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报刊及其发展模式思索
时间:2022-10-12 11:23:00
导语:网络报刊及其发展模式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网络报刊是基于互联网,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传输,用户在终端设备上读取的连续出版物。它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盛于90年代中后期。1987年,位于美国硅谷的《圣何塞信使报》(SanJoseMercuryNews)首次将该报的内容送入初创阶段的因特网,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基于Internet的电子报纸,以此为标志开创了电子报刊和网络媒体的新纪元。随着万维网(WorldWideWeb)和浏览器的推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报刊上网形成浪潮,其中的弄潮儿有显赫的著名大报,也不乏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报。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到1994年底,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制于因特网基础建设的水平,上网的报纸大多集中在美国,大约有几十家,全世界也不超过百家。1995年底,上网报纸迅速增至1000多家,其后一发不可收拾。网络报纸的数量发展之快,势头之猛,无不令人瞠目。目前美国网上报纸还在以近60%的增长速度在发展。据美国NewslinkAssociation统计,截止1997年底,全球上网的报纸总数已逾3600家。美报协(TheNewspaperAssociationofAmerica)统计报告,至1998年3月1日,全美1520家日报中已有近1/3的日报在互联网上开辟了网络版。同年底全美已有1/2日报上网。另据1998年10月初《美国新闻评论》杂志网站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的网络报纸共计4295家,1998年底越升至4925家,近两年发展更为惊人,全世界在互联网上刊行的报纸早已突破万种大关。
网络报刊的起步与发展是以因特网为依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成长壮大的。由于受到20世纪9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报刊电子化的影响,中国报刊界也做出了积极反应。与英、美发达国家报刊电子化源起于一些不知名的小报社相似的是,首开我国报刊电子化先河的不是全国性大报,而是一家地方报纸——《杭州日报》。1993年12月6日,在当时中国尚未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杭州日报?下午版》通过该市的联机服务网络——“展望咨询网”进行传输,尽管技术很有限,传播也不广泛,但它开启了中国报纸电子化的大门,意义重大。
1995年,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启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即Internet骨干网和公用网的开通,向世人昭示中国已驶入互联时代。特别是“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科技网”(CSTNET)三网的于1996年相继开通,带动了中国互联网前进的脚步,同时也为中国报刊的电子化、网络化提供了技术条件,使报刊驶入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可能。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电子版》捷足先登,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开播演示。成为国内首家在互联网上正式发行的电子日报。该报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新闻媒介形式,每天上网文字1.5万字,其中中文1万字,英文5000字。通过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图文电视、全国电子信箱信息服务系统(CHINAMAIL)三大渠道向国内外传播,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
中国国内第一份上网的中文电子刊物是《神州学人》。(它的印刷版最早由原国家教委主管和主办的面向中国在海外留学人员的双月刊杂志,创办于1987年5月,1993年1月4日改为月刊。)该刊由原国家教委投资200余万元,于1995年1月12日正式在因特网上发刊,取名为《Chisa》(ChinaScholarsAbroad的英文缩写)。它的封面由五星红旗和醒目的“神州学人”字样组成。《Chisa》是一份与《神州学人》杂志同名而内容和形式完全迥异的网上中文期刊,属于文摘性新闻周刊,每周从国内几十种报刊中摘取最重要的信息,每周五通过“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国内最早的全光缆计算机网络,1993年12月主干网开通,1994年4月与Internet连接)送入国际互联网。仅在创办的第一年,直接订户就达3000多个,不定期阅读者在15万人以上。《Chisa》在保留《神州学人》作为国内唯一的留学生刊物特点的同时,博采国内外报刊之精华,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其在国内电子刊物中的首创之举和先进、快速的阅读方式,被海外学子称为“沙漠中的甘泉”、“来自北京的声音”。1995年11月,《Chisa》被美国图书馆电脑网络中心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正式编目。1997年8月,《神州学人·电子版)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进入中央对外宣传信息平台。1998年9月,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发刊周期由原来的每周五发刊一次改为每周二、周五各发刊一次,每周在网上发刊两次。1998年12月30日,其主页进行了全面更新,共设置近40个栏目,较权威和全面地反映出有关留学的各种信息,特别受到海外华人的喜欢。
1995年是中国计算机业的“网络年”,也是中国报刊网络化的起步年。到1995年底,国内上网的报刊有7、8家。由于网上电子报刊较传统印刷报刊有更强的时效性、多语种跨国界传播、廉价、选择性强、打印复制方便等特点,发展速度很快。据新浪网2000年4月19日新闻报道,网上中文报纸的数量增至273种,占1998年2053种报纸的13.2%,即有近1/7的传统报纸在网上安营扎寨。其中有独立域名的报纸116种,占上网报纸的42.6%。在国家顶级域名.cn下注册的85个,在国际通用顶级域名下注册的31个(.com下24个,.net下6个,org下1个),没有独立域名,但在各网站设有主页的报纸共157种。
从上网报纸的种类和数量看,地方性报纸独领风骚,共有213种在网上抢摊设点,占全国此类报纸1842种的11.6%,其中有独立域名的84个,占该类上网报纸的39.4%。其次是全国性报纸共56种,占全国此类报纸211种的26.5%,其中有独立域名的31种,占此类上网报纸的55.4%。上网晚报28家,占全国此类报纸118家的23.7%,其中有独立域名的13家,占46.4%。上网机关报14家,占全国省级机关报31家的45.2%,其中有独立域名的12家,占此类上网报纸的85.7%。另据《撰稿人之家》和《网报星空联合搜寻到国内上网报纸530余家,平均每月有4、5家国内报纸在网上创立网络版。
2网络报刊的发展模式
从网络报刊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四川。上网报纸最少的是西北和东北。
网络报刊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电子版阶段。纸质印刷报刊的完全翻版。这是网络报刊的初期形式;(2)超链接阶段。通过网页上具有特定颜色的超链接,从一个网站进入另一网站,可获得更全面、深入的信息。在各网络报的网站还开辟了BBS(电子公告系统),邮件列表等服务,供读者在网上信息;(3)多媒体阶段。提供声、像、图文并茂的网页形式。
从网络报刊的经营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委托成熟的网站,成为别人的附庸,多见于地方报纸、晚报等;(2)拥有自己的服务器和域名。在内部设立网络编辑部或技术部,进行网络版的日常维护与制作,常见于实力雄厚的大报及报业集团。现有印刷报刊以电子版形式进入互联网通常需要ISP提供技术支持。北京易迈电子邮件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金桥工程中电子邮件项目的主要建设者和营运者,1996年1月20日,由该公司和首都新闻出版界联手成立了中国电子报刊联机服务中心,全面提供电子报刊的上网技术服务。实际上,1996年内不断涌现的ISP都开发了这一服务,在它们的网页上均设有名为“国内报刊”、“新闻媒介”的拦目,用户通过搜寻功能,可以找到并进入,浏览相应的报刊,即用户不必记住网上数十种报刊的网址,而只要进入这些ISP的节点即可。收有相对较多的国内电子报刊节点的有: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北京卡尔曼、中国比克、中国导航、中国经济信息网、CHINAPAGE等。
2001年中国报纸进入宽带时代。《北京晨报》于2001年5月29日正式在北京推出宽带报纸,这是中国第一份宽带报纸。宽带报纸比纸质报纸更先进的地方,在于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报纸文字的大小并可随意打印,而且由于节省了投递时间,报纸到户时间更早。另外,由于这一系统以宽带网络为载体,未来宽带报纸还将为读者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宽带报纸是把报纸的数字化信号送至ISP服务器,再经由宽带网关至小区用户的电脑中,读者利用专用浏览软件,就可以阅读当天印刷出版的报纸。这些数字化信号包括文章、标题、图片、版式、色彩等报纸上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与报纸信息完全一样。
从网络报刊的发展趋势来看,纯网络报刊是一个发展方向。纯网络报刊是专门在网上出版发行而不再以印刷品的形式出版发行的电子刊物。近年来有增长的势头。如北京大学非线性科学中心创办的《COMMUNICATIONSINNONLINEAR&NUMERRICALAIMULATION》(《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讯》)是中国第一份进入互联网的纯网络英文学术刊物。它是经国家科委批准,于1996年初取得正式出版号并上网发行的。该刊是一个同仁刊物,其宗旨是促进我国在这一专业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的进展,并为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得力的手段。读者可以免费在网上调阅。
各种网络报刊的存在是连续出版物文献种类的延伸与发展,作为信息管理部门对这种特殊的连续出版物种类如何进行分类、编目,是我们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 上一篇:国资监管评价的应用思索
- 下一篇:医院营销部综全管理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