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15 09:36:13

导语:广播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广播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广播播音主持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旨在培养未来从事广播节目主持工作的人才。融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的工作内容发生深刻变革。广播播音主持课程唯有以应用能力为导向,及时适应融媒体语境的新变化、新要求,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才能实现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主持人;广播播音与主持教学;应用能力培养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它明确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强大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响应国家政策与实现自我转型,《光明日报》在同年率先提出“融媒体”概念,并推出“融媒体”板块。身处“融媒体”变革激流中,互联网已经在传统传播技术、传播方式等方面烙下深刻的印记。众多传统电台逐步构建起“两微一A一直”融媒体工作模式,即“电台+微信+微博+App+直播”,广播主持人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也随之发生巨变。广播主持人的培养应密切关注这一变化,及时进行改革。

一、融媒体视阈下广播播音主持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广播播音主持课程仍囿于传统,满足不了融媒体新形势对广播主持人的要求,很难培养出符合现今岗位需求的广播主持人,因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固化

首先,目前各大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广播播音主持的教学目标大都是培养学生具备传统电台的节目主持能力。这一目标与融媒体趋势已然脱节,未考虑到媒介融合趋势下广播主持人的转型与裂变,将导致学生因能力的缺位而无法及时胜任工作岗位。其次,教学内容一般按照节目内容分类法分为新闻、社教、生活服务、文艺四大教学模块,训练学生四类节目的主持能力,这一安排未能结合新业态的新内容、新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缺乏融媒体元素。而且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这四类节目的主持表达技巧,但缺乏“采、编、播”一体的综合训练,难以与现今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与素养相匹配。再次,这门课程的教材基本采用的是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出版的《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一书,教材缺乏融媒体的内容,所引案例、训练素材很多不符合当下节目趋势,又远离学生所处时代,训练效果不太理想。

(二)实践教学条件滞后

作为应用型专业,实训设备的配置优良尤为重要。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使得现今广播电台设备更新换代更为迅猛,这对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实训设备基本模拟传统电台的结构,无法完全还原互联网时代广播主持人的真正工作流程;同时,网络输出设备、云端设备比较缺乏,不能全真实践互联网声音产品的创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播与网络直播。因此,学生很难获得全真的实践体验,上岗后需要花长时间适应设备与工作流程。

(三)教学理念落后

融媒体语境下,媒介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这对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术,转换互联网思维,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但成长于传统广电环境中的专业教师,对新媒体技术与传播方式欠缺了解,也不具备融媒体传播经验,很难在教学中熟练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教导学生。同时,现今课程教学大多采用“讲解式”“示范式”等传统教学方法,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侧重主持人播稿能力的训练,缺乏“采、编、播”一体的项目综合运营能力训练,学生难以具备运营一档节目的宏观思维,难以形成策划、编辑、采访与制作的相关能力,缺乏适应新变化的融媒体传播意识。教学理念落后,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四)教学实践与工作实践脱节

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基本对应教学内容,围绕四大模块开展。实践形式以课内实践为主,学生鲜有机会接触广播电台真正的工作实践。这就存在两个问题:其一,除新闻、社教、生活服务与文艺四大模块典型节目之外,其他节目内容涉及不够,训练过程多录播、少直播,与广播主持人的实际工作内容有一定差距;其二,互联网声音平台众多,声音直播类型丰富多样,是广播主持人转型的重要领域和方向。但互联网声音产品与传统电台节目的制式与传播模式不同,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却没能设计相关训练,这也使学生应用能力的形成大打折扣。

二、广播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思路

如何打破广播播音主持教学的窘境?笔者认为,理应依据融媒体传播语境作出相应的改革、创新,即以应用型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媒体、企业紧密合作、深度研讨,重设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变更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适应现今广播主持人岗位的各项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校育人与行业需求有效融合、实现良性协调发展。

(一)对接行业,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积极对接媒体行业,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打通学校、媒体、企业之间的藩篱,培养出时代与岗位实际所需的播主人才。广播播音主持课程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依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之路,构建一个实践性强、激发学生创造性与主动性、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优化教学体系,实现项目化“翻转”教学

课程组可依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优化教学体系。与媒体企业合作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一个个节目生产项目,将教学过程“翻转”,教师变身成为项目监理人,学生为项目主理人,以一个节目的整体运营效果为考核目标,课程组和合作企业共同进行考核,共同研讨可持续项目教学。

(三)提升教师素质,打造具备新媒体素养的“制片人”式教师队伍

广播电视媒体中的“制片人”一般全权负责节目统筹、前期筹备、组建团队、执行拍摄生产与后期制作、包装等工作。在项目驱动下的广播播音主持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行使好“制片人”的角色,确保项目任务高效、有序地运行,让课上与课下有效联动起来。同时,教师还应夯筑好自身的互联网思维,通过掌握微博、微信、移动智能终端、电商购物平台等多种新媒体技术,让教学理念得以更新。

(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开展课内课外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

依托校企合作单位,依照行业需求改善现有实训条件,与媒体、企业合力建设融媒体演播厅、融媒体工作平台、融媒体视频采编系统等,以满足本课程的融媒体教学,优化实习实训内容,拓展实践渠道,实施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社会实践与学科竞赛并举的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

三、广播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实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对标行业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应覆盖育人全过程。课程组可与企业商讨制订相关实施办法,让教学队伍与媒体、企业能有效对接,能通过交流、调研、访谈、见习等方式及时研讨业界动态,分析行业新变化,并直接对标行业制定融媒体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构建教学模块,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过程的时效性、应用性。

(二)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实施项目化“翻转”教学

首先,调整教学模块。增设新媒体版块,加大直播的训练,将教学模块整合为新闻节目、社会生活类节目、文艺类节目与新媒体互动类节目四大模块。其次,整合现有教学内容。将策划、采编、制作等知识与技能融入各个训练项目,并设置为以主持为核心、多项能力综合训练的教学单元。再次,设计“项目教学”步骤。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纲领融合,打通课上与课下,实现项目化“翻转”教学。最后,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设计一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学习评价方式,由教师、企业、同学以及学生自身共同完成评价。

(三)内培外引,促进教师队伍提质升级

通过内培外引,与校企合作单位合作建设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校内教师可通过企业见习、实岗锻炼的方式及时充电,贴近时代与业界动态,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掌握运营项目的统筹协调能力,更新教学理念,确保更好地行使“制片人”的角色;企业专家则可通过聘请的方式参与教学,给学生更丰富、直观的实际工作体验。与此同时,教师团队和校企合作单位还能合作进行科研,合作运营项目,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打造一个与时俱进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四)强化实习实训,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践活动

实习实训教学依托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一方面,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成融媒体仿真实训中心,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组建相应的实训教师团队。另一方面,与媒体、企业合作开展多位一体的实践活动,优化实习实训。课内,实施项目化实训教学;课外,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实行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并举,并设计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如主播大赛、顶岗实习、特色活动等),作为有益补充。

四、结语

广播播音主持作为播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应起到改革先锋的作用。唯有以应用能力为导向,及时适应融媒体语境的新变化、新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打造融媒体互动教学模式,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才能以此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改革,带动教学革新,促进播主专业教学紧跟时展步伐,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洪岩.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8):87-90.

[2]易旭丹.互联互通作用下广播主持人转型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5,1(14):91-92.

作者:李艺晨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