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建设综述
时间:2022-04-01 03:40:00
导语:当代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建设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构建是当今时代给我们提出的现实课题与客观要求。对此,首先应明确构建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基本着眼点,其次要树立适应时展要求的先进的道德理念,如公平和正义、权利和个性、和谐和共生、科学和文明等。同时还要以这些核心理念为基本要求,大力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视野及主要内容。
关键词:道德准则;道德规范;道德理念
道德,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同样,作为道德的基本原则和本质体现的道德准则也会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发生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也随之改变,我们己经不能完全用传统的道德准则来评判人们的行为了,而需要形成种种适应新形势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因此,构建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是时展给我们提出的现实课题与客观要求。
一、构建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着眼点
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构建应当把握四个着眼点:一是着眼于“中国”,要正确处理道德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二是着眼于“当代”,要正确处理道德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三是着眼于“基本”,要正确处理公共生活和各种不同领域道德要求的关系;四是着眼于“多数人”,要正确处理道德现状和道德建设的关系。
道德必然反映人们的价值诉求,是人们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必须倡导或反对的价值要求。道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前者适用于一切社会、一切时代、一切阶级,是人们普遍的道德价值要求,如:善、公正、诚实、自尊、谦虚等等。后者则与之相反,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或同一民族同一阶级在不同时代,往往奉行不同的乃至相反的道德规范。例如,在大多数国家,妇女都可以露出面孔,而应该遮住乳房和臀部,可是,在非洲的许多地区,妇女却应该裸露乳房和臀部。而在传统的阿拉伯社会中,妇女应该遮住全身,等等。m这就是道德的差异性,特殊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道德规范与准则除了遵循道德的普遍性之外,还应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要求。
道德准则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经济关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当代中国,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这对人们树立适应新形势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提出了现实课题。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独立和平等竞争,这对人们的道德价值标准提出了新要求,有利于形成讲求实效、公平竞争、发扬科学民主精神等新的价值观。其二,高新科技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道德领域,带来了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如“克隆”对人伦关系冲击的争论,“安乐死”是否合乎道德,等等。其三,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展望,又是对人们道德价值的内在诉求,它必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
社会生活存在方方面面,在公共生活和不同领域都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而基本道德准则是要求人们普遍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准则。2001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既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的内容,也包含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的内容,同时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特点,是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我国的道德现状如何?不可否认,从总体上看,中国的道德现状和道德建设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并有与时代进步相一致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现实中的道德滑坡也是毋庸质疑的客观事实。“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种种现实已非常明显地折射出当代中国人面临的道德困惑与冲突,更折射出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当前道德现状与加强道德建设的关系,不断加强对道德建设的研究,扎实稳步推进道德建设,以改变道德滑坡和道德失范的现状。
二、构建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核心理念
当前,面对经济的转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形成种种适应新形势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先进的道德理念,并用于指导当前我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构建。主要包括:
1.公平和正义
所谓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它表达一种人类合理性的价值追求。自古以来,公正都被人们看作是人类社会普遍遵循的道德基本准则。公正就其实质内容来看,反映的是人们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关系。当前,确立公正理念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社会主义伦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不仅在法律和经济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政治文化、人的尊严与社会权益上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尊重,互惠互利,互助友爱,平等待人。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也需要公正原则予以规范和调节。
2.权利和个性
在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里,其道德价值观的核心和根本导向是强调个体利益服从家庭、宗族和国家利益,反对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这种传统道德准则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对人的权利和个性重视不够。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之相适应的当代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必须体现人的主体性,重视个人基本权益的满足以及个性的充分发展。正如马克思指出:“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习市场经济肯定个人追求正当利益的合理性,这就要求我们从道德上肯定人们的正当利益,树立公正、竞争、效率和责任意识。同时,市场经济是一种充分尊重个性、展示个性魅力的经济形态。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而真正体现人的主体性。
3.和谐和共生
和谐,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协调、融洽、合作、共生等意义。因此,和谐和共生具有相同的含义。中国传统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主张人和自然和谐交融,亲密友善,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和“天人合德”这种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必须体现或着眼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和谐发展。
4.科学和文明
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还必须贯穿科学和文明的理念。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期的基本道德准则。其中就明确指出要崇尚科学和文明,反对愚昧无知。当代人们在追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价值观,尊重科学、崇尚创新、遵纪守法、文明向上,克服过去那种无视人与自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只顾局部,不顾全局;只图眼前,不顾人类未来的狭隘意识和把科学技术用于战争的非理性行为,使科学技术真正为人类服务,从而不断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和持续和谐发展。
三、构建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
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种种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而大力拓展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自然万物是为人而存在的。因此,人类不断对自然进行无限制的索取和利用,结果造成了当前困扰整个人类的“生存困境”和“全球性危机”。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而是相互平等、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关系。因此,当代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必然包括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具体说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指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协调统一。
2.关于义利关系
我国传统的义利观以重义轻利思想为代表,并一直影响着国人的价值选择。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以及西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逐渐被否定。因此,当前加强道德建设,首要的问题就是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义利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指出,……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可见,当前的新义利观,最根本的就是在对目前多样化的义利观“扬弃”的基础上,坚持“义利并重”,达到义和利的辩证统一。具体来讲,就是要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但又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坚决反对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犯和损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实现个人和社会利益总体增进。
3.关于群己关系
群己关系,通常意义上又称为人我关系、公私关系。当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社会在群己关系方面,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利人利己互利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最低要求,也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在市场经济中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形式。互利原则不仅从道德上肯定了经济人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以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关系,而且具体规范着经济人的市场经济行为,引导经济人严格按照等价互利的原则进行商品交换,反对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
4.关于对待生命的态度
长期以来,生命的价值处于道德法则的笼罩下,生命作为道德主体存在的标志失去了自主权。当前新形势下,构建我国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要求转变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我们认为,生命的个体存在是一切社会行为的源泉,是体现人的主体性的前提。因此,首先应该肯定生命存在的价值。现代客观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宾克莱认为,“一个机体的生存就是它的价值标准,凡是增进它的生存的就是善,威胁它的生存的就是恶。”“人类的善并不要求人类的牺牲,也不能由任何人为任何人作牺牲来达到”。因此,当代中国社会基本道德准则要求必须珍惜生命,保持生命的充实和正常发展,充分体现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怀与尊重。
- 上一篇:探究中国应对经济危机宏观对策的思考
- 下一篇:车站岗位工作者优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