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时间:2022-01-25 10:05:19

导语: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调研退役运动员的生存现状,分析了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原因,并针对现阶段国家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政策,从社会和谐视角对构建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建议。力求实现对每一位退役运动员的公正对待,消除现役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国家竞技体育的竞争力。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问题;和谐社会;建议

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荣誉,运动员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长期投身于挑战人体极限的训练中。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屡屡夺金,为国家赢得了无上荣誉,同时也会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但我们不能只看运动员光鲜闪耀的一面,除了一些热门项目的退役运动员日子相对好过之外,大多数运动员退役后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目前我国每年至少有3000名运动员退役,大约80%的退役运动员受伤病困扰,面临着失业、贫困[1]。如前国际马拉松冠军艾冬梅,退役后生活困难竟摆起了地摊;前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退役后多次求职失败,为了生计,只得在浴室为人搓背;李朝辉,第一届城运会男子自由式摔跤冠军,为了这枚奖牌付出了惨痛的伤病代价,退役后生活窘迫,竟试图卖掉自己的奖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强调发展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从和谐社会视角看竞技体育事业,为实现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不断加深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现阶段竞技体育改革的重心转移到了为优秀运动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促使我国体育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流动,消除现役运动员的顾虑,提高其训练和竞赛的积极性,继而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这也是体育社会化进程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退役运动员的现状

运动员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体育事业,但目前的体育管理制度决定了只有少数运动员能成为冠军,而大多数的运动员,特别是一些冷门项目的运动员更是鲜为人知。冠军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不仅让运动员仅功成名就,还能获得奖金、赞助和广告收入等,而大多数与冠军无缘和集体项目中的运动员,退役后没有太多的金钱和荣誉,体育竞技中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中并没有很好地带给他们舒逸的退役生活。(一)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现状。对于退役的运动员,国家的安置政策并不统一,大多根据运动员的成绩、运龄及退役前津贴等因素,给与退役运动员一次性的经济补偿,以“买断”后自主择业为主。使得退役运动员在现实社会处于劣势地位,并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调查显示,我国多数退役运动员仍旧长期在队滞留,部分已安置就业的运动员很快又失业,且他们的就业渠道十分狭窄[2]。有关报道显示,我国共有500万运动员,而伤病、就业难、文化偏低、年龄大、缺乏社会关注等问题成为我国大多数退役运动员的生存现状。落后省市相比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其待安置的退役运动员人数较多,所占比例较高[3],因而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状况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体育竞技实力关系密切。此外,国家二级运动员及其他级别的运动员较之于国家一级运动员,更早地退出了封闭式的专业化训练,走上求学或就业道路,几乎不存在安置就业问题。反观国家一级运动员,其退役年龄较大,受伤病程度影响更深,专业化的训练也耽误了其文化知识的学习,因而面临较大的安置就业问题。(二)国家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手段。目前国家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手段主要包括政策安置、自主择业和入学深造3种手段。(1)政策安置,即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及法规,制定相应的安置计划,并为运动员选定安置单位。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到来,政策安置难以适应时代需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新时代要求简洁高效,因而不能完全安置退役运动员,对退役运动员自身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2)自主择业,即退役运动员自己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在退役时根据个人情况一次性获得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买断”的形式不仅让运动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地位,通常这种货币的补偿数额较大,因而给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但目前这种手段仍占主流,亟待改善。(3)入学深造,这种安置方式相对比较合理。不但提高了运动员的个人素质,可通过高校一定程度上解决其就业问题,也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但这种安置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对于优秀的退役运动员,理所当然能够受益,但对于普通的运动员,入学深造对其安置问题几乎起不到作用。(三)国家对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政策。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我国每名运动员都享有退役安置权利,这是对退役运动员最基本的生存权利的保障。2006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首次以运动员保障为主题,召开工作会议,并明确规定,运动员依法享有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其他方面,中华全国体育基因会为退役运动员前后设立了“全国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国家队老运动员、老教练员关怀基金”以及“全国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退役运动员的生活压力,为其再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原因

运动员作为国家的特殊群体,为国家或地方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大多数运动员退役后没有得到应得的保障,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原因。(一)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方面的因素。虽然我国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政策在竞技体育事业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社会、经济、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现阶段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政策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地方行政机关应时代需求精简机构,而企事业单位普遍实行竞聘上岗策略,给政策安置带来困难。其次对于运动员这一特殊职业,退役后也不算下岗职工,有关部门过分强调这点,以至于退役运动员在享有国家优惠政策方面存在政策脱节现象,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再有就是运动员入学深造虽有优惠政策,但由于入学“门槛”过高,或有些高校拒绝接收运动成绩达免试标准的运动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退役运动员的安置。(二)运动员培养体制方面的因素。我国专业体校的训练机制分3级,业余体校,地方队和国家队,运动员很小年纪就进入业余体校进行训练,此阶段运动员可以一边训练一边学习,但有时也会进行全天候的训练。许多运动员也因此在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环境下成长,与普通教育分离较严重。一段时间后,省级专业队挑选部分运动员进行全封闭式的训练,虽然文化课也有,但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同龄人接受普通教育的同时,运动员全身心投入训练,这种专业化的训练体制造成了运动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的现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以来,体育管理部门过分强调“金牌战略”,在夺金热门项目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使得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摘得的金牌数越来越多。但在这些傲人成绩的背后,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和高强度的训练使运动员伤病缠身。我们经常看到带伤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一方面钦佩他们“重伤不下火线”的顽强精神,但他们也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久而久之便伤病缠身了,不仅加速了退役,也给自身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三)退役运动员自身的原因。一方面受运动员训练体制的影响,我国大多数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再就业。另一方面退役运动员对于再就业的工作岗位要求过高,表现为不服从管理以及频繁更换岗位。

三、完善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运动员为国家和人民的荣誉投身艰苦的训练,退役后大都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理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在运动员安置费、再就业、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解决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问题工作的重心。(一)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法律规定,运动员所在单位有义务帮助运动员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分担运动员的从业风险,为其提供各项保障。根据我国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优秀退役运动员的保障,不能过多地超出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当然也不能低于社会保障的平均水平,应当与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形成动态对应,同时设立各项基金,组织退役运动员进行再就业培训,最大限度地解决运动员特别是伤残运动员的终身社会保障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对于退役运动员保障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各运动项目在竞技水平、市场化程度、承担的任务及运动员伤病程度等的差异,合理地为其制定保障标准,并坚持权利与义务,效率和公平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运动员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打破平均主义,运动员个人合理地承担部分保障经费,共同促进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成和完善[4]。(二)完善“进门”机制。许多家长在孩子进入专业队之前就为其退役后的出路担忧,因而不愿意让孩子当运动员,严重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为保障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有必要在运动员“进门”时就为其提供医疗、就业、保险和求学等机制,一改之前单一补助的津贴发放形式,以此消除家长及运动员自身的顾虑,保障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退役运动员安置费的妥善处理。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各个地方的财政收入也随之增加,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费,完全可由政府财政解决来源问题。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应尽快制定出各项目退役运动员的最低安置标准和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根据运动员服役期间取得的成绩高低为其提供不同的保障和安置费;另一方面可根据退役运动员的运龄发放与之对应的安置费,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使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具有一定的保障,也为其再就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四)进行专业化体育训练体制的改革。针对目前体育训练体制给运动员带来再就业上的不利影响,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1)推进体育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即将民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推向市场。可以把一些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和良好市场前景的体育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入市场,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职业化管理,使体育职业化和市场化;(2)专业训练结合全民健身,为退役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健康。而目前适于全民健身的项目大多缺乏专业的辅导员,如果让具有专业训练素养的退役运动员进行基层的辅导和推广工作,不仅提高了人们健身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压力,而此类工作无疑是他们最好的出路。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并减、免退役运动员开办的健身俱乐部、健身辅导班等的税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退役运动员创业。(五)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新世纪对于运动员的培养应当是综合性的,表现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必须解决训练比赛和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增强其退役后的社会竞争力。为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充分保障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同时,高质量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作为国家自然、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样有义务和权利培养运动员。为拓宽运动员上学的渠道,学校应对运动员实行加分政策或降低入学要求。此外,应鼓励退役运动员回高校继续学习,优秀退役运动员免试进入高校的政策应当继续落实和完善,同时高校和政府应对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出台相应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以便让更多运动员退役后能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竞技体育集中提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运动员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和人民赢得诸多荣誉的同时,也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社会和谐视角出发,运动员退役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关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因而构建完善的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杨威.中国运动员退役问题的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和未来趋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2]孟凡强,冯火红,崔颖波.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保障的制度缺陷与对策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9~72.

[3]陈丽佳.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现状与对策[D].湖南: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

[4]沈小乐.从和谐社会视角对构建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2009,4(4):48~50.

作者:张宏伟 杨志俊 杨博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