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农业发展中合作金融的作用

时间:2022-03-31 04:33:00

导语:小议农业发展中合作金融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农业发展中合作金融的作用

关键词:合作金融;农村金融;农业发展

提要:本文对合作金融在新疆农村地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因素和症结所在,进而提出合作金融在新疆农村地区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可行性建议,探讨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合作金融在新疆地区发展现状

(一)新疆地区合作金融机构现状。目前,在新疆地区,主要存在的合作金融机构为农信社和农村合作银行。为推动农信社改革与发展,2006年7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成为由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新疆农村信用社主要经营人民币存款、贷款以及各种资金结算、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为全疆各族人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各类金融服务。2008年末,新疆农村信用社在全疆14个地州(市)设有合作银行、县(市)联社83家。2010年又新增了214个农村金融服务乡镇,服务网点达1,003个,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截至2010年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621.74亿元,较年初增加182.63亿元,增幅41.59%,同比增加194.02亿元。农业贷款余额378.06亿元,较年初增加163.24亿元,增幅75.8%,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21.44亿元,2010年1~6月份新增贷款的94%投向了农业。新疆农村信用社通过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力度,调整信贷结构,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在创新信贷支农服务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二)合作金融支持新疆地区农业发展实证分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的经济有了较快发展。2000~2009年农业生产总值由487.2亿元增至1,297.62亿元,增长了2.6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1,618.1元提升到4,005元,增长了2.47倍。在新疆新农村建设中,金融业发挥着重要的资金支持和产业导向功能,合作金融组织形式——农信社更是重中之重。2009年末,全疆全年各项农业贷款309.8亿元,其中农信社农业贷款204.4亿元,占总量的64.6%,从全疆农业生产总值与信用社贷款量的变化趋势来看,新疆农业总产值随着新疆农信社信贷投入的增加而增长,二者的变动趋势相同,说明农信社信贷资金的投放量与农业总产值存在密切的正相关。

下面从实证角度来分析新疆农信社信贷资金投入对农业总产值的拉动作用

1、建立回归模型。新疆农业总产值与农信社贷款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因此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如下:

LnY=C(1)+C(2)×LnX

其中:Y为农业总产值;X为农信社农业贷款;C(1)、C(2)为参数。由有关统计资料得知,2000~2008年新疆农业总产值即农信社农业贷款资料,如表1所示。(表1)

将上述相关数据取对数,并输入计量经济软件Eviews中,其结果如下:

LnY=4.183481599+0.5980002146×LnX

R2=0.905892调整后R2=0.892448

2、回归结果分析。从回归结果可知,农信社农业贷款的系数为0.598,说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较大,说明农信社贷款对农业总产值的拉动作用较强。可决系数R2为0.905892,说明农业生产总值(Y)可由农信社贷款量(X)解释的可信度为90.59%,回归方程拟合较好;t检验值为8.208688,大于5%显著水平时的t分布临界值2.093,说明方程中的估计量在5%显著水平上可以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总体是可靠的。

从回归方程可看出,农信社贷款对农业总产出的弹性系数为0.598,这说明农信社贷款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农业总产值增长约0.598个百分点。

二、当前新疆地区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法人治理边缘化。虽然2006年以来新疆农信社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但这种改革往往都是政府行政力量的结果。这就造成各级农信社产权关系不明晰,定位不明,社员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并未形成独立的产权,也没有与农信社建立起稳定的利益制约机制,所谓民主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股金额度低,股权结构单一分散不固定,不利于筹集管理股金,绝大部分资本仍然处于所有者虚置的状况。产权内容不明确与产权结构不合理使得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金融风险化解、经营管理改善以及相应扶持政策等,缺乏坚实的制度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社发展。

(二)农信社为社员服务的范围非常有限,信贷创新缺乏。由于经营的自负盈亏,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倾向,使得农信社资金向收益相对高的城镇或非农部门流动。农信社所受到的贷款利率和抵押品管制不利于它向规模小且分散的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贷款方式、种类已明显不能满足农民需要。虽然农信社在努力推广小额农贷业务,但仍难满足农户需求,对农民的借贷资金供给量仅占农户需求量的10%左右。除此之外,农信社几乎未能给农村经济提供新的信贷支持方式。

(三)农信社资产质量低下,难以履行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宗旨。从全国平均水平看,农信社不良资产率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为15.9%,多数在50%以上,甚至高达80%以上。新疆地区同样存在这一严重问题。由于体制性、管理性及政策性因素,新疆农信用社普遍效益较差,历年累计亏损大,同时股本金少,增资扩股困难,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几年来受资产质量低下的困扰,为了减少贷款风险,优化信贷资产增量结构,要么“惜贷”、要么提高对贷款对象的质量要求,片面强调贷款抵押和担保;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农信社高负债运营,超负荷经营,资产负债比已经远远超过人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信贷资产扩张被严格限制,造成抵押能力本来就有限的农村经济主体难以利用信贷资源来发展生产经营。在金融信贷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作为农村存款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又不断从农村吸收储蓄存款,必然造成农村金融资源来源与运用上的差距拉大,即存贷失调日益严重,存贷比率达到60%左右。此外,相关部门对信用社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不够、行政干预过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信用社的经营和决策,致使决策效率低下,经营风险增加。

三、合作金融支持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对策

(一)大力推进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首先,应坚持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对农信社进行规范,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合作性”资金融通机构,发挥其特有的贴近“三农”、灵活应变的制度优势,以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增强支农服务的金融功能;其次,明确产权结构。在兼顾新疆区情,考虑各地州具体情况的同时,引进民间资本和外资,以实现股权结构多样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所有权归广大入股者;再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维护社员利益,消除“内部人控制”问题。此外,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信社建立与其经营管理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组织形式,吸收企业和居民入股,进行重组改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问题。

(二)积极完善农信社管理体制。应进一步完善中央部门监管、省级政府管理、农信社自主经营“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明晰省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改进管理方式,督促自治区联社依法尽职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做到管理到位不越位。在政策上给予农信社更大的支持,人行可采取一次性补助到位的办法,清收不良贷款,改善信贷资产状况,逐步化解农信社潜在的风险。银监会应加强对农信社的监管力度,引导促进其更新理念、规范行为,加大对高风险社的撤并和重组步伐。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对农信社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避免由此带来的资金损失和道德风险。

(三)树立“立足农村、服务城乡”观念及经营方向。在资金投向上坚持“四为主”,即以优质、特色、生态农业为主,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为主,以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以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避免风险投资。农信社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应将农户的生产经营作为重点,逐步增加农业经营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份额,同时扶持县级以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适时进入粮食流通领域,重点支持粮食生产体系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大庆,刘浪夷.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问题的实证研究[J].农村金融,2006.7.

[2]陈德峰.当前新疆北疆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几个突出问题[J].实事求是,2008.1.

[3]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M].新疆:中国人民出版社.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