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视品牌整体塑造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5 10:44:00

导语:卫视品牌整体塑造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卫视品牌整体塑造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电视媒体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电视频道品牌的塑造和扩张是激烈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然而我国电视媒体品牌塑造的战略重点却尚未从栏目品牌向整个频道品牌提升,在频道品牌塑造上欠缺系统性和完整性.凤凰卫视品牌的崛起,为走向产业化的中国电视媒体提供了参考范式。本文尝试归纳分析凤凰卫视打造品牌的种种手段和策略,希望为中国电视业的品牌战略提供借鉴和实践观照。

【关键词】频道品牌;凤凰卫视;媒介经营

凤凰卫视是全球颇有影响的华人卫星电视台,其中内地是凤凰卫视最大的收视市常在实践中,凤凰卫视与内地电视台已经展开了相当程度的竞争,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凤凰卫视的经验为走向产业化的内地电视台提供了借鉴,它在频道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扩张上的手段和策略也成为内地电视台可供参考的一种范式。

凤凰品牌脱颖而出

品牌是一个全优的概念,它要求电视媒体在质量、形式、服务、信誉、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回报等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

在凤凰卫视成长短短六年的道路上,得到了观众以及国际、国内业界的多方认可和广告客户的追捧。凤凰卫视俨然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媒体品牌:

1998年,凤凰卫视被《新周刊》评为年度传媒。

1999年10月,美国《财富》杂志刊出的GallupOrganisation(盖洛普)调查报告指出:凤凰卫视入选为“中国人认知的45个国际品牌之一”,与麦当劳齐名,高于通用、爱立信、汇丰等著名品牌,并且是惟一入选的传媒机构。

2000年由《新周刊》评选的中国行业新锐榜中,凤凰卫视又榜上有名,与“光线电视”、和讯公司以及湖南卫视齐列传媒业的“新锐”机构。

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国《新闻周刊》以“凤凰腾飞”为题报道凤凰卫视连续30多个小时的“9·11直播”。一时,凤凰卫视被誉为“中文CNN”①。

在2000年和2001年的中国电视节目排行榜中,凤凰卫视又有多个节目及主持人获奖。

凤凰卫视和它的主持人成为各大电视报章报道的对象,中国老百姓对凤凰卫视的节目津津乐道,对主持人如数家珍。

开播5年来,凤凰广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80%以上②,国际和内地知名企业竞相在凤凰卫视投放广告,以至于人们将凤凰卫视比喻成一家“名牌专卖店”。

据国家统计局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于1999年8至9月在中国大陆为凤凰卫视做的普及率调查,凤凰卫视中文台在中国大陆现有4,178万户收视家庭,占全国电视家庭户的13.l%,占凤凰卫视中文台所有收视户数的93.15%。

根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公布的2001年第三季度《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凤凰卫视的满意度综合指数在48个卫星频道中排名第5,如果和省级卫星频道比较,凤凰卫视则排名第一。

内地的电视台掀起了一股效仿凤凰的热潮,内地许多研究者则将上述种种情形名之以“凤凰现象”③。

然而,凤凰卫视还曾被戏言为只有“县级台”的规模。发展至今,员工也不过只有500人,硬件规模也无法与许多国内大台等量齐观;但它何以用十分有限的资源,形成如此大的声势和收益,这与其一系列品牌塑造与扩张的策略密不可分。

“补缺”的定位

所谓品牌定位,指的是寻找在市场中、消费者心目中的最佳位置,确立品牌并牢牢占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体要确立品牌地位、争取市场份额,就需要对市场有清楚的认识,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自身优势。

凤凰卫视定位的特点可称之为“补缺”④。凤凰卫视没有系统的全方位的新闻节目,而以时事资讯为主,这是因为“凤凰”的力量规模尚不足以支持。在这种条件下,他们抓住了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机遇,借助香港有利的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将内地不易传播或不可能大规模传播的各类新闻信息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相当有规模、有分量的报道和传达⑤。以此为开端,凤凰陆续向内地输送了不少“补缺”的信息、事件和故事:《世界银行年会特别报道》、《戴安娜葬礼转播》、《垄上行——主席在江淮》、《克林顿访华》、《东航586航班安全着陆》、《中国今天说不》、《莫斯科目击北京申奥》、《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独家直播》等等。这些节目的影响超过了内地许多电视台,在观众中形成了轰动效应,于是有“一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锁定凤凰卫视”之说,并且出现了大学生凑钱到酒店开房间收看凤凰卫视直播节目的趣闻。

经过六年的发展,“补缺”的定位特征不断清晰与稳固,目前已形成了早中晚整点滚动播出的常态新闻节目以及新闻专题和时事评论节目体系;由启播时以娱乐为主发展成资讯与娱乐并重的格局。

CIS打造频道形象

塑造媒介品牌,首先要打造频道形象,这就需要建立频道识别系统。频道识别系统(业界称之为CIS)是一项树立频道独有形象,展示频道魅力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台标、标准色、声音识别系统、标准字、话筒标志、片尾字幕定版、频道形象片花、频道形象宣传片、开始和结束曲。

实际上,CIS设计进入中国电视业已有好几年了,凤凰卫视也是中国电视媒体中较早具备完整包装识别系统的频道,自启播之始,它的频道形象设计就十分抢眼,具有很高的识别度,还以较高的审美趣味为专家称道,以至于许多电视台争相模仿。

突出中国文化传统。这是与凤凰卫视的身份定位紧密切合的。凤凰卫视的台标突破了以往红、蓝、绿三原色为主的束缚,大胆地运用金色,鲜明富丽。台标由一对金凤凰旋转飞舞成圆形,中国风味浓厚,与它的身份定位和宣传呼语“开创新视野,创造新文化”相称合契。

强调整体感,寓变于同。凤凰卫视将标准色金色用于节目片头、片尾和滚动插播的节目预告中,在强调整体感的同时又不乏变化,灵活而精致。在形象宣传片的制作上,也突出整体感,不仅起到了节目预告和收视指南的作用,还带有很强的包装性,在播放时机上则打破栏目间的分隔,而插入到各个广告时段,统筹安排。在节目命名上,也注重一致性,最著名的就是早晚两趟时事资讯快车——《凤凰早班车》和《时事直通车》。另外,凤凰卫视在一些大型的户外活动和时事直播活动中,也强调工作人员着装的同一性来突出频道形象的整体感。凤凰卫视的频道识别系统还不放过任何容易被遗漏的细节,比如它演播厅的背景布置风格相似,和而不同:随凤凰卫视的远征部队开拔“千禧之旅”和“欧洲之旅”的吉普车队,因其车身描绘有金凤凰图案而成为凤凰卫视的户外流动广告,所到之处皆向众人宣告“凤凰卫视在此”,并予视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印象。

品牌形象以人为本

电视媒体品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持人、现场记者既是电视产品的制造者,又是电视产品的传播者,同时还是电视产品的一部分,是品牌形象的主要体现者⑥。电视品牌的形象由人与节目共同组成,它的1+l模式在内容上与企业品牌形象的1+l模式(企业产品品牌十企业领导人)有本质区别。简而言之,电视人是电视品牌形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品牌内涵的诠释者。

凤凰卫视以人为本的策略,突出体现在其集聚多领域人才,人才培养多元化这两方面,而这又与凤凰卫视开放、多元的频道文化形象吻合,由此形成人与台的交融:

[page_break]

一、致力于打造“三名”:名主持人、名记者和名评论家。

凤凰卫视打造主持人模式更接近于明星制,其主要的手段有:l、让主持人频频曝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为主持人制作突出其风格的个人形象宣传片,抓住一切机会让主持人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在凤凰卫视的各种宣传册中,都有主持人的图片,甚至还专门为他们制作精美的“明星”卡,主持人外出采访拍片或参加社交活动,都要求随身携带,以赠热心观众。2.量身定造适合其个性、风格、特长的栏目。让栏目迎合主持人而不是主持人来迁就栏目。一旦某个主持人影响扩大,凤凰卫视就会为其新开专门的栏目来吸引观众,进一步培养观众的忠诚度,扩大并巩固主持人的影响力。1998年两会期间,吴小莉被朱总理点名而迅速窜红,成为新闻的新闻,凤凰卫视不失时机,推出《小莉看时事》,吴小莉随之名气日涨。陈鲁豫在凤凰启播时只是担当文艺娱乐节目的主持,凤凰卫视高层看中她国际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背景,启用她主持时事节目《凤凰早班车》,当鲁豫“说新闻”的主持风格得到各方认可之时,凤凰又相继为其开办了《鲁豫新观察》、《一点两岸三地谈》、《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等节目。与电视台的一般传统不同,凤凰并不匡定主持人的“活动范围”,只要适合他们的个性特点,主持人就可以穿越于新闻时事、综艺晚会等不同的电视领域。在培养明星为目标的模式下,凤凰卫视的名记者、名评论家纷纷出炉。随着时事节目及时事评论节目的加强,一些一线记者以及时事评论员开始崭露头角,为观众所熟知。凤凰卫视又趁势借用各种渠道加强对他们的宣传攻势。比如在9·11事件中赴阿富汗采访的记者闾丘露薇等人,凯旋后便被安排与网友聊天,他们的采访手记也刊载在各种平面媒体上;又比如时事评论员曹景行等人,频频出席国内外的各种研讨会或赴高校演讲。这些记者和评论员也成为凤凰卫视的品牌代言人。

二、利用名人效应。

凤凰卫视在制造明星的同时,也借助各界名人来打造自己的品牌。一是邀请名人主持节目。比如邀请媒介名人杨澜加盟,主持了《百年叱咤风云录》和《杨澜工作室》;邀请名记者唐师曾主持《打开历史之门》;邀请文化界名流余秋雨共同主持《千禧之旅》和《欧洲之旅》等。二是节目内容经常聚焦名人,或是名人专访或是专家学者的讲座,一直持续不断。三是经常邀请演艺界明星为活动造势。比如在《千禧之旅》中邀请刘德华演唱主题曲。

大型活动提升品牌

大型活动是凤凰的又一特色。大型活动也是打造品牌,创造形象。一般企业常常要设计一些活动来吸引媒体的注意,并借助媒体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电视媒体在这方面则具有独特优势,作为大众传播渠道,电视媒体自己就可以完成从活动策划到传播并形成影响的过程。

从1999年的《千禧之旅》开始,凤凰卫视每年举办“大手笔”的活动项目,至今已推出《欧洲之旅》、《寻找远去的家园》、《两极之旅》四次大型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就是凤凰卫视品牌塑造和推广战略的成功。

凤凰卫视举办的大型活动都声势浩大,活动自始至终都伴以密集的宣传攻势,大大提高了凤凰卫视的知名度和收视率。在活动开播之前,就推出一系列可视性极强的宣传片,并且高密度地播出;举办并播出为活动壮行的文艺演出。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在整个频道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多层面的传播框架,充分利用了可能采集到的所有新闻资源,满足不同层面受众的收视需要,同时,也使单一节目的热效应扩散到整个频道,提高了整个频道的市场热度,形成规模传播效应⑦。

除此之外,凤凰卫视注重多方面开发活动的潜在资源。一是开发“同源产品”:1.派生电视节目,晚会或是凯旋仪式都会专门制作播出,沿途采访拍摄的内容还被重新整合成大型的纪录片,在频道黄金时段推出;2.推出其他媒介产品,系列图书、VCD、录像带组成了多种售卖渠道。二是软性宣传,即将频道收视延伸到户外。媒介的品牌标识,包括声音、图像和大量平面宣传资料,直接面对现场观众和沿途观众,冲击力不可低估,在户外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三是把握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形成收视高峰。2001年8月,被誉为“中国航拍第一人”的赵群力在《寻找远去的家园》浙江段中因公殉职。事故发生后,凤凰卫视对此进行追踪报道,而后又直播了追思会的全过程,并在凤凰网站开辟赵群力的专题网页。那段时间,凤凰卫视成为业界和大众话题中心,其收视率也攀升不少。

循环互动的品牌宣传体系

凤凰卫视的发展正向多元化发展,除5个电视频道外,还开通互联网站“凤凰网”,并创办了《凤凰周刊》杂志。从品牌塑造和扩张的角度看,业务范围的扩大有助于形成整体的品牌宣传网络。凤凰卫视正是紧扣这一点,形成宣传的“和声”效应,各个子机构互为宣传,互相促进。

凤凰网站于1998年开通,并于2001年改版。与其他的电视传媒网站的功能一样,它以电视节目上网传播为基本内容;紧密依靠电视媒体,展开新闻报道;开辟电视和观众之间另一条沟通渠道;为电视栏目的市场化服务;依托电视进行增值业务经营⑧。而凤凰网在连通电视与观众之间做得尤为出色。凤凰网的网友多数是凤凰卫视的热心观众,或是对凤凰卫视有收视兴趣但又无法收看的群体,前者将凤凰网作为自己进一步接近凤凰卫视的途径,后者则通过浏览凤凰网页来弥补无法收看其节目的缺憾。凤凰网站同时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需求。无论是网页设计还是内容安排都十分重视网友与凤凰人的交流和沟通,网上交流气氛融洽热烈。《凤凰周刊》于2000年创办。其中的一个固定栏目——《凤凰频道》专门刊载凤凰卫视的台前幕后消息,主持人手记,节目预告等最新资讯。“凤凰网”与《凤凰周刊》对凤凰卫视的持续宣传,使它们成为凤凰卫视品牌塑造和扩张的极为重要的两翼。

凤凰卫视的品牌宣传网络除了包括外部多种媒体的辅助宣传外,卫视频道内部也设有自我宣传的窗口。凤凰卫视开设了《凤凰太空站》节目,播报电视台的最新动态、凤凰人的方方面面,还组织各种观众抽奖活动,拉近电视台与观众间的距离。

凤凰卫视的《凤凰太空站》和凤凰网、凤凰周刊的《凤凰频道》互相补充,再加上凤凰出版的各式图书、音像制品和宣传图册,这就结成了一张“凤凰”品牌的大网。

结语

从以上的归纳分析中,我们发现凤凰卫视的品牌塑造和扩张清晰地体现着四个观念:

一、频道品牌塑造是一个整体工程,任何单一突破、推进都不能达到整体高效。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单个栏目的成功,而应致力于提高整个频道的知名度、美誉度,提升总体的竞争实力。

二、应超越“手段”的层面,将品牌形象看成是频道文化理念的体现。品牌的竞争不仅是营销策略和手段的竞争,应把频道品牌塑造放在立台形象的高度考虑,充分开发频道品牌的精神内涵。凤凰卫视注重在它的营销、公关活动中注入其频道文化的内涵,这使得它的形象丰厚起来。

二、一主多元扩张品牌。电视媒体的发展已经进入多元化、跨媒体扩张的阶段。频道品牌扩张也应当借助多种媒体,互相配合,形成”协同作用”(Synergy)。凤凰卫视仅仅以一个频道起家,但它很早就开始跨媒介发展,步步做大,形成了一个“小团块”,有力地建立一张立体的品牌网络。

四、稳态与动态结合,大稳定、小变量、高效应。频道形象应该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一点凤凰卫视尤其给予我们以借鉴的经验。虽然凤凰卫视的节目、人员流动很快,但其品牌形象却比较稳定,因为它的种种变动都是在原有的积累上扩大或调整,因而风格上呈现一种继承和张扬。

中国电视媒体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塑造和扩张成为业界日益热烈讨论的话题,而且已经出现了一批中国电视名牌栏目和名牌主持人;但是在整个频道品牌形象的经营方面,却不得其法。凤凰卫视的品牌扩张带来了不少惊叹和欣喜,我们看到它以其正确的品牌定位,鲜明统一的CIS导入,在以人为本的思路下,借助大型活动和多元化的品牌宣传网络,取得了今日的品牌地位。凤凰卫视与中国电视台已在大陆的一些地区进行着正面交锋,如何向竞争对手学习,是我们应该正视的问题。

注释:

①曹景行:《一个台和它所打开的资讯之窗》,《凤凰周刊》,总第72期。

③“凤凰现象”的称谓始于张静滨的《“凤凰现象”解析》,《现代传播》,1998年第2期

④⑤胡智锋:《“凤凰模式”三思》,见《火凤凰》,朱光烈主编,现代出版社,1999年,第13页⑥游智宏:《电视台如何利用公关手段塑造自身形象》,《中国电视》,2000年第4期,第50页

⑦叶凤英,杨晓凌:《从“千禧之旅”看凤凰卫视的传播策略》,《现代传播》,2000年第4期

⑧曲秀锦:《电视传媒网上冲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