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互动平台辅助传播学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2-07-18 11:10:50

导语:微博互动平台辅助传播学教学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微博互动平台辅助传播学教学的实践

摘要:微博教学平台突破传统课堂时空局限,以开放、平等、分享的理念代替原有的集中化、权威化、单向化教学方式。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共同建立起符合教学大纲、适合学生接受水平,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素材的互动平台,并有效纳入学生评价考核体系。

关键词:微博;互动;新媒体教学

在日益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专业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善用新媒体平台的实践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教学任务。然而传统课堂中理论知识传授和课堂教学案例互动,属于线性传播范畴,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及教学课时中,很难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与动手实践能力。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平台,比如视频网络、博客、搜索引擎等,特别是新兴社交媒体代表——微博,更是得到迅猛发展。它凭借着较高的信息到达率、分享率,更是容易被青年学子喜爱与接受,成为重要的学习和生活信息源,因此依托于微博平台,以传递知识为主旨的公共账号大量涌现。但是这些公共账号目前尚存在三种主要问题。一是大多较为分散,缺乏有机、系统的整合,不便于学生搜索与关注。首先表现为主体分散,各种名称的研究所、高校学院、考研机构等账号主体纷繁复杂;其次表现为信息侧重点分散:理论知识与实务素材相互混杂;再次表现为信息阶段与层次分散:基础知识与高阶提升内容共处,知识难易程度跨度大。二是账号权威程度与信息制作水平参差不齐,难免出现信息误导,干扰实际教学实践。三是关注公共账号的学生层次尚未完全普及。由于这些内容与休闲、娱乐信息共处同一媒介空间,关注者大多局限于求知欲较强的学生,而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其信息的竞争优势无法与娱乐信息相比,如果未纳入课程计划,则在某种意义上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日常教学思索与实践,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共同建立起适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学生接受水平、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素材的微博教学平台,并纳入学生评价考核体系。从而有效延展传统课堂边际,加强学生专业学习参与度与实践能力。

一、微博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样态

(一)作为信息平台

微博作为信息平台,可应用于日常教学管理与专业信息拓展中。第一,用于课业进度及教学安排:诸如告知需要预习章节、复习要点、课堂提问题目及课后作业等;第二,用于专业比赛信息:诸如大学生广告大赛、“星火杯”学术科技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类摄影大赛等;第三,用于新闻传媒行业的最新动态、大事件等。

(二)作为教学工具

所谓“教学工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微博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教育目的、完善教学程序。目前新浪微博的应用程序有微盘、图读微博、微博投票、微博会议室、微博读书会、翻译工具等,实现免费存储、信息检索、数据互动、在线阅读、表达意见等。

二、微博平台在教学中的实践类型

本文以传播学专业核心课程——《新媒体概论》课程为例进行梳理。该课程通常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着重讲授新媒体业态及其传播、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初涉专业领域,认知传媒行业。由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课业压力繁重、课余生活单调,新媒体接触经验十分有限,大部分局限在基本网络应用范围内,如QQ聊天、百度搜索、观看视频等,与课程要求存在着较大的认知断裂。伴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笔者逐步探索出3种微博教学平台实践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缺陷。

(一)“素材——讨论——总结”的专题教学

此种实践类型历经抛出素材——引发争论——归纳总结几个环节。教师针对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设置专题,精选一个典型案例素材推送至微博平台,引发学生关注、争议,再通过有意识地引导使学生尽可能做到观点集中,思路清晰,最终通过归纳总结达成意见的基本一致。比如在讲授“新媒体新闻UGC形式”(用户自创内容)这一专题时,首先要让学生对UGC形式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让学生了解UGC的优势及可能带来的信息虚假弊端。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先借助微博平台,推送BBC新闻生产著名案例——2012年叙利亚假视频的及新闻处理技巧。上传了一段叙利亚政府军用暴力对待无辜群众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很快就有同学对这段视频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和认为视频真实的同学展开热烈讨论。讨论过后教师公布结果:此为反对党在其个人社交媒体中上传的视频(此做法为典型的UGC形式),该视频发出后被转载到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而后迅速被全球各大媒体包括英国BBC、中国日报网站等转载,引发全球舆论对政府军的声讨。但是随后该段视频又被证明是人为摆拍的虚假视频,是叙利亚政府反对派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的一次政治阴谋。紧接着教师了几家主流媒体在转载该视频的第一时间的报道截图,有的单纯描述视频内容,声讨暴力行为,有的则在报道中注明“该视频在社交网络广泛流传,至发稿之日无法证实其真实性,请观众自行斟酌”字样,体现了媒体的谨慎与权威性。通过对比,学生了解了作为传媒人判断新媒体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其后,教师又提出两个问题,请大家思考哪些因素会导致新媒体新闻的虚假性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及管理角度辨别虚假新闻?促使学生在寻找答案时又在微博平台中找到了新的虚假UGC案例。

(二)实战演练教学

微博是真实的媒介环境,让学生真刀真枪在微博中感知新媒体事件与声音,可以突破课本案例局限,活化所学理论。在新媒体课程中,有重要一章为“新媒体舆论”。教师先在课堂中以教材案例“正龙拍虎”来讲解网络舆论特征、生成机制、传播路径等内容。接下来让学生回归到真实的舆论场中学做“舆情分析师”,精选出自2003至今发生的8个重要舆情事件,诸如孙志刚案与中国收容遣散制度的改革、药家鑫案、躲猫猫事件、郭美美事件等,此8个事件均为网络舆论发力中国社会舆论场、引发现实变革的重要节点。教师要求同学们在微博中进行舆情信息搜集、判断舆情发展节点、梳理舆情生成与传播路径、总结舆论在事件中发挥的正向与负向功能,并将8个事件的舆情分析制作成PPT形式,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中做10-15分钟展示。由此形成了一个课堂——微博——课堂的循环过程,让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升学习热情与实战能力。

(三)思辨批判探讨教学

思辨批判探讨教学是教师把具有争议的命题以及对该命题的思考角度、解决方法,预先在课堂上通过教材讲解给学生,然后有意设置出命题的正反两方,让学生在微博中参与讨论、争辩,最终形成对该命题较为准确、全面的认知。比如讲到新媒体“失范行为与管理”时,教师设置了“网络推手”与“人肉搜索”两个议题,先在课堂中对于两个议题的内涵、生成原因和技术路径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讲解。然后设置了两个命题:“网络推手行为是正常公关经营手段还是扰乱网络秩序行为?”“人肉搜索是正义伸张还是网络暴力?”鼓励学生在微博中进行讨论并试着做出评价。同学们在课下利用网络平台,不断搜集出新的案例,通过分享与相互启发,基本达成共识,即这两个命题的核心在于其界限的划分与界定,并对其界限的划分提出一系列的条件限定与规范方法。在教学环节的最后,教师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课堂内容和微博讨论体会,写出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论文作为课程作业上交,促使学生再一次对课堂知识学习和微博讨论过程做以书面梳理,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三、微博平台在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建设

微博平台实现了师生即时互动,但也应该注意到微博本身也有其碎片化、零散化的传播特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微博功效是微博辅助教学开展中的难点。微博互动平台应从制度管理、成绩评估角度切入,健全微博参与在教学中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搭建好网络与现实课堂的桥梁,从而保证微博辅助教学的有效开展。评价体系建设具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提出底线要求:学生应将教学微博账号设为“特别关注”,只要在手机联网的情况下,就可以收到系统推送和提示信息,以此确保不会将教学信息淹没在微博账号其他的碎片化信息之中。使用过程中学生应实名发言、注重文明用语,不发垃圾信息,一旦发现则被警告批评。第二,在微博辅助教学开展过程中,及时发现一些参与积极并较为细心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微博账号的管理员,辅助教师信息,承担微博版务的日常维护工作,删除广告信息的恶意粉丝、对微博评论及时归类提取等。对于学生管理员,在平时成绩中予以适当加分。第三,将微博辅助教学中的内容与部分课堂展示、课后作业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专业学习的重要阵地和必要环节。如前文提及的舆情事件分析、PPT展示及新媒体失范行为作业,如果学生不完成微博学习讨论的步骤,作业成绩会受到大幅度影响,从而实现了课堂——微博——课堂的有效循环。

四、结语

通过《新媒体概论》课程微博互动辅助教学的实践,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与兴趣,帮助大一新生迈开进入专业门槛的艰难第一步。在其他传播学专业课程中,微博互动辅助教学也具备一定的可推广性。随着课程深入,微博辅助教学还可以应用于诸如《广播电视新闻学》《企业形象与品牌传播》《传媒业概论》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均具有信息量大、涉猎面广的特点,尤其是《传媒业概论》课程涉及国内外媒介环境及部分媒介经营管理内容,与学生媒介经验相隔较远,理解掌握起来更是困难,借助微博互动教学可以有效弥补缺陷。目前微博教学平台的建设时间还较为短暂,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需要强调的是,微博互动是专业学习有力的新型辅助手段,但是切不可喧宾夺主,不可取代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在强调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微博互动辅助教学可以拓展传统课堂边际,成为聚合、分享专业信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作者:吴越 李明德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①李明德,庞瑞,付晓庆.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②刘运来.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变革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3(12)

③胡正荣.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化生存[EB/OL].

④胡正荣.全媒体时代的复合教育[J].新闻大学,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