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28 09:08:51
导语: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探索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面临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偏低、教师的教学偏重理论教学、社会的专业认可程度偏低等普遍性问题。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是由高校主动发起,联合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搭建的合作平台,高校社会保障专业可从其中获得实习岗位支持、教学实践支持与课题调研支持等专业建设所需的外部资源并共享专业资源。江西省专业建设联盟今后将侧重于增加参与单位、加强校校合作与打造专业建设联盟品牌。搭建专业建设联盟推动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江西实践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社会保障专业;校政企社合作;专业建设联盟
一、引言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同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在全国率先获得了社会保障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武汉大学获得了当时唯一的社会保障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随着社会保障专业办学日益成熟和社会保障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年来社会保障专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已由需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调整为基本专业。根据郑功成教授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在教育部备案和经审批可以招收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已达179所,其中近百所高校设置了社会保障系,年招生规模近万人;拥有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点的高校达60多所(不含在相关专业设置社会保障专业方向的),拥有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点的高校有10多所,研究生年招生规模近1000人[1]。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来自高校内部,有的来自高校外部;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高校积极寻找并整合外部资源为己所用。本文在此介绍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动联合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搭建“校政企社”合作平台———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助推社会保障专业(主要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下同)建设的探索性实践,以期对其他高校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有所启示。
二、当前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存在的三大普遍性问题
通过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组织的系列活动中与同行同仁的交流、梳理文献,同时结合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实际状况,笔者认为当前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不高,学习兴趣偏低。较于热门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的招生相对困难,大部分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招生中第一志愿生源不足,需要通过志愿调剂来完成招生指标。赵秋成教授调查发现,财经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招生中,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不到1/3[2]。江西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从2014级开始与行政管理专业纳入公共管理学科大类招生,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实行大类培养,第二学年末结合成绩排名、个人意愿实行专业分流,超过1/2的学生选择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成绩排名靠后的“无奈之举”。专业选择上的“情非得已”,导致不少学生对社会保障专业心存抵触,学习兴趣偏低。同时,也有部分高校、学生及其家长用“官本位”的思维定式看待社会保障专业,高校把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培养专业人才作为最重要的办学目标,学生及其家长将学习的最终目的定位为成为政府公务员。这就导致学生将专业教学局限于狭义的“社会保险”领域,忽略了社会保险以外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社会组织对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与人才的(潜在)需求。(二)教师的教学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李长远副教授调研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六所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后认为存在明显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现象,实践教学与社会相脱节[3]。笔者认为,“重理论,轻实践”的主要成因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保障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高校教师招聘的学历门槛高,社会保障专业大部分教师是从硕博阶段“学生”身份直接转变为“教师”身份走上讲台,没有社会保障相关领域的实践经历,导致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高校职称晋升规则侧重于科研成果的考查,进一步强化了社会保障专业教师对理论研究的偏爱。其二是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内容本身偏重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会保障也属于政策科学的范畴,尤其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教学客观上需要解读大量的政策文本以使学生对具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准确的理解。现有的教科书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过程及其效果评价方面的内容篇幅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对实践部分内容的讲授。(三)社会的专业认可程度不高,就业岗位偏少。社会保障专业认可程度不高与该专业相对年轻有关,与上述高校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关系,毕业生偏离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同时,潜在的专业人才需求未被激发也是社会保障专业认可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社会保障各项目的管理经办分属多个政府部门管理,各部门选用人才的标准多元化[4]。当前企业尚未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事务上升至企业人才管理、成本管理战略高度,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使用局限于社会保险事务办理[5]。用人单位对于社会保障事务及专业人才的片面认识,低估了社会保障的专业性,提高了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可替代性。社会的专业认可程度不高进一步影响了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招聘,使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难以“对口”就业。当然,就业岗位偏少与我国当前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也有一定关系。
三、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的概况
江西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始设于1999年,是全国首批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的八所高校之一。2002年获得社会保障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的公共经济与管理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招收社会保障方向博士生。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于2015年发起设立了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在破解上述问题、推进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的构成。国内高校已有“专业联盟”的实践先例,有的是“校校合作”,如北京科技大学联合中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11所冶金类高校环境专业成立的“冶金类高校环境专业联盟”,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发起成立的“湖南省高校会计学科专业联盟”;有的“校企合作”,如武汉工程大学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平台,将湖北省开设有关专业的25所高校及具有相关行业背景的20家企业整合组建的“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是“校政企社”合作,即由高校、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四方构成。除赣南师范大学(该校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2018年开始停止招生)外,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省内高校均加入了专业建设联盟。同时,开设社会保障相关专业方向(保险学健康保险方向)的江西中医药大学,开设社会保障相关课程的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委党校、南昌市委党校也加入了专业建设联盟。目前专业建设联盟的政府部门成员包括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财政厅以及财政部驻江西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企业成员包括江西伟涵养老集团、泰康养老保险公司江西分公司、新建区中华情养老公寓、湾里区优山美地老年公寓,社会组织成员包括南昌金葵花社会服务中心、南昌益心益意公益服务中心。(二)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的运行。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是非正式、开放性的松散型合作平台。政府部门成员、企业成员、社会组织成员可通过专业建设联盟寻求高校成员的智力支持,委托社会保障相关方面咨询课题或合作开展相关研究课题。例如,在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联盟成立之初,江西伟涵养老集团邀请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教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江西地区会员、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会会员就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进行座谈,并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开展养老问题研究;2018年4月,江西省财政厅社会保障一处委托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具体承担江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长期精算评估课题。同时,高校成员可通过专业建设联盟平台获得政府部门成员、企业成员、社会组织成员以及其他高校成员提供的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支持,包括提供实习岗位、参与实践教学、协调课题调研、共享学术资源等。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还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江西地区会员的活动平台,江西地区会员与专业建设联盟成员就社会保障相关议题开展活动。例如,党的闭幕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江西地区会员与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成员在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的倡议下旋即于2017年10月26日召开“学习报告暨社会保障专题研讨会”,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保障发展的新战略、新理念、新思路进行深入学习,并就扎实做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讨。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同时也是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会重要的会员活动平台之一,专业建设联盟的相关活动邀请人社学会会员参与。此外,江西省主流媒体如江西卫视、江西日报、大江网密切关注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的相关活动,并给予有力的宣传报道。(三)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的特点。通过以上介绍可以发现,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在性质上仍属于“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是最常见的合作教育模式,当代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认为,“产”即为应用知识,“学”即为传承知识、“研”即创新知识,三者围绕知识的运行而相互依存。当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多以科学技术应用学科为主,且多注重校企联合,在资源整合上较少涉及政府和其他部门。同时,产学研合作在实践中通常是单一的校企之间以“项目”的形式开展,合作关系随着项目的完成而终止,往往也忽略专业人才培养这一重要内容。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是产学研合作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其一,突破传统的“校企合作”。该联盟将合作对象扩展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在其中的角色并非是政策引导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微观参与者。这些合作对象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主体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参与主体,客观上存在利益关系。其二,实现参与主体“合作共赢”。这主要是指上述的政府部门成员、企业成员、社会组织成员获得了高校成员的智力支持,同时高校成员获得了专业建设支持。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不以具体的期限相对明确的“项目”为载体。其三,承载专业人才培养使命。整合高校外部资源以推动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是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发起设立该联盟的初衷,而加强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提高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其四,带动全省社会保障专业的整体发展。该联盟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如前所述,除江西财经大学外,省内其他开设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高校,以及开设社会保障相关专业方向、相关课程的高校均加入了联盟。
四、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对专业建设的支持
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可以帮助其中的高校成员很好地克服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介绍如下。(一)通过平台获得实习岗位支持,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通过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平台,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获得了充裕的实习岗位,尤其是江西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各业务处室、经办大厅和江西省财政厅社会保障一处、社会保障二处常年接受实习生。实习生的分派有统一派遣和零散派送两种方式,统一派遣是由学院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学生本人意愿,将学生派遣至实习单位,完成规定学时的实习任务。统一派遣主要针对本科生,零散派送则主要针对研究生和毕业论文撰写阶段的本科生,带着较为明确的研究选题、研究任务进入实习单位,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基础上收集研究资料。经过专业建设联盟成员单位提供的对口岗位实习,学生可以积累专业方面的感性认识,而这些感性认识有助于激发专业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专业认同感。同时,政、企、社不同类型的实习单位、不同的见习业务也有利于拓宽学生对“社会保障”的认识。总之,这些政府部门成员、企业成员、社会组织成员提供的就业岗位,对纠正学生的专业认识偏差大有裨益,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的专业学习规划变得更为理性。(二)通过平台获得实践教学支持,弥补教师的实践教学不足。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积极与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的政府部门成员、企业成员、社会组织成员联系,开展实践教学。其一是“走出去”,由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带领学生赴专业建设联盟成员单位开展现场教学。在接待单位的协助下,通过实地参观、业务座谈、小型研讨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课堂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其二是“请进来”,由院系根据培养方案,在小学期教学阶段集中邀请专业建设联盟成员单位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走进课堂。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相关业务开展情况,同时就热点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政府部门成员、企业成员、社会组织成员及其工作人员的参与,弥补了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不管是“走出去”的现场教学还是“请进来”的专题讲座,都深受学生欢迎,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专业建设联盟成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保障专业及其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三)通过平台获得课题调研支持,提升专业的知名度与认可度。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教师主持、主研的社会保障方面的课题研究也可以通过专业建设联盟平台获得有力的回应与支持。课题主持人、主研人可以在“线上”通过“江西省社会保障建设联盟”微信群就课题研究选题、研究思路、实施路径等发起讨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也可以在“线下”赴专业建设联盟成员单位开展调研,或者在专业建设联盟成员的协调下开展调研。在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财政厅的协助下,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省内各市、县(市、区)及乡(镇)开展相关调研、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在科研相关活动中获取的有关资料、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一定的教学内容用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专业深度。尤其是教师承接的横向委托课题,一方面是高校参与社会服务的体现;另一方面课题研究相关的调研活动也起到了宣传效果,提高了社会保障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四)通过平台获得专业资源分享,提高专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江西省的社会保障专业发展相对弱小,2018年仍在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生的仅有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与江西农业大学4所高校,赣南师范大学已经停止招生。通过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江西省的社会保障专业与国内学术共同体建立了联系,但省内专业资源仍较为有限。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师生通过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较好地共享有限的社会保障专业资源。同时,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也积极通过多种途径邀请知名社会保障学者来赣讲学、指导专业建设,并将这些学术活动对专业建设联盟成员开放。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的指导下,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曾于2016年承办首届全国社会保障师资培训班和第二届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并得到了省内高校的积极支持与热烈参与。通过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共享专业资源,有利于提高省内有限专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宽师生的专业视野,更好地引领社会保障专业教学、科研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专业建设联盟高校成员之间的校际互动,增进校际联络,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合作共享意识。总之,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的政府部门成员、企业成员、社会组织成员、高校成员给予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和科研支持的过程也是校政、校企、校社、校校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获得所需的大量外部资源。受益于专业建设联盟的支持,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在2017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江西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排名全省第一。
五、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发展展望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借助于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搭建的专业建设联盟,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为了更好地发挥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对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作用,今后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增加专业建设联盟参与单位。目前,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的政府部门成员、企业成员、社会组织成员数量有限,有待进一步扩容以期为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政府部门成员方面,卫健、老龄、教育、残联、妇联、工会、扶贫等部门尚未加入专业建设联盟;企业成员方面,加入专业建设联盟的以养老服务企业为主,尚无商业健康保险、医药类企业;社会组织成员方面,加入专业建设联盟的社会组织仅有2家。因此,今后应加强宣传,广泛发动社会保障相关政府部门、企业与社会组织加入专业建设联盟,参与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二)加强专业建设联盟校校合作。如前所述,江西省开设社会保障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基本加入了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部分开设社会保障相关课程的高校及党校也加入专业建设联盟,但高校成员间的合作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仅限于学术资源(主要是学术讲座资源)、毕业论文评阅及答辩专家共享。今后在教研项目申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编写、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方面的校校合作有待加强,同时有必要开展一些学生交流、学生竞赛活动,共同提高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江西地区会员为主体,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还将在积极尝试定期组织高校成员社会保障师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三)打造全省专业建设联盟品牌。江西省政府学位办2016年批准成立了31个由省内高校协同相关研究机构构成高校学科联盟,但非官方性质的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仍然具有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即围绕专业建设接纳不同类型机构作为成员,组织形式更灵活,活动形式更丰富。今后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在联合省内相关机构的同时,积极开展外联工作,继续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等学术团体,积极助推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努力打造成为江西省学科(专业)联盟品牌。另外,通过专业建设联盟,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社会保障专业教师到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挂职,从事具体的社会保障实务工作也值得探索,这将有利于锻炼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而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利于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的联系,扩大专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N].人民日报,2018-08-13(16).
[2]赵秋成.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和发展路径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5(3):51-55.
[3]李长远.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12):59-64.
[4]王慧博.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理论导刊,2013(3):33-36.
[5]胡美娟.新形势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探究[J].人才开发,2015(11):19-21.
作者:赖志杰 李春根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 上一篇:内分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作用
- 下一篇: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