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转型期间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时间:2022-06-24 11:02:05

导语:论社会转型期间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社会转型期间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国际劳工组织有一句名言,如果社会不稳定,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如果没有社会保障的存在,社会就不会稳定。这句话以客观角度证实了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转型作为基础而进行的一场与国家计划人民生活有关的的重大变革。社会保障指的是社会成员身体状况无法满足工作要求,或者得到的收入难以满足生活的必要要求等情况时,获取国家以及社会提供的保障金。

想要改善和健全社保体系,需要将社会援助,保险以及福利共同结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社会保障的积极影响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一是“安全网”的作用。当群众由于年老、失业、工伤等因素而无法继续独立获得收入时,为其提供基本收入与医疗照顾,除此之外,对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低的人群,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帮助。二是“平衡器”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可以缓解社会群体在就业上的不均衡,还可以降低贫富差距。三是“助推器”的作用。健全社保制度,可以保护劳动群体的自身权益,同时提高劳动群体内部创造力,进而确保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消除社会供需差异。社保法律制度体系本身不但和社会保障模式息息相关,还受我国国情和立法上宏观规划的指导,国内社保法律的相关体系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讨和完善的阶段。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缺少科学合理的关于社会保障法律设立的理论:从整体上看相关的法律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概念,在社会保障立法机制以及流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社会保障立法的关键理论观念包含生存权保障理念、社会连带与平等思想。社会保障是全社会的事业,国家作为这一制度的组织者,只有靠社会上全员参与、互助共济,才能实现和达到目标,因此,社会连带思想是其中的关键性理论。根据这一理念,社会成员都必须担负起自身的社会保障责任,共同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2.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建立并完善社保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国内目前的社保体系仍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诸多矛盾丛生,必须要通过硬性法律法规来约束不规范行为,扩大社会保障的规模,对社保法律进行补充改善,也就是需要对《社会保险法》进行完善。我国目前还未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对于农村人口来说还未能享受的到,这就需要我国制定良好的推广策略将养老保险逐渐落实到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立足于法制这一基础之上的,所以和其对应的社保制度也一定要立足于法制基础。但是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投入相对较少,所以不同地区保障制度与落实程度有所不同。

3.关于近一步改进社保体系的战略性意见:保证财政的大量输入。增加财政在此方面的资金消耗,合理化支出,创建完善的社保预算体系,在预算里增加社保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增加保障的规模,不断更新制度体系,关注特殊群体为其制定特殊保障方案,就像为农民工创建专门的保障体系等。除此之外,要时刻关注社保管理服务,顺应相关工作的新要求。增加对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和资金筹措。借助于多种途径,提高群众对社保的认识,鼓励参保群众主动上交社保费,向社会人群求助,拓宽筹措资金的渠道。同时,要积极探索基金监督的方式方法,加大保险基金的监管制度。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速度,给居民养老进行减负。现如今,在大多数农村发达地区对于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建设的机会已经非常的成熟,要将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作为重点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商业保险起到的补充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

伴随经济提升,人民日常生活的水平不断升高,在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达不到人民要求的时候,商业保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充。商业保险属于经济行为的一种它的投保水平可以满足更多人们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我过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因此,应该加大商业保险发展的力度,以此来给社会成员提供保障。推进健全社保制度体系的进程。应该以劳动法为依照,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使社保体系能够全面落实,保证违法一定会受到追责的的水平。我国对社保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享受社保福利的人也越来越多,人民圣生活在不断改善,并且为增加内需、推动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出一份力。

民生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社会保障也就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重点。所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保证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改革的重心,只有将该项工作做好,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保证社会成员的幸福安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转型速度明显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均收入两级分化,同时,弱势群体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这些新生问题都需要政府从制度上消除,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此种情况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势在必行,因为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如何进行社会转型,并保证社会稳定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上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无论是进行深化改革还是确立发展道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是公开,并且一直奉行公平竞争原则,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的准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造成部分成员被迫退出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了部分家庭出现了经济困难,只能依靠政府的扶持才能维持日常生活。此外,那些因疾病、年老体弱无法进行日常工作的家庭也需要政府对其进行相应的救济。从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拥有足够的劳动力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稳步发展,而为了更好的保证劳动力资源,就必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高速运行的市场经济而言,社会保障体系的落实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必要措施,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和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我国政府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来调整经济发展,以法律为依据将筹集的资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基础。在就业率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就不会产生大量的社会需求,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通货膨胀情况。

如果经济发展较差,会产生大量失业人群,这种情况就需要社会保障基金发挥作用了,所以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对调控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长期进行社会保障基金积累之后,政府还可以进行项目投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也可以被客观的称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为了帮助那些因病或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为这类人设置他们能够从事的工作,以此对他们进行帮助,从而保证他们日常生活水平。同时也是为了给予他们安全感,让他们知道政府没有抛弃他们,从而降低社会不安定因素。从十九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着手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他们还将其纳入到宪法中,并以法律为手段对其进行维护,他们采取这种手段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所以才以这样的方式去缓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我国在国家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主要是为了加速生产力,增进社会福利,从而有效的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社会矛盾也在日益增加,为了切实保证经济发展和制度改革的顺利,政府必须对社会保障问题时时关注,保证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的稳定器、安全阀和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发展过程中必须保证其主体的平衡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者能够获取应得的收入。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企业成员工间存在收入差现象,这种不均匀收入差是无法避免的。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收入差距,政府开始以强制手段征收社会保障资金,然后再进行成员间的平均分配,这样一来,就可以保障那些因失业或疾病等灾害家庭的基本生活,让他们能够重新回到市场中参与竞争。此外,政府采取这样的手段还可以有效的防止贫富差的继续扩大,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继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地市场经济也逐渐开始进行改革,但是因地域文化的差异,所以改革的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别。随着文化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保障问题,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否更好的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将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大团结。因此不仅需要搞好经济发展,还要切实的保证经济水平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保持平稳发展关系,使其能够不断的进行覆盖和扩张,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提出的中国梦和为人民造福的要求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更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剧宇宏,著.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10.

[2]迟玉华.构建完整的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J].法制与社会,2018-9-28.

[3]张潍杰.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化及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5-1.

作者:张啸原 单位: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