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体系建构与路径
时间:2022-01-10 09:58:25
导语:新闻传播学体系建构与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构建
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评估,需要科学而统一的考察标准,本文这套指标体系既是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是对“双师型”教师行业现状的考量。此课题邀请了20位业界及学界知名人士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设定,通过多轮德尔菲法最终确定了指标体系。接着再次运用德尔菲法,收集了60位(其中20位新闻学专业教师,20位媒体从业人员,20位新闻学专业学生)调查对象对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重要性的评分,通过5轮德尔菲法的反复考量使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更加系统与科学。通过APH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采用OLS模型的运算,得出每一个指标权重,最终将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设为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
二、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解析
依据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职业背景”、“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双师型’师资队伍构成”四项评估指标的分析结果,考察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状况和整体表现。(一)对新闻传播学“双师型”教师职业背景的解析。在一级指标权重的确立中,职业背景排名第一,占0.4,在职业背景中,受访者更看重的是“业界”经历,即是否在媒体工作或者曾经在媒体工作过,这一部分受访者更看重的是教师的媒体工作经历。受访者普遍认为只要教师在媒体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并不特别在意其新闻行业的职称,媒体工作经历的权重值占0.77而新闻行业职称仅占0.23。在职业背景中,教学经历的分值达到0.8,居于三级指标之首,这说明了受访者更看重的是教师的教学经历。新闻传播学“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一定时期的教学经历,其次还要具有一定时期的媒体从业经历,这两项指标在“双师型”教师“职业背景”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双师型”的教师,我国高校存在着一定认识偏差,这些偏差多停留在对“双证”的认识上,认为只要考取了该专业的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一味的追求考证,而没有进行深入的实践教学研究和探讨,没有真正达到应用技术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使得教师与企业实践相脱节,造成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下滑,因此,“重证书、轻能力”的现状必须得以改善。(如图二)(二)对新闻传播学“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的解析。教学实践在一级指标中排名第二,重要程度仅次于“职业背景”。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权重占0.67,实践教学占0.33。受访者一致认为“双师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主讲专业课程”(0.78)、“实验教学”(0.77)以及“实践教学项目”(0.7)这三项指标的权重不相上下。因此,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更多的应考虑其“双素质”,即教师既要有新闻理论教学素质和科研能力又要具备新闻实践教学素质和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既不能“重教学轻实践”也不能“重实践轻教学”。(三)对新闻传播学“双师型”教师教学研究的解析。在“教学研究”三级指标中,“实践教学项目”稳居第一(0.77)远远超过(0.3)。在我国高校转型的发展中,教师的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有一部分教师是高校毕业的学生,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因此在以知识为导向的课堂上传授实践经验,难度比较大,困难比较多。调查显示受访者更多关心的是“实践能力”而不是单纯发表的论文数。(四)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构成的解析。对于“双师型”师资队伍构成中“职称组成结构”、“学历组成结构”、“骨干教师组成结构”数值较平均。“职称组成结构”中,受访者认为“职称的组成”和“学历的组成”占有重要比重。在二级指标“骨干教师组成结构”中的三级指标“校级学科带头人比例”和“担任专业课教师比例”权重值最高,分别为0.72和0.71。在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5个方面;第一,职称组成的结构,即师资队伍中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这个比例既包括在师资队伍里的比例又包括师生的比例。第二,教师担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第三,学历的组成结构,即师资队伍中各年龄段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老师所占比重是否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第四,骨干教师组成结构,即在“双师型”师资队伍里有多少人已是或者能培养成省市校级学科带头人或者省市校级骨干教师。调查结果与此相符,受访者既看重职称组成结构、学历组成结构又看重骨干教师组成结构。
三、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发展路径
(一)高校应该建立新闻传播学“双师型”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既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又要完善考核管理体制,通过定期考核、职称评定、进修访学、轮岗实践等方式鼓励“双师型”教师转型发展,要让老师们意识到紧迫感和危机感,而不能简单的通过文件和制度来定性“双师型”教师。与此同时,高校应该注重新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引进新媒体技术运用人才,充分起到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另外,还要设立专项培养基金,全力支持教师到专业培训机构或者知名媒体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训,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参加新闻学教学研讨会,为需要提高新闻学教学知识水平的老师提供指导和帮助,为需要到媒体进行实训、锻炼的老师提供平台。(二)新闻传播学“双师型”教师应是全能型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既具有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知识,又能掌握教学规律,遵守教学规范,还能关注新闻行业的技术更新、市场需求,并通过相关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其次,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进行全媒体的采、写、编、评等。第三、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将研究成果用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们的社会服务能力。最后,“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品质,要热爱这份事业,并始终保持着激情,要爱岗敬业,关心学生发展等。(三)引进项目,多元化提升教师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承接媒体或者传媒公司的项目。以破解传媒行业瓶颈为目的,开展实践研究,促进媒体转型发展升级,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其次,可以组建工作室或者工作坊开展社会服务。通过聘请新媒体行业高技能人才参与其中,通过融媒体或者数据的挖掘实践,与媒体技术平台协作,完成融媒体新闻的采写。(四)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全方位多渠道。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其实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个体的建设,一方面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整体的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应该由校内新闻学专职教师和校外聘请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媒体人组成。学校可以面向社会引进高素质记者、编辑人才,聘请成功的媒体老板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王瑞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3).
2.景晶.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行政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17(09).
3.左端红.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7(06).
4.胡益龙,李晚芳.转型背景下本科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湖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7(02).
5.刘耀辉,于芳,段盛.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7(8).
6.王少娜,董瑞,谢晖,贾贤杰.德尔菲法及其构建指标体系的应用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5).
7.吴健辉.国外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理论研究,2010(2).
作者:孙玉凤 毛蓉 单位: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
- 上一篇:传播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
- 下一篇:《秦之声》栏目传播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