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研究

时间:2022-03-14 11:01:37

导语:依法治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依法治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研究

[摘要]社会保障法是我国法律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是根据依法治国战略进行建设,是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的法律保障,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核心基础;研究了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属性,论述了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保障法建设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保障法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依法治国;社会保障法;治国战略;基本属性

随着我国的发展,国家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但是在个别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以社会保障法为例,其存在立法建设滞后于制度建设的现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法律的执行效率较低,使得社会保障法无法充分的发挥作用。针对社会保障法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社会保障法的效力。社会保障法是我国法律的主要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强制性与法定性,要求中国公民严格遵守。

一、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属性

(一)广泛的社会性。社会保障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规范标准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法律依据。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程序需要具有科学性,广泛的社会性是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属性之一,主要的作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1]。社会保障法广泛的社会性,是立法必须坚持的基本属性,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将制度、责任、义务等合理的分配给社会成员,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二)严格的法定性。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保障法建设具有严格的法定性。社会保障法属于国家层面的社会保护法,其对于企业、个体、行政单位等均具有法律约束力,社会成员必须严格按照社会保障法执行,从而制约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确保社会的和谐安定[2]。社会保障法具有严格的法定性,主要是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法律强制性,要求社会成员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制度。(三)统一性。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保障法具有统一性属性。社会保障法属于实体法,法律内容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其中严格规范了社会实体之间的关系、权利、义务等,并且规范了执法部门的程序与方法,从而将实体法与程序相统一。它对于所有参与主体都具有约束力,规范了执法部门的权利职责,促进了社会保障的有机协调统一。

二、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体系不健全。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保障法的建设过程,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解决。社会保障法主要是针对社会保障事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进行强制性约束的社会法。我国的社会保障法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条款不够完善,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3]。社会保障法是一个综合体系,涵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等。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法,仅是建立了社会保险法,对其他领域的法律仍然没有确立,导致社会保障法诸多领域空白。社会保障法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会使得社会领域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不法分子抓住法律漏洞损害他人权益,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二)法律制度层次较低。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存在法律制度层次较低的问题,对于非政府组织的保护力度不足。我国的社会保障领域主要维持在基础条款,出台了诸多规章制度,例如,《暂行办法》《实施意见》等。但是没有合理的进行升级,没有达到部门法的层次,导致法律缺乏约束效力[4]。社会保障法,没有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对应的法律。例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没有出台对应的养老保险法、失业保险法等。社会保障法的法律制度层次较低,会使得诸多规章制度没有相关法律支持,对于非政府组织的保护不足,无法全面的维护非政府组织的权益。(三)立法滞后现象严重。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存在立法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立法没有及时的跟随制度进行建设。我国的法律建设,具有先试验、再总结、后推广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法律的效力,但是立法却相对滞后[5]。诸多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但是对应的社会保障法案却没有建设。立法滞后与制度建设的现象,容易使得民众对法律的预测失误,担心社会保障制度未来会出现新的政策,不敢进行消费。(四)法律执行力度不足。社会保障法执行力度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主要是由于法律机制的薄弱,导致法律的强制性与时效性不足。社会保障法执行力度不足,会导致无法及时的维护民众权益,降低了法律的可靠性。例如,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征缴问题,面对保险关系的建立、档案的转移,诸多地区未按社会保障法进行操作,逃避、拖欠社会保险基金的现象严重。此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对于未按法律规定操作的企业,没有及时进行治理。社会保障法法律执行力不足,同时受到法律制度层次较低的影响,使得法律条款的制约能力不强。

三、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法的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从而弥补法律条款的空白领域,增强社会保障法的约束力。社会保障法主要解决民生问题,为全面的维护社会民众的权益,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社会关系有法可依[6]。社会保障法是一个综合系统,需要完善各个领域的法律建设,填补法律的空白领域。例如,对于建立的规章制度,颁布相关的法律依据,从而使得制度具有法律保护,提升制度的法律约束力。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需要国家根据社会形势,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完善法律体系,从而拓宽社会保障法的管理范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二)提升法律制度层次。针对社会保障法法律制度层次较低问题,需要提升法律制度层次,使其达到部门法级别,从而提高社会保障法的约束力。提升法律制度层次,需要根据规章制度,建设对应的法律。例如,《暂行办法》《实施意见》等,需要及时的进行升级,对于社会比较重要的规章制度,建立对应的法律,从而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提升社会保障法法律制度层次,能够提高法律对非政府组织的保护,有助于全面维护社会成员的利益。(三)建立信息共享体系。针对社会保障法立法滞后于制度建设的现象,需要改变立法的建设程序,使其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应。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保障法的建设,需要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全面维护社会公众的权益。信息共享能够实现政府与社会协同监管,民众可以实现自身权益,通过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政府需要及时的向社会提供信息,落实面向社会的政府。国家需要加强食品安全制度的建立,并且主动形成报告,媒体可以充分的发挥社会监督功能,及时的向大众传播信息,维护社会成员的知情权与举报权。社会保障法的建设,需要重视公众参与与制度监管,改变传统的重处罚、轻赔偿的模式,提高法律的强制性与约束力,从而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四)提高法律执行力度。社会保障法的执行力度不足,主要是法律体系不健全以及法律机制的薄弱,导致法律的强制性与约束力不强。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保障法的建设,需要彻底贯彻法律的执行,突显法律的强制性,对于未按法律执行的企业严格进行处罚,从而去提高法律的执行效力。社会保障法,主要是维护社会公众的权益,唯有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度,才能为社会成员关系提供基础保障,使得人民群众有法可依,能够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权益。提高法律执行力度,需要提升法律制度层次,根据制度建设对应的法律,为规章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保护。提高法律执行力度,可以贯彻社会制度有效的落实,防止出现逃避履行制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张琦,沈毅.依法治国背景下的社会保障法建设研究[J].学理论,2015(1):123-124.

[2]林嘉.中国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的成就与期待[J].中国社会保障,2015(2):32-33.

[3]熊科贻.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路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5(9):154-155.

[4]王雨青.分析依法治国背景下经济法的价值及时代使命[J].经营管理者,2017(8):201-202.

[5]任丹.社会保障法的福利性原则探讨———基于中国社会保障政策和法制建设现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0):160-161.

[6]王若蓓.从依法治国角度浅析社会保障法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6,9(29):148-149.

作者:王寒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