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产业化特征探讨论文
时间:2022-11-13 03:35:00
导语:新闻传播产业化特征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描述了西方新闻传播业产业化的进程,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媒介的产业化特质予以了分析。
[关键词]西方新闻传播;产业化;进程
自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中世纪的地中海和北海贸易开始转向全球贸易,开辟世界市场。欧洲商业和工业向全球的转移,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开端。这个过程持续了几百年,直到19世纪初发生工业革命,现代西方的产业化才初具规模。而西方新闻传播业的产业化,由于它的特殊性,其经历的过程要比纯粹的物质生产产业复杂一些。以下将这一发展进程简单作一描述:
一、早期新闻传播的简单买卖关系
欧洲自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形成时期起,就存在社会性的新闻传播,是官办的,主要在官方系统(一定程度也在商界)流通。欧洲中世纪末期的新闻传播,形成印刷新闻纸、手抄新闻两种载体。前者在德语国家较为流行,后者在地中海沿岸较为流行。印刷新闻纸类似现在的印刷传单,一般一张纸只印有一条新闻,以社会新闻居多,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手抄新闻一张纸上有数条新闻,以商业新闻(包括战争消息,对这类消息的需求主要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是为了避免贸易受损)居多,主要满足商人对信息的需求。政治和宗教性的新闻也有流通,但不是主要的。这两类新闻载体大多以买卖关系流通,但是服务范围很有限,没有形成市场,更不能说形成了一个产业门类。
二、官报时期的新闻传播“产业”仅对少数特许出版商而言
17世纪起,印刷新闻媒介替代了手抄媒介,“报纸”的概念形成。大英百科全书对它的定义是:“每日、每周或有规律的其他间隔时间发行的,提供新闻、观点、特写及其他公众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常常伴有广告的出版物。”但是,当时西方主要国家尚处于封建王权的统治下,因而报刊主要不是作为商品,而是作为一种从属于官方政治控制的工具。由于它们一般由王权特许少数出版商来编辑出版,因而对这几个出版商来说,存在报业的经营问题。于是,新闻传播业最早的两重性在这里显现:一方面它们可以作为政治工具,另一方面它们也同时可以作为这些出版商的“产业”,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法国的特诺多家族,自从1631年被路易十三特许出版官方的《公报》以后,连续5代人经营该报。对这个家族来说,报刊是他们经营的产业;但对社会来说,该报不是产业,而是官方的事业。
三、党报时期不存在规模化的新闻传播产业
当封建制度过分阻碍资产阶级开拓世纪市场的步伐之时,各主要西方国家先后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然而革命前夕和革命后或长或短的时期内,新闻传播依然没有形成产业。新闻自由的原则确立了,报纸刊物骤然增多,但它们大多是为各个党政派别服务的工具,其“政论”的功能远远大于“告之”的功能。读者与报刊的关系,形式上是一种买卖关系,但是双方观点信仰的相同,远高于这种买卖关系,所以英语“订户”(subscriber)的原始含义是“捐助人”,也就是说,卖报与订报的关系主要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政治、文化或宗教方面的捐助和受助关系。
原因在于,革命成功之后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未来前途未定型,各个党派必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政治争论中。在西方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史上,大多存在着这样一个“党报时期”,这个时期不存在规模化的新闻传播产业。美国的党报时期较为典型,从1775年独立战争至19世纪中叶,大约有六七十年,这个时期的结束较为明显;在其他国家,党报时期的初期,其特点较为明显,但这时期的结束表现为一个过程,与商业报刊时期有一个较长的交织、重合期(有的长达一二百年),是在不知不觉中结束党报时期而逐步进入商业报刊时期的。例如法国和意大利,其新闻传播的主流,二战后便进入了(严格说是重新开始)商业时期。但是政党报刊,法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是在90年代初才基本消失的。
作为这种转变的余波,有两件象征性的事情:一件是1969年英国工党机关报《每日先驱报》在经营不下去的情况下卖给跨国报业主默多克,默氏在很短的时间就将这家党报改造成大众化日报《太阳报》,该报每天第3版刊登一幅裸体女郎照片,发行量飙升到400万份,成为英国发行量最大、欧洲发行量第二的报纸。另一件事情是意大利的3个主要政党天民党、社会党和共产党在90年代初几乎同时自行瓦解,其党报也因此不复存在。已经作为独立报纸的原共产党机关报,也是意大利战后持续40年的最大的政党报纸《团结报》于2000年5月宣布停刊。显然,新闻传播作为一个产业,在西方多数国家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是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四、新闻传播产业化的开端——廉价报刊的出现
既然多数国家党报时期与商业报刊时期存在一个较长的重合期,那么总是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个国家出现规模化的廉价报刊,通常被视为这样一个转折点。在美国,以19世纪30年代出版“美分报”作为标志;在英国,以1855年出现“便士报”作为标志(英国不像美国那样“干脆”,政党新闻业还存在了相当的时间,但影响力日渐衰落)。这些国家在政治体制和国家发展前途基本确定之后,政治争论大大减少,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发展经济,新闻传播这时才像是突然意识到自己本来就有的商业属性,作为一种产业骤然发展起来。
五、首先集团化的报业
大约只过了半个世纪,即19世纪末,美国和英国的报业就开始走向集团化,分别出现最早的集团报业主斯克利普斯、北岩勋爵。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是西方报团急遽发展和竞争极为激烈的时期,典型国家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魏玛时期的德国等。这个时期,新闻传播的产业化主要是以报团经营的形式出现的。当年参与竞争的报团,现在三分之二以上已经不复存在。
六、广播电视业从公营体制转向公营与民营并行体制,广播电视业的产业化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先后出现新的传媒广播和电视,初期大多是民营的,由于刚刚出现,规模很小。几年后英国议会认为广播不宜由个人掌握,于1927年将已经建立的民营广播公司改组为英国广播公司(BBC),这是一种独特的西方广播公营体制。在这里,公营≠国营,广播电台和随后出现的电视台不属于政府所有,也不属于个人所有,而属于社会所有;政府或议会对其有一定的监督权,提供一定的经费,但不得干预具体的编务和经营,其收入主要靠收听(收视)费和其他经营项目的收益;一个由社会人士、政府代表、新闻工作者代表组成的委员会是其最高管理机构;节目不播广告,以防止商业利益的干预。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除了美国,其他西方国家大多效仿英国,建立起这种公营广播电视体制。因此,作为新闻传播一部分的广播电视业,其作为一种产业,在整个西方世界当时尚没有提上日程。
但是美国没有实行这种体制,在广播出现后几年内,就出现两个民营的大型广播公司,即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43年因反托拉斯法的限制,NBC出售一个全国广播网,形成第3个大型广播公司,即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出现以后,随即也纳入原有的广播公司业务范围(大广播),广播电视业作为一种产业,同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随着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服务(包括新闻信息,特别是财经新闻)越来越成为支柱产业。于是从50年代起,广播电视民营化的呼声渐强。1953年和1972年,英国分别开放电视和广播,允许民营,公营垄断广电的局面被打破。
随后,西方其他国家也陆续开放民营广播电视。大约从80年代起,美国以外的主要西方国家,形成了公营和民营两大广电体系的竞争局面。民营广电公司吸纳大量广告,完全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及后来出现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作为八,近年世界新闻传播业的两个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6轮漫长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在以前的物物贸易之外,加上了两大类新型贸易,即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因而关贸总协定也转变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两项与前一项的并列,意味着世界市场产业的重大变化,知识经济开始主导市场,精神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化越发显得重要。在这个大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产业化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跨国的综合性媒介集团急遽扩展,一是新闻传播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酝酿着新的更大规模的重组。
从80年代以来,跨国知识产业越发主导世界市场。新闻传播业作为这类产业的一类,也开始显现这种趋势,其代表人物是80年代走向世界的澳大利亚传播业主默多克(R.Murdoch)、90年代走向世界的加拿大传播业主布莱克(C.Black)。默多克80年代末买下本国最大的媒介集团“先驱与时代周刊集团”,不仅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媒介集团老板,而且也是英国、美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主要媒介集团老板之一。他的家族掌握着世界第一号大报《泰晤士报》,欧洲发行量居第二位的《太阳报》和影响全欧洲的“空中卫星电视台”(BKsyB),掌握着美国第四大广播电视(+电影)公司(FOX)和一些美国相对重要的报刊,控制着亚洲卫视和一些亚洲报刊。而90年代从加拿大冒出来的布莱克则是一匹黑马,他收购了英国第三大报纸《每日电讯报》、以色列最大的《耶路撒冷邮报》、澳大利亚最大的和历史最悠久的《悉尼先驱晨报》(这几家濒临破产的著名报纸在他的经营下,二三年内均扭亏为赢),并一举买下了加拿大已经历经5代的最大的索瑟姆报团,成为加拿大媒介集团的第一号老板。他还是美国数百家中小报刊的老板(买进卖出这些报刊成为他赚钱的一种基本手段),另外还在各国广电领域有不少投资。对这些跨国的媒介集团老板来说,他们的本分是经营,至于经营新闻传播业,不过是碰巧遇到了这个操作对象。除了他们自身的经营有方外,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则为他们在新闻传播领域谋求最大利润提供了条件。
以1996年美国修订电信法为契机,新闻传播产业本身已经不再作为单独的产业,而是开始与其他相关产业实行大合并。首先是时代-华纳公司与CNN的合并,新的公司集印刷媒介、无线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为一体,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媒介集团,年收入超过200亿美元;其次,迪斯尼娱乐公司兼并ABC,将娱乐业、电影制作业与广播电视业融为一个新的集团,该集团成为美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媒介集团,年收入接近200亿美元。欧洲也在这种大兼并的趋势下,出现物质产品产业兼并传播业或在传播业大量投资的风潮,例如法国最大的电视一台,即是一家工业公司经营的;德国最大的卫视一台,则被一家电器公司接手经营。
2000年,又一轮对传播业的兼并开始了。首先是美国的大型电器公司维阿柯姆(Viacom)兼并CBS,形成美国第四大媒介集团;接着,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月里,美国最大的网络公司之一美国在线,与兼并CNN不久的时代-华纳公司的再合并(合并交易额达1830亿美元),通过了最后一段法律程序。现在这个世界传播业巨无霸的名称叫“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它将最新的传播技术――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平台与传统的印刷媒介、无线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仅时髦了10年左右)集于一身,年收入将超过400亿美元。
七、难以预测的未来发展
21世纪还会不会有单纯的新闻传播产业,各种信息传播会不会融为一体?无论未来的发展在技术上呈现何种趋势,包含新闻传播在内的信息传播,主要将以产业的形式经营,这是无法扭转的。当然,这不会排除各种以非盈利为目的的新闻传播媒介的存在,用于公益、慈善、宗教、教育的媒介依然会有活动的空间,但是它们无法在社会中成为主流媒介。例如在美国这个媒介完全私营的社会里,还有一个大型的民营公共广播公司(PBS),它不以盈利为目的,集合了数百家这类电视台和上千家广播电台。公务员之家
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产业化进程,19世纪以前呈算术级数增长,而在传播科技突飞猛进的20世纪,则呈几何级数增长,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对此,用“是”或“否”来简单判断是困难的。大规模的媒介集团兼并,以及其他产业兼并新闻传播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新闻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提高效率;但是这也可能带来传播业的更大规模的垄断。尽管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皮托福斯基表示,有各种法律的限定,“旨在保证新的媒体集团具有开放、多样和自由的特点”①,但是新的更大的集团利益也可能扼杀公众对新闻的接近权和知晓权,以及意见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现在,西方各国的新闻传播业垄断大多呈上升趋势,澳大利亚最高,已达到95%以上,其次是加拿大,也有近80%,这是令人不安的。西方产业化的过分发展,在全球范围也造成了更大的新闻流通的不平衡,新闻传播如何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将传播业仅仅作为一种产业,这个传播业的两重性问题既然明显地没有被摆平,那么它在新世纪依然会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注释:
①王如君:《新媒体巨轮将起锚》,人民日报2000年12月19日。
- 上一篇:新闻理论述语类型研究分析论文
- 下一篇:电视新闻细节特征研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