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价值探析
时间:2022-02-10 08:36:05
导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价值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参加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为例,探析了专业竞赛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的功能价值。研究发现,专业竞赛可以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实验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对专业建设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专业竞赛在专业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推动专业竞赛的发展。
【关键词】专业竞赛;专业建设;价值
一、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概况
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是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主办,面向全国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竞赛项目,大赛创办于2016年,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四届。大赛旨在通过高校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技能实践运用,展示高等院校管理类相关专业教学成果;通过大赛期间培训、练习、参赛互动和交流,以及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升各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大赛,激发高校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锻炼学生战略思维、团队精神和市场意识,为学生走向社会和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比赛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模块:方案设计、模拟竞争对抗、演示与答辩。其中,方案设计模块要求各参赛团队基于案例背景,使用软件提供的各种辅助文档和工具,模拟咨询公司帮助客户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设计整套人力资源体系方案;模拟竞争对抗模块要求各参赛团队使用已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在模拟市场中竞争对抗,模拟竞争对抗模块的评分受到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招聘管理、培训与开发等的影响;演示与答辩模块要求各参赛队伍以PPT演讲、小品、辩论等形式展现团队在前两个模块中的思路和策略,并回答评委问题。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师生团队从2017年的第二届开始连续参加三届,并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一等奖。
二、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一)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不仅仅检验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类相关专业教学成果和实践教学水平,展现出各参赛院校师生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以及熟练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同时大赛也会像杠杆一样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形成了社会保障类、人力资源管理类、研究方法类三大课程群。人力资源类课程群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劳动关系等课程。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训课程略显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课程也不够完善。参加大学生人力资源知识技能竞赛后,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完善。首先,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然而,受软硬件条件的限制,现有的课程体系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课程占比较小。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认识到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体系,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训类课程。其次,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类的课程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包含六大模块,仅靠一门课程的学习无法深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需要将六大模块分别纳入课程体系中。通过参加此次比赛,更加认识到六大模块的重要性,因此,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增设了薪酬管理、人员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等课程。(二)重视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门实务操作较强的专业,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积极建设相关实验室,引进相关的教学软件,以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能够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务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1]。通过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和实习基地开发对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2012年开始建设实验室,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配套了社会保险综合实训软件、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软件、劳动法综合实训案例库、SPSS数据分析软件。2017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首次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后,参赛师生将参赛交流过程中的感悟和兄弟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向学院作了汇报。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又增加了新的软件,包括绩效管理深度实训软件、薪酬管理深度实训软件、招聘管理深度实训软件、人才测评深度实训软件、培训管理深度实训测评软件、社会救助实训软件、社保基金实训软件、保险综合业务实训软件、资料可视化分析系统、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等,这些软件定期都会进行更新。(三)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指导学生中不仅承担着“教练”的角色,还承担着“领导者”“协调者”的多重角色,因此,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团队进行指导、沟通、协调和管理。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不仅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包括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一般由两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年龄和专业方面互补;同时形成了“传帮带”、以老带新的机制。教师的指导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竞赛,教师主动学习和实践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四)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果教师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教学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以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为契机,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改革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将部分课程搬进实验室,采用“练中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对抗、实训演练的过程中,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对理论消化与掌握。(五)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使命。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基础,熟练掌握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在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明显地得到了提升。首先,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想要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人力资源知识技能竞赛涉及到非常细致的专业知识,如薪酬管理、招聘设定、绩效评价、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还有SWOT分析,五力模型管理学知识,学生通过比赛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其次,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以竞赛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极大地激发和提升了他们的专业创新能力。该竞赛的模拟对抗环节,实际上就是模拟经营一个公司,学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战略、变化策略,无形中训练和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最后,专业竞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学生在团队协作、责任感、抗压能力及时间管理方面等综合素质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三、小结
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平台,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推动器,在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实验平台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高校,只有充分重视专业竞赛,并采取有效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才能为使得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朝着常态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为专业建设增砖添瓦,最终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丽美.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探讨[J].智库时代,2019(19).
作者:辛瑞萍 任晓敏 陈岱云 单位:济南大学政法学院
- 上一篇: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思考
- 下一篇: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进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