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法治建设论文

时间:2022-10-24 11:09:21

导语:社会保障法治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保障法治建设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时刻,为了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成果的喜悦,完善社会保障法治建设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就如何从社会保障法治建设视野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展开初浅探讨,简要谈论如何借助社会保障法治建设来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和谐、经济运行、社会公平的稳定器、减震器和调节器的作用。

关键词:法治;社会保障;法律

党的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同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社会保障作为国家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制度构建,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措施,关乎到每个社会群体阶层的切身利益。本文就如何在新时期完善社会保障法治建设以保障社会公民人人共享改革成果的良好局面进行初浅探讨。

1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留存的不足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重新设置民政部,历经多年的摸索和创新,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进入具有中国特色和深化改革的创新发展阶段。但是,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公平公正等价值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现有稳定性、可预期性和强制性缺乏的政策法规都制约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法治化水平的提高,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法治化建设仍留存些许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1立法工作滞后,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实现社会保障法治的必要条件。1978年后,为改变此前社会混乱状况维稳发展,我国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框架,虽然在法制化发展道路上我国已经形成与国情基本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但从各个领域角度还有很多法律有待完善和创立。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法规比较落后和分散,至今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具有广泛适用范围的作为社会保障基本准则的国家层面的社会保障法。而且除了《社会保险法》(2010年10月)、《军人保险法》(2012年4月)、《社会救助暂行办法》(2014年2月)之外,其余社保内容大多只停留在政府政策文件层面并没有将其上升至法律层面。而且我国宪法中也缺乏社会保障权的明确概念,只是规定了对部分群体的制度保障和提到了物质帮助权,从国家基本法上形成社会保障法的不完善,使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之路与“依法治国”理念相去甚远。1.2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差异大。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差异与不同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和企业效益相互挂钩。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福利待遇水平自然相对较高,甚至有个别地区推行了“全民免费医疗”,而在部分经济落后地区,国家基本社会保障的最低保障线已经是存在艰难维持的状况,不少低保户和伤残人士的补助甚至存在长期拖欠发不出的窘境,社会保障申请人和救助对象的基本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应保尽保”的目标难以全面落实。我国目前的城乡经济和社会二元结构导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建立起一道不公平的有形的障碍墙。城镇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已超过90%,而农村才只有2.4%,现代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还远未造福整个农村。1.3法律责任缺失,社会保障监督机构作用流失。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督和实施主体涵盖丰富,但由于目前确立的相关法律、文件等对各机构部门的相应责任缺乏明确规定,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也缺乏有效管理和保护,导致社会保障监督与管理机构相互纠缠,职责不明确容易出现“踢皮球”的推诿现象,相应法律制裁措施的缺乏也使得出现部分组织非法挪用、侵占社保基金以及企业损害公民社保权益后,仍然疏于法网之外,犯罪机会多,违法成本低廉,社会公众的公共权益被屡屡侵犯。1.4立法质量低,没有全面实现。“科学立法”“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立法的质量依赖于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立法工作的质量水准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有效实现。纵观我国目前社会保障领域内现有推行的法律法规情况,一方面缺乏全面性包含社会保障各项内容的立法工作,另一方面所确立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够宽泛,现行法律的主要推行适用范围仍然集中于城镇,广泛农村居民仍然游离在现行法律保护范围上。除此之外,部分法律仍然存在部分条文与实践结果相脱节,例如《社会保险法》中没有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主体进行统一明确界定,而且其中所规定的“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省级统筹”从实际情况来看其结果依然不理想,表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的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没有实施到位,也使得社会保障法律质量久久难以提高。

2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议

根据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进程缓慢且法治化水平低,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能完全适应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社会保障法治化建设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和深化社会保障改革的必然要求,因而,结合我国特色国情和社会实际状况,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化建设,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运作,提出如下建议。2.1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促进社会保障走向法治。首先,应当清楚界定宪法中的社会保障权,对社会保障权的概念、内容、定义进行明确规定。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国家大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合法性的根本保证。社会保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调节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将社会保障权在宪法中进行明确定义是确保社会保障合法性的根本依据,能够为社会保障法律的有效运行提供重要支撑。其次,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考虑着手制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来保证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确保社会保障在实践过程中有统一的保障标准。还要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加快各方面的立法进程,解决相关各领域中的法律缺失问题,弥补现有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实践过程中的漏洞。同时要不断根据各项法律实施过程中反馈的漏洞不足,及时加以法律修订工作,以确保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能够成为保障社会公民基本生活水准的安全网。2.2依法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合理规划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坚持贯彻“广覆盖,低水平”的宗旨,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法的各项保障项目和法定使用主体的范围。将社会保险的适用对象不断扩大到全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工作者;应有意识地提高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合法地整合社会福利进行分配,使得社会公民人人都能享受到社会改革成果。其次为了提高社会保障立法质量,要进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将所有社会保障立法程序公平公开公正处理,让社会各界人士充分了解立法内容,尽可能让各方利益代表都参与到立法活动中,并广泛吸引优秀法学人才,创建专业的法律人才智库,为国家立法工作提供强而有力的智力支持。2.3增强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机制和监督作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为了缓解当前存在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混乱,官本位思想残余,出现寻租和腐败现象的问题,可以依法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具有独立决策权的社会保障局,由行政中心直接管辖,每年定期独立预算收支,并向全社会定期发表年度工作报告,并接受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指导和监督。另外,为保证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要加强对现有执法队伍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执法队伍的监督管理并落实职责,并提高整体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水平,定期安排执法人员参与法律知识学习与应用,促进其对社会保障各项法律的理解,并对实有违规违法行为的行政人员及时施行惩处,从执行队伍上保证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能够稳定施行。2.4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保证社会保障法律实施效果。严格公正的司法机制和执法机构是国家实现法治的必要条件。只有发挥司法机关对社会保障纠纷的最终裁判和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戒作用,才能维护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权威,守住社会保障法治的底线。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根据我国社会保障所留存的不足和展现方式,结合我国社会特色,在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庭制度,由各级人民法院和国家司法机关履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执行监督职责,在法院系统内及时、独立审理社会保障案件,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保证社会保障法律的实施效果。并且尽可能简化社会保障争议问题的处理过程,精简程序,提高效率,便利公民。2.5深入开展社会保障普法教育,强化公民法律意识。一方面要在领导层面上端正法治指导思想,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以保障全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基本目标……明确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不把责任推给个人和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公民的法制教育,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力度,树立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使社会公民能够知法、懂法、守法,进而能够妥善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3总结

社会保障法治化建设作为我国新时期深化社会保障改革的必然要求,实现“法治之治”的根本便是需要法律的保障。因此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必须要加强社会保障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走向法制化轨道,让法治之治来实现社会公平以此缓和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通过利益调节分配来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思斌.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四十年:回顾、评估与前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03):38-45.

[2]马慧珍.对加强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的几点认识[J].职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94-101.

[3]崔凤,雷咸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中国社会保障法治化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5,(02):69-75.

[4]刘诚.社会保障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J].法学家,2007,(02):18-22.

作者:戚谢文静 单位: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