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精干管理队伍促进高校行政工作有效开展论文
时间:2022-04-08 02:22:00
导语:建设精干管理队伍促进高校行政工作有效开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当前高等学校机构设置与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及推进高校行政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两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存在问题表现为:往往采用学校与学院二级管理体制;聘用制度不彻底,教职工薪酬福利与社会保障未能社会化等;相应对策有正确认识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的性质、特点;根据需要对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分类管理;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社会化,刺激高等学校行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要保持高等学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就需要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
一、当前高等学校机构设置与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事管理观念和工作模式的影响下,出现了机构重叠、臃肿,人浮于事,人才成长缓慢,工作效率效益低下等问题,缺乏生机和活力。这种状况已严重地影响着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自身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往往采用“学校与学院二级管理体制”,而目前高等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程度不高,造成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次繁多。
2、聘用制度不彻底,教职工薪酬福利与社会保障未能社会化。目前我国高等高校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任用、管理、薪酬福利等大多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近年来,相当多的高等学校试行了聘用制,形式多样却又大同小异。实际上多数高等学校的聘用制度是在岗位数量不变、人员不变的基础上,由学校人事部门与各部门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往往流于形式,并不彻底,与教职员工工资、福利以及能否被继续聘用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这样的管理并不能激发教职工的危机感,从而不具有鞭策作用,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机构臃肿、行政管理人员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推进高校行政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
1、正确认识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的性质、特点,解决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机构臃肿问题,并从一定程度上减轻高等学校负担。
许多高等学校目前内部行政管理部门及附属机构林立,门类繁多,除了党组织外,还有学工、教务、人事、设备、后勤、基建、医院、子弟学校等部门,多的甚至达到三四十个部门,直接导致了高等学校工作人员的增加。在我国教职工人数在千人以上的高等学校数不胜数,许多高等学校是一方面面临着机构庞大,机构臃肿,教职工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背负着极大的酬薪压力,许多高等学校不得不为支付沉重的教职工酬薪福利而牺牲学校本身的发展计划,对学校以及教职工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高等学校应当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国家办学(产权国有,主要指公办高等学校)与学校日常管理权基本分离的基础上,依法自主管理,由教育管理专家负责学校日常管理,教职工依法民主参与,学校与社区中的各种组织及家长密切合作,建立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并由学校法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应当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作法,解决计划经济下人事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弊端。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自觉遵循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统一,大力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下来的、各种陈旧的观念和思想障碍。
除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外,还要彻底严格地实施高等学校的聘用制度,改变人员聘用面狭窄现象。在高校行政人员教职工聘用方面作新的改革,比如面向社会聘用所需人员,实行严格的聘用合同制度,以及时地淘汰不合格人员,解决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2、根据需要对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分类管理,以提高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分类管理指的是根据管理岗位的重要性程度对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划分。按岗位性质可为二类:党组织管理人员与行政组织管理人员。按岗位重要程度可分为二类:决策层管理人员与执行层管理人员,其中决策层管理人员又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
一般来说,由于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仍是国家培养社会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要基地,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的高层决策层管理人员应当按照目前的选拔制度进行筛选,是符合党管教育的方针的。因此,本文所述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门化不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但是党和政府在选拔高等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将专门化因素考虑在内。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分类管理指的是,根据上述分类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并实行不同的聘用、考核、薪酬政策。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专门化包含两层涵义:一是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专业知识;二是这类人专职从事行政管理,即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专职化。
长期以来,由于对高校行政管理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构成一直比较复杂,既有专职人员,又有既从事行政管理又从事科研或教学即通称的“双肩挑人员”。诚然,“双肩挑”型管理干部由于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于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双肩挑”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一,“双肩挑”的管理干部或者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于冗繁的行政事务中,不利于他们在学术领域的进一步开拓发展;或者是没有足够的精力潜心钻研管理业务,无法全面完成从学术业务骨干向学校行政管理内行的角色转换。因此给国家、学校造成了很大的人才浪费,既不利于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管理事业的发展。相反,行政管理人员的专门化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有精力钻研管理业务,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其二,“双肩挑”制度比较偏重学术水平、学术背景,从而易使一些学术业务能力较强但又不太善于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走上管理岗位,而那些管理意识强,又有组织才能的人则可能被排斥在选拔范围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管理人才的浪费,不利于学校管理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行政管理人员的专门化可以提高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随着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今日之高校已不再是“象牙塔”,学校既要千方百计把自己的“产品”推向社会为社会所接受,又要想方设法汲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己所用,维持生存与发展,管理工作的难度也愈趋加大。显然,没有一批懂管理、会管理的“软专家”就难以驾驭。因此改革现行管理队伍结构,逐步改进“双肩挑”体制,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水平,促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门化已是大势所趋。公务员之家
3、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社会化,刺激高等学校行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社会化,主要是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聘用社会化,高等学校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管理标准,面向社会公开聘用行政管理人员,实行较为彻底的聘用制度。从某种角度来讲,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是目前我国社会中除政府机关外为数不多的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虽然说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不能算是当前社会中的高收入阶层,但仍高于多数公司、企业的普通从业人员的收入。而目前高等学校的用人制度与实行完全聘用制的公司、企业不同,高等学校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多少失业压力,因此直接导致了高等学校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高等学校实行行政管理人员的聘用社会化,这样有利于加强岗位竞争,激发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危机感,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高等学校不但要在行政管理人员的聘用上实行社会化,在管理、薪酬问题上同样应当进行社会化改革。比如参照目前社会上一些公司、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与考核,形成严肃的劳动纪律,良好的工作作风,紧张的工作节奏。在薪酬问题上可以按照同类岗位的社会平均薪酬来确定高等学校工作人员的薪酬,以减轻高等学校沉重的薪酬负担。
聘用制是以优胜劣汰为基本特征的,高校聘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富余人员,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合理安置的有效途径是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聘用制度需要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作后盾。高等学校应当在退休金制度、医疗制度、待岗及失业制度上进行社会化,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失业救济制度、相应的户籍管理制度、人才交流及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内的配套体系,加入社会保障体系,组织高等学校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与人才交流体系,既有利于保障高等学校工作人员切身利益,也有利于高等学校实行严格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聘用制度”。
- 上一篇: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 下一篇:工业污染对环境影响及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