导地位,而在自律监管当中,传媒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使整个市场趋向成熟。我国目前证券监管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传媒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显得尤为滞后。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证券市场传媒功能及其异化进行分析,以便于引导其向积极方面发展。
一、传媒的功能及其异化
(一)传媒的功能
目前我国涉及到证券市场的传媒有很多种,有报纸、杂志、网络以及相关的电视节目等,他们传播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类:新闻报道、股市点评、信息公告等。从理论上讲,传媒在理想状态时应具有以下几项功能:
第一、信息披露功能。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大特征就是股权较为分散,许多中小投资者一般不可能到指定的场所去阅读相关的资料,从而使决策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媒体传播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股东的分散性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媒体本身具有较广的普及性和较大的覆盖面,一方面可以减少获取信息的成本,另外也可以提高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充分性。从目前的信息披露情况看,信息披露大致有以下两类:一类是正式披露,另一类是非正式披露。
所谓正式披露,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证券监管机构指定的媒体(目前主要是三大证券报)按照规范披露格式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它具以下特点:(1)披露途径的正规性。即在证券监管机构指定的媒体上进行披露,其内容主要是上市公司的募股说明书、中期报告、年度报告、临时报告等;(2)格式的规范性。信息披露是按照证监会确定的格式进行披露,以防止有重大遗漏及其他不规范的情况;(3)内容具有相对真实性、规范性。上市公司根据证监会规定的格式在指定的媒体上披露的内容,基于政府和法律的权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较之其他媒体上披嚣的内容相对来说更强一些;(4)信息披露的直接性。通过正式途径披露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裸信息,不需要从大量的相关信息中提取加工,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非正式披露是指不是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媒体上以非规范性的格式刊登的一些信息。与正式披露相比,其具有以下特点:(1)披露途径的多样性、非正规性。主要是通过除证监会指定的“七报一刊”以外的其他媒体如报纸、杂志、网络等披露的,不拘泥于单一的信息载体;(2)格式的非规范性。在这些媒体上披露信息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格式,而是媒体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信息的内容自主决定的;(3)内容具有复杂性,可信度不高。这些通过非正式途径传播的信息有时仅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不能全面、客观反映上市公司或市场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虚假性,有许多的重大信息上市公司不会通过这种途径主动披露;(4)信息披露的隐蔽性。一般而言,这些信息大部分都需要人们从大量的相关信息中提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不能一目了然。非正式披露也是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正式披露的必要补充。
第二、投资导向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第一个功能实现的基础上的,通过媒介获取大量的有关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市场的信息后,投资者可以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提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如上市公司的业绩及其发生的重大行为、股市走向等,据以自主地作出投资决策。尤其是现在的股评,其出发点是推荐具体的股票,在现有投资主体整体素质较差的情况下,这种导向体现的更为明显(当然其中不乏存在误导)。
第三、监督功能。首先是舆论监督,这是第一层次监督。舆论监督对一个成熟的市场监管体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阳光的地方,才不会发生霉变。所以,对于上市公司,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其透明度,这一方面要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实现,另一方面也需要大众媒体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使整个市场暴露于投资者面前,促使各项制度的有效实现,提高各项制度效益。这样既能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同时也能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投资者既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者,也是上市公司的上帝。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以投资者的有效支持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或不足法定人数的投资者选择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可能导致其设立不能或退出市场的结局。其次是第二层次监督,即由舆论监督所引发的监管者的监管行为,监管者通过媒体披露的信息来发现监管线索,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监管效率。目前,在上交所实行的“每日读报”制度就是这种监督的体现。
(二)功能的异化
1、信息披露异化为虚假炒作、虚假陈述。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应该利用传媒来缩短投资者与自己的距离,让投资者更了解自己,从而产生诚实、规范经营的压力与动力。但事实上,上市公司经常利用传媒来掩盖其经营中的一些缺陷和违规行为,使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始终是“雾里看花”,琢磨不透,只能进行模糊选择。更为甚者的是,有时上市公司不仅不披露其真实情况,反而做出一种虚假的宣传,通过舆论炒作,使得本已被sr、Pr的公司突然间股价攀升,接连出现几个涨停。这种情形通过非正式途径披露表现的尤为严重。
2、引导异化为误导。由于我国股市规模比较小,所以市场容易被庄家操纵,庄家利用中国股市的不成熟性和投资者的非理性,滥用其资金优势或进行买空卖空等行为,诱导中小投资者跟庄,从而达到掠夺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庄家的误导既有通过股价的攀升来实现,也有通过媒体宣传来实现,甚至有一段时间传媒还宣扬庄家股。股评专家通过股评推荐具体股票,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做出倾向性投资。sr、Pr公司重组时,常有一些媒体是“拿人钱财,替人办事”,为虚假或劣质重组“助纣为虐”。
3、监督异化为掩饰。媒体之所以能够起监督作用,在于通过媒体揭露其中的问题,让其遭受投资者的唾弃和引起监管者的注意。但该种功能也已经异化,从而使得监督失灵。股市呈现出一“炒”就灵的现象,“炒股”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字眼淋漓尽致地体现这样一种现象。虽然近些年来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信息披露的规范格式,但格式规范并不意味着内容真实,这只是解决如何披露的问题,并不能有效地约束披露的内容,反而异化为上市公司借以虚假信息的合法外衣。
二、证券市场传媒异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邹昊平等通过分析1992——200O年初上海股市异常波动的情况后指出,影响股市异常波动的信息有政策、市场、投资者、信息等因素,其中信息因素居第四,占12%。所以,功能异化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媒体的功能异化现象呢,通过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证券市场自身的原因。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太快,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难免会出现制度空白的现象。制度建设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信息在信息源处(上市公司或其他信息者)就已经失真,自然就会导致大量虚假信息的存在。同时,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过于集中,导致中小股东“用脚投票”的市场影响力不明显,对上市公司的制约效果不佳。
2、投资者原因。我国目前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都是散户,大约有8o%左右,机构投资者比重太小。中小投资者又缺乏相应的投资常识和理性的投资理念,因而对于证券市场的信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较低,从而使“投资”异化为“投机”,“决策”等同于“跟庄”,且异化收益较为可观,这就更刺激、助长了传媒功能的异化。
3、媒体原因。首先是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我国媒体目前呈一种较浓的商业化趋势,以“有偿新闻”等方式来谋取利益,且利益的大小与信息质量的高低成反比。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一定利益的驱使下,就会使得媒体背离其职业道德,变成一些上市公司的宣传阵地,失去了其应有的客观公正性和社会公益性。其次是相关制度的缺乏。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几乎是空白,只有最高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问题解答》的司法解释中就作品对于自然人名誉权的侵害作了一些规定,没有专门针对投资者的立法,比如对一些“新闻交易”因报道严重失实造成投资者错误决策时,相关责任人是否应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什么责任,如何承担责任都没有规定。法律虽是最低约束,但却是最有效的,尤其在一个法治社会,如果在某一或某些方面缺少规范,那么那里的道德防线就极易崩溃。
三、如何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传媒行为
综观上述,要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传媒行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快证券市场建设,促进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证券市场的成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法制环境的成熟,通过建立健全的包括上市场公司内控机制在内的各项制度,将虚假信息遏制于“源头”;二是市场投资者的成熟,而且这种成熟是从整体而言的。目前,我国投资者整体不成熟的很大一方面原因就在于散户与机构投资者比例不平衡,无论从理财的经验、知识以及对市场的判断能力来讲,机构投资者都优于中小投资者,投资效率较高。所以,应该不断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尤其是对内开放程度的提高,培养大量的机构投资者进入股市,从而改善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增强投资者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进行证券市场的传媒资格认定。对传媒进行分类,根据其影响面以及在实践中“守德”、“守法”情况赋予一些传媒进行相关证券信息的资格,从而排除一些“守德”、“守法”情况不好的传媒进行造假或帮助造假的可能性。虽然,目前证监会确定了一些媒体(七报一刊)作为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指定载体,但在这些载体上披露的信息主要限于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些内容,信息量不够充分,而且有的信息是披而不露,比较模糊,其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所保留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市场,许多报刊杂志等媒体都争相刊载相关的信息,为扩大发行量而不顾自身的实力不济,有的甚至是制造新闻。所以,应当尽快结束这种局面,推进传媒的专业化、规范化运作。
3、加强立法,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
第一、建立民事赔偿责任制度。在投资者根据传媒
披露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合理”决策时,导致投资失误造成损失的,应由信息者与信息的提供者共同承担责任。这一点并不违背投资者风险自负的原则,这里的风险是指正常的市场风险,而不包括人为的道德风险——因为信息者和提供者的故意欺骗而遭受危险。在这里还应建立一种信息过滤和识别机制,以区别责任的承担。对信息提供者的资格及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进行严格审查,如果信息者尽其必要注意仍不能避免,则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如果是因为主观上的过失或故意视而不见、错而不纠,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连带责任。此外,传媒也应对自己报道、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有违背职业道德、帮助上市公司尤其是Sr、PI''''公司虚假炒作、欺骗投资者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是履行职务的行为,由单位承担责任,在单位承担责任后可根据行为人的过错,再追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如果是其个人行为,则由其个人承担。
第二、完善行政责任制度。在传媒或其中的人员发生上述的情形时,除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还应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或处罚,行政处罚的方式可以通过财产罚甚至资格罚来实现,对直接责任人同时还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
以上两点在证监会2001年1O月的《关于规范面向公众开展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中也有所体现,《通知》要求股评人士从业时必须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同时明确指出,证监会将对违规者处以暂停或撤消其从业资格的处罚,投资者因其违法执业行为而遭受损失的,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民事赔偿。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仍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定,提高规范的效力层次和可操作性。
4、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证券市场传媒行为的净化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撑和引导。信用的缺失不仅仅体现在证券市场,整个社会都存在这种问题,所以对证券市场传媒行为的规范,需要大环境的影响和促进,这样规范的速度和效果会比较明显,否则只是“孤军奋战,收效甚微”。
- 上一篇:自我决定与道德责任透视论文
- 下一篇:跨文化交际与等值翻译透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