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新闻打假者的困惑的辨析和反思

时间:2022-08-30 09:15:00

导语:独家原创:新闻打假者的困惑的辨析和反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新闻打假者的困惑的辨析和反思

摘要: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报刊不断出现严重失实报道,个别采编人员炮制虚假新闻,一些报刊转载未经核实的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新闻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构及其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要认真核实报道的基本事实,确保报道的新闻要素准确无误,不得编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得刊载未经核实的来稿,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

关键字:虚假新闻社会影响新闻事实

1分析

在近年来由各种工商企业、公关机构、利益集团等策划推出的“新闻策划”、“事件营销”、“媒介事件策划”等日趋多见的形势下,《新闻记者》杂志重新发出“商业炒作算不算新闻造假”的追问,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其实,从理论上溯源,早在前些年“新闻策划”的论争中,新闻学界对此就有过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对所谓“新闻策划”、“事件营销”、“媒介事件策划”等商业炒作活动,媒体并非完全不能报道,但关键是要坚守真实性原则等职业规范和客观报道等专业理念,不搞“有偿新闻”,不要受利益的诱惑而充当商业炒作者的“吹鼓手”。令人汗颜的是,在利益面前,我国的媒体太禁不起诱惑了!正如《新闻记者》同仁的喟叹:“如今反思,我们过于善良,高估了媒体人的自律力”。而更值得新闻界检讨和反思的是,面对此起彼伏的商业炒作,媒体不但放弃了对一些低俗的商业炒作活动的监督、批评,甚至主动参与,“以能分一杯羹为幸事”。而即使参与炒作的劣迹东窗事发,相关媒体及新闻采编人员不但毫无羞愧之意,反而百般狡辩。如《新闻记者》在2008年“十大假新闻”之七《比尔•盖茨花亿元租房看奥运》的点评中指出,假新闻“制造者”所属的《成都商报》体育新闻部相关人士竞在与新浪科技连线时连连喊冤,坚持否认该报道是假新闻。如此大言不惭地直呼“冤枉”,简直令人怀疑其智商。且不说素有全身心投入慈善美誉的盖茨根本不会干这种事,而且不到700平米的一套房子一年租金却要1亿元天价,怎么可能?不知这位记者是否学过算术,就按700平米计算,年租金也是14.28万/平方米,月租金是近1.2万/平方米,这比全世界最贵的租价也高出几十倍。记者还好意思说自己不知道这是假的!难道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1.1探究假新闻的判定标准

其实就是要清晰界定虚假新闻④和真实新闻各自的内涵,明确两者之间的“分水岭”。在这个问题上,近年来一些新闻理论学者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如:(1为“只要不是主观故意的凭空捏造,即使新闻内容严重失实,也不是虚假新闻”;(2以为应该区分“假新闻”和“虚假新闻”,并界定“虚假新闻”包括了完全捏造的“假新闻”和有一定事实根据但没全面、正确、恰当报道新闻事实的“失实新闻”④;(3,认为“虚假新闻有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表现”;(4)认为“新闻报道不仅要做到微观、具体、现象/表象的真实,还要做到宏观、整体、本质的真实”的“宏观真实”、“整体真实”、“本质真实”论点;(5人为“新闻报道只要有消息来源、有事实依据,便是真实的”的“来源真实”或“依据真实”论点;(6为“新闻报道只要有消息来源、有事实依据,便是真实的”的“来源真实”或“依据真实”论点;(7)认为“新闻真实不是客观真实,而是逻辑真实”的“逻辑真实”论点;(8)认为“新闻真实只能是一种过程中的真实,是一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动态真实”的“过程真实”、“动态真实”论点;(9)“由于缺乏对事实本质深刻把握”等原因而造成的“隐性失实”论点。

1.2转载同样要承担核实责任

这不仅是国际新闻界的实践惯例,是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的共识,更是主管机关的明文规定。那些转载了虚假新闻却不认错的媒体,无非是一种狡辩和抵赖。在这个问题上,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是:转载媒体是承担与原发媒体同样的核实责任,还是承担一些相对减轻的核实责任?尽管主管机关的文件和司法解释都没有做出转载可减轻核实责任的规定,但近年来,在新闻理论探讨中却有一些学者多次提出对转载媒体应适当减轻核实责任;在因转载虚假新闻而导致的新闻侵权纠纷案件中,也出现了判决转载媒体承担相对减轻的核实责任的判例.

1.3对困惑四“重大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是否允许PS”的辨析

任何新闻摄影作品都不允许Ps,重大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当然也不例外。这早已是新闻摄影界的共识。而2008年某国家级通讯社发出的几张经PS处理过的国家领导人活动的新闻照片,已然造成了相当恶劣的社会影响。这种肆意PS的不良风气如不能及时纠正,不但这家通讯社的公信力会荡然无存,整个中国新闻界的声誉也将受到严重影响。道理很简单,如果只是为了让画面看起来更漂亮,就可以把无关影像添加到新闻照片中,或只是为了突出国家领导人形象,就可以把在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影像随意删除,那么,谁都有理由怀疑:他们会不会出于更多、更为必要的原因Ps更多的“新闻照片”。

2反思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随着信息观念、竞争意识的日益增强,新闻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范围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新闻工作者无论走到哪里,不仅吃住不愁,而且备受“关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的新闻工作者忘记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忘记了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人们的尊重当成获取个人利益的铺路石。有的忙于赶场子、抄稿子、挣票子有的搞“有偿新闻”、“钱稿交易”,等等。所有这些,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威信和形象。有关统计部门曾对种不同服务窗口的社会形象作过民意测验和调查,结果记者排在位以后。可见,与新闻媒体日益显示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相比,新闻工作者这种形象上的反差是极不协调的。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提高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抓好人格素质的培养。

2.1规范采访活动是确保新闻

真实的重要保障。报刊出版单位要制订采编人员从事采编活动的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监督机制。报刊出版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新闻报道的内部选题报批制度、采访安排计划和新闻稿件审签制度,进一步规范采访编辑流程,完善稿件三审制度;记者开展采访活动必须认真核实新闻消息来源,主动出示新闻记者证,全面采访新闻当事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新闻事实准确无误;记者报道新闻事件必须进行实地采访,严禁依据道听途说制造或编写新闻,不得凭借猜测想象改变或歪曲新闻事实,杜绝无中生有、胡编乱造,严禁采编人员滥用舆论监督权,严禁采编人员利用采编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

2.2严格审核转载内容是防止

虚假、失实报道扩大传播的重要环节。转载新闻报道必须事先核实,报刊出版单位要建立健全新闻转载的审核管理制度。报刊转载新闻报道事先必须核实,确保新闻事实准确无误后方可转载,不得转载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社会自由来稿和互联网信息,严禁歪曲原新闻报道事实、擅自编写或改变原新闻报道内容的行为。完善问责制度是遏制虚假、失实报道的重要手段。报刊出版单位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因记者采访不深入、不全面、不客观导致报道失实的,报刊总编辑要代表单位在本报刊上公开道歉,报刊出版单位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因记者未实地采访,仅凭道听途说编写虚假报道的,报刊总编辑要代表单位通过本报刊和当地两家以上主要媒体公开道歉,报刊主管单位要追究报刊主要负责人以及记者、责任编辑、分管领导等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蓄意炮制和炒作虚假新闻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损害国家形象和公共利益的,报刊总编辑应引咎辞职,主管单位要追究报刊负责人责任;因未核实转载虚假、失实报道的,报刊总编辑要代表单位在本报刊上公开道歉,报刊出版单位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导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支持受害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2.3、报刊主管主办单位要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加强所属报刊的导向管理

建立健全报刊管理制度,严肃查处报刊虚假、失实报道,严肃处理刊载虚假新闻的相关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开通报处理结果。八、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管,严肃查处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虚假、失实报道,责令有关报刊公开更正,并视情节轻重依法对报刊做出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对经查实采写虚假、失实报道的记者,要给予警告,并列入不良从业记录名单,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新闻记者证,五年内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情节特别严重的,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监督报刊主管主办单位对负有管理责任的报刊负责人做出处理。

3.结论

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强化奉献意识。我们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是世界上最辛苦的职业之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工作负荷研究人员曾对近巧种职业进行分析研究,最后评定记者职业排在矿工和警察之后居第三位,是最艰苦的职业之一。为了向广大受众奉献一流的精品,记者必须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必须大公无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著名老记者田流曾经说过,“一个私心杂念很重的人,是写不好大公无私的人的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是写不好为革命献身的无畏战士的一个贪图安逸和享受的人,绝对写不出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共产党员的本色。”年轻的“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徐滔,正是自告奋勇,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警方敲开犯罪分子的大门,才拍摄到了迎着歹徒冲过去的惊险镜头《新华日报》摄影记者于惠通在年南京炼油厂火灾时,正是站在齐跨深的油水里,在距大火仅两三米处举起相机,才拍到了现场感很强的图片。所有这些,没有不畏艰险、不怕吃苦的牺牲奉献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而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在向人们展示这些新闻精品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无私无畏、乐于奉献的崇高人格。人们喜爱他们的作品,与这些作品中融入了他们高尚的人格力量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献身真理、献身事业的坚强意志,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人民的利益,乐于吃苦,甘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品,树立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良好的社会形像。

参考文献:

[1]钟楚.出版要闻[J].中国出版,2005,(09)

[2]唐冈.《福建文学》进入“中国期刊方阵”[J].福建文学,2001,(12)

[3]王立英.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深入推进新闻出版系统反腐倡廉工作[J].中国出版,2005,(09)[4]林晓芳.人事变动信息[J].出版参考,2005,(33)

[5]本刊记者.《中国新闻出版报》浙江记者站挂牌[J].新闻实践,2008,(05)

[6]重要启事[J].卫生职业教育,2005,(18)

[7]2005年-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纲要[J].中国出版,2005,(11)

[8]龙新民同志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J].传媒,2006,(01)

[9]邹浩.两岸四地共拓华文通路[J].出版参考,2005,(25)

[10]钟河.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侧记[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0)

[11]张艳楠,郑元元.浅谈体育新闻的虚假报道[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2)

[12]陈崇山,卜卫.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现状与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1996,(03)

[13]王乔富.新闻工作者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J].创造,1998,(04)

[14]钟华.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职业修养[J].学习导报,2001,(04)

[15]向三位英雄的新闻工作者致敬[J].支部建设,1999,(05)

[16]省市新闻工作者欢庆记者节[J].党的生活,2000,(12)

[17]罗菊芳.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J].攀登,2004,(03)

[18]喻国明.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调查报告[J].民主与科学,1998,(03)

[19]高继辉.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J].大庆社会科学,1992,(02)

[20]马春静.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提高新闻工作者队伍素质[J].内蒙古宣传,200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